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小瑤
劉小瑤
職業(yè)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楹聯學會書畫藝術委員會委員,中華五千年動畫文化工程促進會培訓部常務副主任,中國書畫院院聘畫家,中國楹聯學會會員。2016年12月舉辦個人微畫展“小世界”,2017年3月舉辦個人微畫展“花事”,2017年9月舉辦個人微畫展《云谷幽清》,2018年12月舉辦個人作品展《畫行》。
美術,可以細致入微地表現大千世界。
我想,一位執(zhí)筆的手藝人,以心靈感受到的天地萬物、自然,創(chuàng)作構思意境的技藝表達,是可以給觀者帶來美好感受的。
中國傳統(tǒng)繪畫作品的表現,并非僅體現在表面的逼真,并非僅依靠高超的畫技,需以“知行合一”,用畫者之心性境界,借以良好筆墨功夫,來展現大自然細致入微、栩栩如生的神暢韻味。要能準確地畫到事物的內在方是高明,否則就只是會做標本的畫工了。
另一方面,我也時常思考,中國流傳至今的藝術,誠如京劇、傳統(tǒng)水墨、書法……這些植根于中國獨有的藝術品類,在華夏文明的幾千年里,它們是否具足無形的生命?它們像日常生活環(huán)境中穿梭彌漫的電視電訊信號一樣,縱橫交錯、流動傳輸。藝術中的各個品類也是有它承傳命脈的……
每種藝術創(chuàng)作品類橫貫古今,在世間生命的繁衍生息中浸潤、升騰,循環(huán)往復。每種藝術品類,它們緊密聯系,互相滋養(yǎng)、交換,以無形的能量氣息在傳遞著。在歷史的長河里,東方的藝術靜靜地流淌于不同時代、不同地域,被生機勃勃地展現。
多年來,我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更加專注研習傳統(tǒng)古雅清樸風格,以傳統(tǒng)之工筆畫技法、流程,遵循 “克己復禮”法則,著意“寫意”。我所說的“寫意”,不是為了簡略而簡略地“寫意”,就是“寫其生動之意”,要能把自然界、動物、昆蟲、植物……也能描繪出如人一樣的情感。
作品的表面工細或者粗簡的程度,是要“準確”表現來實現的。不同的事物,物性不同、質感不同、狀態(tài)不同,若用僵化的思維去找實物對照,就體現不出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妙處了。藝術畢竟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往往為了要表達的內涵,而可以有一定的藝術加工空間。
一幅畫作的藝術表現,構圖很重要,這個環(huán)節(jié)關系到作品的成敗,也能反映作者的創(chuàng)作功力。要想做到很好地表達主題內涵,那么作品中主體人或物的位置就需要經營好,這樣從表面構圖到內涵展現就貫通慧達了。
我自認為自己僅是一名手藝人,在現實生活中保持清醒的思想和理性的判斷是手藝人應具備的狀態(tài)。作畫如同作文,理性的創(chuàng)作要“立意為先”,老莊哲學也在反復強調,悟性要從心中去尋找。我所神往的東方藝術的神韻、意境、格調、品位等,我所追尋和遵循的“傳統(tǒng)”和這些藝術中的“營養(yǎng)”,終是值得我一生研習和求索。
在靜謐的創(chuàng)作時光里,我以我之心靈意境,執(zhí)筆細細地勾勒,層層地渲染,敦敦地展現我感受天地萬物之狀態(tài)。那些古人傳世的優(yōu)秀作品為今人繪畫提升技法提供了絕佳的參考。
山水清音 100cm×17.5cm×4 紙本設色 2019年
清供圖 100cm×15cm×4 紙本設色 2019年
我認為好的作品,需要有三個基本標準。一曰“有根”,二曰“有靈”,三曰“有我”?!坝懈笔侵缸裱瓊鹘y(tǒng),有根有源,不作無根之為、無品之為?!坝徐`”是指作品有靈氣、有美感、有韻味?!坝形摇笔侵缸髌分幸缘妹钗?。
