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郭玉奇
王震將軍銅像
習近平總書記講:“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蔽羧毡贝蠡?,今日北大倉,北大荒人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幾代墾荒人用青春和汗水、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來之不易,我們一定要倍加珍惜,把北大荒“艱苦奮斗、勇于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精神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北大荒是我從小向往的地方,上中學時在教科書上和電影及廣播中經常聽到看到過,1979年我參軍后,在部隊聽老領導和戰(zhàn)友們講過北大荒許多動人的故事,特別是看了電影《老兵新傳》講述部隊官兵們響應黨的號召,脫下軍裝拿起鋤頭開發(fā)北大荒的故事,對我影響很大,心中時刻感受到做一名北大荒人的光榮和幸福。在這種精神鼓勵和感召下,我刻苦訓練,努力學習,在部隊先后兩次榮立個人三等功并光榮加入了黨組織,希望轉業(yè)后有機會能到北大荒奉獻自己的青春、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四十年過去了,自己想去北大荒的愿望一刻也沒停止過。7月15日到20日,由中共黑龍江省委奮斗雜志社和全國黨刊研究會舉辦的“砥礪奮進走龍江——2019年全國地方黨刊龍江行”活動,讓我實現(xiàn)了這個多年來的夢想。
八五三農場將軍山
本刊記者向黨旗宣誓
北大荒是指黑龍江的北部,主要是指三江平原、嫩江流域和黑龍江沿河平原的廣大荒區(qū)。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到黨最需要的地方去,開發(fā)邊疆,誓把北大荒變成北大倉。上世紀50年代初,王震將軍奉黨中央、毛主席之命,先后率鐵道兵,指揮數萬轉業(yè)官兵在三江平原的雁窩島發(fā)起了向地球開戰(zhàn)、向荒原要糧的偉大壯舉。說起北大荒就不得不提雁窩島,雁窩島是北大荒的心臟,是八五三農場所在地,也是北大荒精神的發(fā)源地。雁窩島位于三江平原腹地,完達山北麓,黑龍江省寶清縣境東北部100公里處,撓力河、寶清河和鏡面湖環(huán)抱的荒島,總面積1228.6平方公里。雁窩島其實不是島,它始稱“燕兒窩”,因三面環(huán)水、一面臨澤,沒有固定河床的撓力河將岸沖成陡壁,成群的小燕子在其中筑巢繁衍,當地人便叫它“燕兒窩”。近半個世紀來,先后有14萬復轉官兵,5萬大專院校畢業(yè)生,20萬山東、四川等地支邊青年,54萬城市知識青年和地方干部、農民組成的墾荒大軍,繼承發(fā)揚解放軍的光榮傳統(tǒng)和南泥灣精神,承受了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戰(zhàn)天斗地、百折不撓,用火熱的激情和汗水把人生道路上最美的景色畫在祖國邊陲這曾經荒蕪凄涼的土地上,他們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把生命融入了這片荒原,用青春和智慧征服了這片桀驁不馴的黑土地,實現(xiàn)了從北大荒到北大倉的歷史性巨變,這在當今世界史上是個奇跡。一個個驚心動魄、扣人心弦、催人淚下的真實故事,一次次讓我流下了熱淚……
寧波女知識青年共產黨員陳越玖,在北大荒農場工作的六年中,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在病重彌留之際,向黨組織提出請求死后將骨灰運回農場,埋在北大荒土地上的動人故事,以《我是北大荒人》為題,在1976年5月4日《人民日報》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電視臺聯(lián)合發(fā)表和播誦后,她的事跡在全國引起了很大反響,很多軍人、知青、學生、知識分子紛紛要求到北大荒繼承英雄的遺志,陳越玖用生命迸發(fā)出來的火花點燃了一支火炬,照亮了邊疆大地……
