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記英語單詞,是大部分學生學習英語過程中最大的“坎”,但俗語說世上沒有過不去的坎。本文闡述了筆者如何應用思維導圖于小學英語詞匯教學,并打開沉悶的詞匯教學,使之生動、有效的,讓學生能更快速更持久地記下單詞的音、形、義,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英語詞匯
【作者簡介】黃群英(1975.10-),女,漢族,廣州從化人,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qū)西寧小學,本科,研究方向:師德師風。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詞匯教學是學科教學中的基礎組成部,同時也是一個讓學生棘手、教師費心的教學活動。英語詞匯教學由語音、詞形和詞義組成。在發(fā)音方面,學生很難讀準每個單詞。在拼寫方面,學生不會將字母與發(fā)音聯(lián)系起來,忽略了字母發(fā)音和單詞拼寫的內在規(guī)律,靠死記硬背。在詞義方面,學生也依賴于死記硬背其中文意義。怎樣讓學生更快速更長久地記下單詞的音、形、義呢?這是值得我們深思和探究的。
課前有效的預習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和能力非常重要,也能為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提供保證。因此,在新課前筆者經(jīng)常指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預習新單詞,為新課有效的學習做準備。剛開始,先給學生提供一些模板做參考,再指導學生以單元的主題為中心詞,從音、形、義聯(lián)想已學過相關的單詞進行擴散。慢慢地學生根據(jù)參考的模板,在預習時就不再空洞無物,有章可依,有圖可參了。如在學習Book 5 Unit 3 I can swim very fast這一單元前,筆者先布置預習。本單元的主題是Abilities,涉及日?;顒雍拖嚓P運動類的語匯。學生天生活潑好動,對此十分感興趣,但新學期伊始,對于剛放完暑假的學生來說,部分詞匯早已回歸課本了。在預習時,筆者指導學生以abilities為中心詞,然后思考自己及家人的能力及特長,先把本單元的新詞匯及短語swim fast\well, jump high\far, fly high, sing well, dance well等列入思維導圖中,達到預習的目的。再向周圍發(fā)散,把所學過與Abiliies有關的動詞短語,如play music, draw pictures, play fooball等也列入其中。這樣既可以回顧了已學的知識,也讓Abilities的話題更為豐富多彩,更為生活化,并能為新句型What can… do?… can swim fast.的學習做好準備。
傳統(tǒng)的詞匯教學,老師把單詞的讀音、含義和用法重復地講個不斷,努力把學生滿堂灌。學生不僅聽不進,也記不住。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筆者意識到借助思維導圖調整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把枯燥、抽象難懂的詞匯,變得生動、直觀易懂,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1.聯(lián)系教學內容,以舊帶新。心理研究表明,感知取決于現(xiàn)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要獲得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使之呈現(xiàn)更簡單、更快捷、更有效。因此在教學新單詞時,筆者常借助思維導圖進行教學。借助思維導圖有效地把新舊單詞之間的銜接點結合,降低學習難度,讓學生樹立自信心及提高學習興趣。而且在制作思維導圖時,根據(jù)少年兒童的年齡特點,筆者經(jīng)常使用多媒體技術添加色彩豐富的圖形,使詞匯教學更形象和直觀。這樣集知識與趣味于一體的思維導圖可以提高課堂效率。
如教學ice cream時,利用PPT制作成簡單的思維導圖,先呈現(xiàn)一張“雪花”圖片,再呈現(xiàn)一張“奶油”圖片,讓學生回顧ice與cream的讀音和含義,最后把ice與cream聯(lián)合呈現(xiàn)。頓時學生異口同聲地讀出ice cream,其意義也一目了然,使這個詞變得更加淺顯易懂,讓學生很快地掌握ice cream的音、形和義。
2.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深化理解。使用思維導圖可以使抽象的內容具體,靜態(tài)變?yōu)閯討B(tài),煩瑣變得簡單,困難變得容易。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可能每節(jié)課都將學生帶到真實的生活情景進行教學。但我們可以借助思維導圖來模擬較真實的情景,創(chuàng)設一個類似生活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
如教學Book 5 Unit 11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時,這個單元涉及不同天氣的新詞。我們不是孫悟空,不能指天為風起云涌、傾盆大雨、陽光燦爛、冰天雪地,同時同地沒可能讓學生感受不同的天氣情況。在課堂中,筆者出示一張以weather為中心的思維導圖,逐一呈現(xiàn)各種天氣單詞,并加以一些聲音、圖片等的超鏈接。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如身臨其境,有效地激發(fā)了其學習興趣和熱情,使所學的單詞在較為真實的情景下掌握并深化。
3.構建知識整體,增強記憶。傳統(tǒng)的單詞教學模式是“滿堂灌”。一方面,教師喜歡用語言來向學生講解現(xiàn)成的知識和規(guī)則,這不利于在學生的記憶中留下深刻的痕跡。另一方面,學生只被動地被接受,沒有真正積極參與知識整合的過程。隨著記憶中存儲的詞匯量的增加,而變得越來越分散和孤立,并且不能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網(wǎng)絡。在課堂上使用思維導圖,不僅幫助學生清晰、系統(tǒng)地梳理知識,構建知識整體,而且能為學生提供語言輸出的保障,從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從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我們知道人類的記憶是呈拋物線的。中學生對單詞學得快,也忘得快,因此需要課后復習。雖然每節(jié)課、每個單元詞匯量不是很多,但是一個模塊、一個學期,甚至整個小學階段詞匯量會讓學生“喘不過氣”。我們不能依靠每天布置聽寫、默寫單詞的作業(yè),這樣不能牢記并熟練運用單詞,必須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進行課后復習。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在腦海中把相關的記憶串聯(lián)起來,形成知識網(wǎng)絡結構,更為清晰直觀地呈現(xiàn)在腦海中,有利于知識的提取與記憶,這樣單詞記得更牢固。
總而言之,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以發(fā)散性思維的方式來簡化和可視化復雜和枯燥的詞匯教學內容,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得到調動,對單詞的理解和記憶得到增強,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培養(yǎng),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英]東尼·博贊,巴得·博贊.思維導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