李根東
摘 要 文章主要介紹了秋馬鈴薯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確保馬鈴薯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
關鍵詞 秋馬鈴薯;栽培;高產(chǎn)
目前適合秋季早熟栽培的馬鈴薯品種主要有費烏瑞它、中薯5號、東農(nóng)303等。
1 選用脫毒種薯
為了減輕馬鈴薯病毒病的危害,提高其產(chǎn)量、品質(zhì)和生產(chǎn)效益,在種薯的選擇上一定要選用不帶病毒或帶病毒率極低的脫毒種薯。脫毒種薯的應用是目前國內(nèi)外解決馬鈴薯病毒病危害、提高產(chǎn)量和品質(zhì)最有效的技術措施,其增產(chǎn)潛力一般為30%-50%,高的可成倍增產(chǎn)。
2 搞好種薯處理
應選擇新鮮、健壯、飽滿而沒有大量發(fā)芽的塊莖作種薯。種薯在播種前需進行一些必要的處理:⑴消毒與打破休眠 可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靈500倍液與5-10毫克/千克的赤霉素混合液浸種15-20分鐘,瀝干后置陰涼、遮光處催芽,待腋芽萌動后再播種。甲基托布津和多菌靈的作用是對種薯進行消毒,殺滅潛伏在種薯表面的病菌;赤霉素的作用是打破塊莖休眠,促進薯芽整齊一致發(fā)生,確保出苗整齊。⑵選用小的種薯(約30-50克)采用整薯播種 小整薯具有頂芽優(yōu)勢,有利于奪取高產(chǎn);且秋馬鈴薯播種時及生長前期溫度高,切塊易感病腐爛,宜選用小整薯播種。一般每畝大田應備足種薯150-200公斤。
3 合理輪作
種植馬鈴薯的土壤以選擇土層深厚、土質(zhì)疏松肥沃、通透性好、排灌方便的微酸性壤土或輕砂土為宜。馬鈴薯忌連作,種過馬鈴薯的地塊最好2-3年內(nèi)不連作馬鈴薯,亦應避免與其它茄科作物(如辣椒、茄子、西紅柿、煙草等)及其它塊根、塊莖作物連作;前作以豆科和禾本科作物為宜,稻田種植馬鈴薯實行水旱輪作,能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有效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具有明顯的增產(chǎn)效果。
4 深耕細整
深耕細整是保證馬鈴薯高產(chǎn)的基礎。深耕可使土壤疏松、透氣性好,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和抗旱能力,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狀,為馬鈴薯的根系充分發(fā)育和薯塊膨大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播前應深耕20-30cm,按廂寬100-110㎝分廂起壟,壟面寬80㎝左右,一壟種兩行;廂溝寬20-30㎝,溝深15-20㎝,圍溝(稻田)深30cm,開溝時取出來的泥土要均勻地拋撒在廂中間,壟面整成龜背形。
5 施足基肥
據(jù)測定,每生產(chǎn)1噸馬鈴薯約從土壤攝取N25-6公斤、P2O52-3公斤、K2O11-13公斤;按每畝生產(chǎn)1.5噸馬鈴薯概算,應施純N27.5-9公斤、P2O53-4.5公斤、K2O16.5-19.5公斤。建議每畝施農(nóng)家肥1200-1500公斤或發(fā)酵餅肥60公斤、復合肥40公斤、鈣鎂磷(鉀)肥40公斤,結(jié)合整地,集中溝施,以充分發(fā)揮肥效。施肥方法是在壟面按馬鈴薯播種的密度開播種溝,溝深10-12㎝,然后將肥料施入溝內(nèi)拌入土中。
6 適期播種
適期播種 適期播種是馬鈴薯高產(chǎn)高效的重要保證。我省平原、丘陵地區(qū)秋馬鈴薯宜在8月下旬-9月初播種,11月底至12月份收獲。為防止壟面滋生雜草,播種后應及時采用都爾、禾耐斯等芽前除草劑防止雜草發(fā)生,建議每畝用除草劑100毫升、兌水50公斤,均勻噴于壟面土層上,可在整個生長季節(jié)抑制土層表面雜草種子的萌芽生長,有效地防除雜草。