我在山水、文人畫作品中描述的情景,畫中人,大都獨坐于草屋內、小桌前,或是仰望山勢,或是靜靜品茗、下棋、讀書、彈琴、聽泉神游……
畫中韻味,讓我感受一份閑和清逸,一份平和虛靜。畫中人物生活環(huán)境大都恬靜蕭曠,安住于山中茅棚,自立自知……倘若我們給自己準備好了一份“閑適”,那就是準備好了一份不迫不促的優(yōu)雅。
古代工筆山水、文人畫有的表現隱居,以出世的態(tài)度,表達一種士大夫階層的孤傲與自賞。他們藝術上提倡高雅、幽淡和天真,理論上主張逸筆草草、不求形似、寫胸中逸氣。觀此類作品,閱讀相關書籍,融于其中,我感到繪畫真的是我人生中一樁賞心樂事。
南朝宋宗炳道:“澄懷觀道,臥以游之。”我認為,作品中的片段,一葉一草,一花一木,一山一水,需是秀潤俊美的,方可讓觀畫之人坐臥亦能心游萬里,神觀飛越。此刻,對飲也好,獨酌也罷,終須好好度過,這也許就是古人說的“咫尺有千里之趣”吧。
現代生活中,當我們穿梭于忙碌的地下鐵,或在繁華的街頭,沉浸在現代都市生活的忙碌氣息中時,總有人說要“找尋自我”,要將古人的“慢生活”體味……我想,那終是我們現代人遙不可及的生活態(tài)度了。
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案頭上的筆墨紙硯,清供的湖石、佛手、菖蒲,四時的佳果,常被我酣暢于紙上。在我心靈的意象世界中,這些畫面似曾相識,讓我物我兩忘。
我想,畫面的自然簡淡寧靜、樸拙天真之美,更適合畫中韻味之表達?!安粚W為人,自娛而已”這句座右銘,時常鞭策我,化作對作品創(chuàng)作的恒久持有的平常心,把更美好的心靈感受躍然紙上。
時常觀賞、臨習中國古代的畫作,我理解:我們中國傳統(tǒng)的那些作品會更強調深層的意境,要意在筆先,畫者通過描繪景和物來表達內心情感,或以單純的墨彩概括自然;畫的意境是作品的重要因素,以此追求畫外情趣、畫外意境。誠如“吐納英華,莫非情性”,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詩意性的內涵成為工筆畫的內在意蘊,再通過對細節(jié)的古雅工穩(wěn)之力,或以“不齊之齊”“不似之似”,或淋漓中求幽邃,或簡潔中見神妙。
我想,對于一位安心從事藝術的人,還需具備“藝術精神”的素養(yǎng),例如沈周、文徵明、蘇軾,他們都在書畫實踐中探索,同時具備豐富的藝術理論。生活中,他們有著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獨特的創(chuàng)造力和頑強的意志力;藝術創(chuàng)作中,他們豪宕、灑脫、自由。最終,吸引和影響人的因素,是透過作品展現的他們每個人的生活處世態(tài)度及對藝術極致的追求。
縱觀歷史,藝術可以讓一個人境界深度和思想力度得以表達,文人雅士或借書畫以抒泄胸中之逸氣,或宏杰奔放,或雅意深篤,不講目的與價值,僅是隨興所至,用筆情墨趣表達自己的心府靈境,具足了文心、詩情和畫意。所以,好的作品并非高高在上、不食人間之煙火,好的作品能夠打動別人和自己。
老子曾曰:“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夫物云云,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說人盡量要持有一顆虛寂謙卑的心,老子認為大自然中天地萬物的變化是循環(huán)往復的、變來變去的,萬物終會回到它的原點……
山居 70cm×40cm 紙本設色 2019年
我會篤定我之心性,“師古人,師造化,中得心源”,以筆墨之舟在藝術的海洋中暢漾,快樂亦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