部隊復轉軍人、哈軍工優(yōu)秀戰(zhàn)士、共產黨員羅海榮,1932年出生于重慶市南岸區(qū)雞冠石鄉(xiāng)石柱村,在部隊服役期間榮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他積極響應開發(fā)北大荒的號召,轉業(yè)時先后5次寫申請才被組織批準來到北大荒,在開發(fā)北大荒雁窩島時,不幸遇難,獻出了自己26歲年輕的生命,成為第一位開發(fā)雁窩島的犧牲者。1975年9月,他的兒子羅進17歲時,由母親親自送到雁窩島繼承父親遺志,做新北大荒人,1975年《人民日報》曾刊發(fā)《接班記》,記述了這一感人的故事……
為了紀念開發(fā)建設農場的復轉官兵、支邊青年、科技人員、城市知識青年及自愿來場參加建設的英雄群體,為了繼承和弘揚北大荒精神,啟迪教育后人,在將軍山公園雕塑群雕而建造做了《雁鄉(xiāng)銘志賦》:
“雁去來兮,斗轉星移。將軍山下,撫今追昔。寶島古城殘垣,靺鞨先民有遺跡。女真留蹤,隋唐也曾炊煙起。燕鸻千年唱秋,莽草連天接地。長林深處,抗聯(lián)密營青石基;英雄湖畔,忠烈氣貫虹宇。
公元一九五六,將軍雁陣排頭。舉杖劍指清河畔,選址建場。笑談風雪極目處,沃野平疇。是年鐵道兵千余八百壯士位列前陣,揮別鷹廈,北上冰灘險途。進島先遣,篳路藍縷?;脑瓱o情卻有情,雛雁黎明啼。
一九五八驚蟄至,三軍將士鼓角錚錚軍旗獵。英雄解甲不懈志,荒原催征。馬架地窨,官兵飲露餐風。大醬缸如魔縛鐵鷹,蛟龍潛水方顯英雄。血肉之軀鋼鐵骨,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北大荒精神頂天立地生。
草塘有五花,建場群體功。莽原碧空,雁鶴齊鳴。前赴后繼軍魂赤膽,荒緣同系湘冀川。六百民工勤懇建家園,兩千支邊青年辭別半島膠東。攜齊魯鄉(xiāng)音,傳古儀之風。墾荒犁鏵,科技為纖,星火燎原萃群英。菖蒲燭立,天闊鴻鵠,萬名知青播萬顆文明火種。黑土砥礪青春志,清河水清濯吾纓。海榮英魂,德信永生,梅玲曉軍涅槃舞,越玖青山留芳容。史有志,雁窩島為北大荒立英名。
繁星皓月,迎寒送暑。晁楣刻《荒原春夜》,林予撰《雁飛塞北》。兩朵奇葩,藝術珍肴,饗盡大荒甘洌清菲。銀屏《北大荒人》雛形話劇《雁窩島》,將軍點評。凝黑土之厚重,聚八方才子之能。中國影史軍墾志,第一當屬北大荒。人字雁飛,神州遍傳塞北訊;一行腳印,馳騁萬里北疆。麥豆奏音符,田壟覓詩行,風聲雨聲皆作華章。斯土毓秀,靈動后代,千朵小花別樣紅,原野競放。長笛古箏,楹聯(lián)比高,武術芭蕾現(xiàn)真功。何人再言大荒偏,中南海里留其名。薪火代際傳,固文明之根,佑幸福之源。大荒何蕪?精神家園亦吾廬。
壯哉!神奇雁窩島,世界名錄存之;幸福八五三,四萬人心向之。廣袤田野耕之,現(xiàn)代城鎮(zhèn)居之。舉目青山眺之,俯首秀水映之。忘我堅守雁鄉(xiāng),載榮載譽今昔?,F(xiàn)代企業(yè)立,看我集團崛起。垂范身先,高產創(chuàng)建,國糧安全唯大義。三代久戮力,后傳亦同心。中華糧倉,大荒擔當。祝共和國安泰,祈子孫萬代運昌。
斯賦之志,前銘先輩泣血鴻愿,后勵來者孜孜永奮,獻奉黑土地,銘志大荒人!”
在八五三農場將軍山《雁鄉(xiāng)銘志賦》前,當我面對一個個熟悉而陌生的烈士名字,舉起拳頭向鮮紅的黨旗宣誓時,提醒自己要牢記這些烈士們?yōu)橹袊嗣裰\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強調的,中國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裝自己的糧食,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事關國家穩(wěn)定。請總書記放心,我們一定會努力工作,不忘這些烈士們?yōu)楸贝蠡?、為中國人民能吃上飯、吃飽飯獻出的初心,牢記北大荒精神,用實際行動做好自己的工作,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