7 合理密植
馬鈴薯種植的適宜密度,早熟品種以4500-5500株/畝為宜;播種方式以條播法為宜。按廂寬100-110㎝分廂起壟,壟面寬80㎝左右,每壟種兩行,行距40㎝左右、株距20-24㎝為宜。先拉繩開播種溝,播種溝深10-12㎝,溝底均勻撒施基肥、拌入土中或在肥上覆土2-3㎝,如遇干旱可再澆一次稀糞水;然后將種薯按播種規(guī)格均勻擺放在播種溝內(nèi)偏離肥料處或溝邊,再在上面覆土7-8㎝厚蓋種。
8 加強田間培管
幼苗出土后長至4-6片葉時,應根據(jù)苗的長勢和葉色追施一次稀糞水或每畝追施4-5公斤尿素作提苗肥;并結(jié)合中耕除草、培土2-3次(每次間隔10天左右,中耕應做到前期深、后期淺),在植株封壟前培完。第一次培土要早,以利于促進早結(jié)薯;當苗高15-20㎝時應進行第1次中耕培土,并除掉行間雜草;在現(xiàn)蕾期進行第2次中耕除草、培土;在植株開花期封壟前進行第3次中耕除草、培土。最后一次培土要盡量高一些,以利于薯塊生長發(fā)育與膨大,并防止塊莖外露變綠、影響食用品質(zhì)和商品性。
植株生長調(diào)控常用的生長調(diào)節(jié)物質(zhì)有矮壯素、多效唑、烯效唑等。使用方法是葉面噴霧,使用濃度分別為:0.1%的矮壯素、100-150毫克/千克的多效唑、100毫克左右/千克的烯效唑;也可噴施0.3%-0.4%的磷酸二氫鉀抑制植株徒長、防止早衰、延長葉片功能期、促進結(jié)薯。
9 加強病蟲害防治
蟲害防治 危害馬鈴薯植株最嚴重的蟲害是蚜蟲和蠐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蟲。對于蚜蟲的防治一定要及早發(fā)現(xiàn),及時噴藥防治;否則,蚜蟲不僅危害植株,還會傳播多種病毒,易使植株感染病毒病。防治蚜蟲可選用大功臣、吡蟲啉、抑太保等藥劑,如每畝用1包(8克)大功臣粉劑兌約14公斤水(即1噴霧器水)、均勻噴施于葉片背面,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治齊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蟲,每畝可用90%晶體敵百蟲150克或50%辛硫磷乳油100克、兌少量水稀釋后拌細土20公斤混勻拌成毒土,在播種時均勻施入播種溝內(nèi);亦可每畝用易殺凈粉劑1公斤拌細土撒入土壤進行防治。
病害防治 危害馬鈴薯的主要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青枯病、環(huán)腐病等。早疫病和晚疫病屬真菌性病害,早疫病可用70%代森錳鋅或75%百菌清或64%殺毒釩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防治,一般7-10天噴1次,連續(xù)噴2-3次;晚疫病可用瑞毒霉或甲霜靈錳鋅防治,一般在現(xiàn)蕾后用25%瑞毒霉500-800倍液預防一次晚疫病,進入開花期后再用甲霜靈錳鋅800-1000倍液噴施防治晚疫病2-3次,間隔7-10天噴一次。如生長后期田間晚疫病發(fā)生嚴重,造成部分莖葉開始枯死,可將植株地上部分提前割青(割除地上部分后,可過幾天待塊莖表皮形成木栓層后再收獲),以防止晚疫病菌向塊莖傳播。青枯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嚴重時可引起植株整株枯萎而死;目前還未發(fā)現(xiàn)防治青枯病的有效藥劑,主要以農(nóng)業(yè)防治為主,如嚴格挑選種薯、實行輪作、深溝高壟栽培等。環(huán)腐病也是一種細菌性病害,感病植株地上部常常萎蔫而死,易與青枯病混淆,其莖和塊莖橫切面出現(xiàn)棕色維管束,一旦擠壓會有細菌性膿液滲出;防治方法是嚴格使用無病種薯,最好能用整薯播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