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時期,李大釗以赤誠而堅定的信念感召了一大批青年,成了那一代青年的“摯友與導師”。而正是那一代青年,在“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成就了驚天動地的偉業(yè)。1927年,李大釗被軍閥張作霖殺害。陳獨秀評價說:“‘南陳徒有虛名,‘北李確如北斗?!?/p>
“青年要‘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chuàng)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边@是1916年9月1日,李大釗在《新青年》雜志第二卷第一號上所發(fā)表文章《青春》的結尾。
時年27歲的李大釗在文中寫道,當時的中國已是“白首中華”“漸即廢落之中華”。對于這樣一個中國,當時年輕一代知識分子中,不少人對國家的前途感到迷茫,有的甚至產生悲觀厭世思想。李大釗卻截然相反。五四運動時期,他以赤誠而堅定的信念感召了一大批青年,成了那一代青年的“摯友與導師”。而正是那一代青年,在“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成就了驚天動地的偉業(yè)。
“南陳北李”的第一次見面
五四運動時,在青年人中傳誦著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生羅章龍寫的一首詩:“北大紅樓兩巨人,紛傳北李與南陳。孤松獨秀好椽筆,日月雙懸照古今。”這里的“北李”即李大釗,“孤松”是他用過的筆名。“南陳”即陳獨秀。兩人都曾留學日本,都是章士釗的好友。
1914年11月,章士釗在日本東京創(chuàng)辦的《甲寅》雜志第一卷第四號刊登了陳獨秀的文章《愛國心與自覺心》。此時,國內已發(fā)生辛亥革命成果被竊取、孫中山領導二次革命失敗、袁世凱解散國會等一系列令國人憤慨之事。陳獨秀在文中寫道:“夫貪吏展牙于都邑,盜賊接踵于國中,法令從心,冤獄山積……此非京、津、江南人之無愛國心也,國家實不能保民而致其愛,其愛國心遂為其自覺心所排而去爾?!崩畲筢摽吹胶蟾械健皞臒o已”。1915年5月,袁世凱接受了日本妄圖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李大釗揮筆回應陳獨秀文,寫了篇《厭世心與自覺心》,肯定了陳獨秀憂國憂民的情結,同時也指出對革命形勢不能過于悲觀。李大釗還給章士釗寫信,希望他代約陳獨秀面談。陳獨秀在給章士釗的信中說:“大作讀畢,同意和這位大釗先生面談,請安排時間?!边@樣,就有了“南陳北李”的第一次見面。
后來,兩人先后回國。1916年底,陳獨秀出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1918年1月,李大釗被聘為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兩人成了同事和新文化運動的領袖。
為革命“點種”
據李大釗家鄉(xiāng)的親戚趙云奇回憶,1918年夏,李大釗回到家鄉(xiāng)河北樂亭度暑假。趙云奇問他:“三姐夫!你在北京干啥呀?”李大釗淺淺一笑說:“點種?!壁w云奇對這個回答感到有些莫名其妙,繼續(xù)問:“莊稼人種地要點種,你點什么種?”李大釗說:“你是個商人,是不懂我點的什么種的?!壁w云奇后來才明白,三姐夫點的種子是革命的種,共產主義的種。
1918年10月,毛澤東經老師楊昌濟介紹認識了李大釗。他曾于1936年向斯諾回憶道:“我在李大釗手下,在國立北京大學當圖書助理員的時候,就迅速地朝著馬克思主義的方向發(fā)展?!?949年3月,毛澤東由西柏坡北上進京途中又講道:“李大釗是我真正的老師。”
為了傳播馬克思主義,李大釗主張把志同道合的人組織起來。他與王光祈等人商量,決定發(fā)起少年中國學會。在1919年6月30日的籌備會上,大家推舉王光祈為籌備處主任,李大釗為編輯部主任。在成立大會上,根據李大釗等人的提議,將學會的宗旨定為“本科學的精神,為社會的活動,以創(chuàng)造‘少年中國”。毛澤東、張聞天、鄧中夏、沈澤民、黃日葵、惲代英、高君宇、趙世炎、蔡和森、李達、楊賢江、繆伯英、許德珩、田漢、朱自清等來自各個領域的進步青年,都曾是這個學會的會員。
中國大地上出現了“和平之曙光”
正如毛澤東所說:“既要革命,就要有一個革命黨。”“五四運動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建黨做好了思想上的準備。”原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說。
1920年4月,俄共(布)遠東局派遣維經斯基率代表團來華。維經斯基到北京后找到李大釗,并提出關于建黨的問題。李大釗很贊同他的見解,并向他說明陳獨秀去年曾被捕,不便回京與他見面,而且陳獨秀在上海聯絡的人多一些,力量比北京強,建議維經斯基到上海與陳獨秀商談。于是,維經斯基就帶著李大釗給陳獨秀的信去了上海。1920年8月,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立,陳獨秀為書記。10月,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成立,李大釗為書記。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也先后建立起來。
1921年6月,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發(fā)出通知,要求各地派兩名代表到上海參加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各地的黨員都盼望李大釗出席,但是李大釗正好碰上北京大學工作繁忙。羅章龍說:“守常(李大釗字)先生那時正忙于主持北大教師索薪工作(原索薪會主席為馬敘倫,馬敘倫因病改由李大釗代理,這次索薪罷教亙十個月之久),在場的同志因有工作不能分身。張國燾已在上海,乃推選張國燾、劉仁靜二人出席?!?月23日,中共一大開幕,宣告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如李大釗所期盼的那樣,中國大地上出現了“和平之曙光”。
“在李大釗犧牲之前,中國共產黨共舉行過五次全國代表大會,而他僅僅出席了中共三大。他也沒有擔任黨內重要領導職務。在建黨之初,黨的規(guī)模不大,活動范圍有限,但受五四新文化精神的深刻洗禮,黨內充滿民主與平等氣息。黨員把黨內的職位首先視為工作崗位,并沒有當成榮譽與資本。李大釗通常讓年輕一代替他參加會議,也為黨培養(yǎng)了新生力量。比如1922年黨的二大選出的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5名成員中,鄧中夏、高君宇都是當年圍繞在李大釗身邊的北京大學青年學生?!敝袊畲筢撗芯繒泵貢L侯且岸說。
1927年4月,李大釗被軍閥張作霖殺害。陳獨秀評價說:“‘南陳徒有虛名,‘北李確如北斗?!?/p>
(《環(huán)球人物》2019年第9期,田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