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下,小學英語繪本教學中圖文貌合神離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要還原繪本教學的本真,應充分立足“圖”與“文”,將“圖”與“文”的特性變成促進繪本教學的有利因素。繪本教學亦應有機勾連“圖”與“文”,使它們齊足并驅發(fā)揮合力。
【關鍵詞】英語繪本教學;圖畫;文字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57-0030-05
【作者簡介】諸蕾,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南京,210018)課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一級教師,南京市玄武區(qū)英語學科帶頭人,玄武區(qū)優(yōu)秀青年教師。
閱讀素養(yǎng)的提升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相對于教科書而言,英語繪本在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閱讀素養(yǎng)方面有明顯的優(yōu)勢。英語繪本閱讀教學是一種視覺與語言藝術相融合的閱讀活動,是當下英語教學研究的焦點。下面,本文結合教學實例著重闡述以“圖”與“文”為立足點的英語繪本教學策略。
一、緣起:“圖”與“文”的貌合神離
繪本中的文字表達更富邏輯性、系統(tǒng)性和集中性,而圖畫的敘事功能更具感染力和張力,兩者都應在教學中承載相應的責任,共同實現(xiàn)教學目標。而時下不少課堂卻出現(xiàn)了“圖”與“文”貌合神離的現(xiàn)象。例如:(1)圖文割裂分離。不少教師在思想意識上已把圖文割裂開,錯誤地把繪本教學當作語言教學,教學設計時忽視圖的存在,在教學中常常只見文字而不見圖畫。(2)圖文力分勢弱。一些教師過多強調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詞句段落的認識與表達,注重訓練速讀或跳讀的技巧,卻忽視了圖對想象空間的擴大作用、對理解文本的促進作用、對文字內涵的延伸作用以及對情感意義的表達作用。(3)圖文互有缺位。閱讀理解后,一些教師或拋棄圖,忙于帶領學生操練語言、復述故事、總結升華故事意義,一味地要求學生說感悟;或拋棄文,學生還沒真讀懂就被要求演,閱讀課變身戲劇表演課,課堂成了少數(shù)人的舞臺。以上圖文貌合神離的現(xiàn)象讓繪本閱讀教學失去了整體性、深刻性、趣味性和兒童性。因此,筆者認為,教師教學繪本時,應充分立足“圖”與“文”,將兩者的特性變成促進教學的有利因素。同時,因兩者不是割裂存在,而是互相交織、互有補充的,教學亦應有機勾連圖文,使它們發(fā)揮合力。
二、實踐:“圖”與“文”的齊足并驅
(一)立足繪“圖”,“繪”聲“繪”色
繪本中的圖畫不僅可以用來詮釋和配合文字,而且其本身也在“說話”,教師應開掘其價值,使其在教學中繪聲繪色地助學。繪本中的圖畫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內頁圖和封面圖。
1.慧讀內頁圖。
繪本中的內頁圖是具有文字系統(tǒng)功能的圖畫,也是讓學生發(fā)展閱讀想象能力的語義系統(tǒng)。大多數(shù)兒童拿到繪本都是先讀圖再讀字,特別是有生詞障礙時。有專家認為,兒童不讀文字,也能通過讀圖理解大意,用自己的閱讀聯(lián)想構建故事框架。因此,引導學生讀圖應成為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標志性環(huán)節(jié)。
(1)泛讀全部圖
大多數(shù)繪本的圖畫可基本勾勒出完整的情節(jié)。因此,泛讀全部圖片首先具有促進全文理解的作用。再則圖片雖然可表意,但與文字相比,不同讀者的理解差異性較大。因此,學生在各抒己見的過程中,想象力、批判性思維能力也能隨之得到培養(yǎng)。
教學“跟上兔子”小學英語分級繪本(下文案例除非另外注明,均出自“跟上兔子”小學英語分級繪本)五年級第2季Old McDonalds Farm時,教師引導學生翻閱圖片,并提問What happened?通過圖片,學生可感受到人物的情感變化,老麥當勞從焦慮到開心,兩個兒子從開心到煩惱又到開心,這其中發(fā)生了什么呢?學生在串聯(lián)各幅圖的過程中能對情節(jié)形成多樣化、個性化的構思。雖然閱讀文字也能了解故事情節(jié),但圖片更能激發(fā)兒童的想象,拓展其思維空間。
(2)選讀重點圖
繪本中都有關乎情節(jié)發(fā)展關鍵點、體現(xiàn)人物特點及重要情感的重點圖片。重點圖可促進學生關注人物心情,發(fā)現(xiàn)情節(jié)轉折點,理解細節(jié),體會主旨,巧妙地選讀這樣的重點圖便成為教學的點睛之筆。例如:Old McDonalds Farm中第六頁有個生詞equally,教師巧妙地出示圖1,并指導學生對比觀察,在一定程度上發(fā)展了學生的生詞解碼能力。
(3)研讀首尾圖
繪本的首尾圖對應的就是故事的開頭和結尾。根據(jù)首尾圖,兒童會依靠自己的認知理解、生活經(jīng)驗和想象力編織出不同的故事,通過交流帶來智慧火花的四溢。因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研讀首尾圖的教學價值不可估量。例如:教學三年級第2季Cat and Mouse一課,教師呈現(xiàn)了開始老鼠和貓一起玩毛線球的圖片,學生認識到他們是朋友,又隨即呈現(xiàn)末尾貓追老鼠的圖,圖中貓怒目圓睜,老鼠嚇得齜牙咧嘴,這樣前后矛盾的事實讓學生不由得追問“為什么”,并分析、預測其中的故事。在問題中展開閱讀,這是學習語言的過程,更是提升邏輯推理、預測想象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過程。
2.品讀封面圖。
繪本的藝術價值和激發(fā)學生想象的功能絕不僅僅體現(xiàn)在內頁圖中,封面圖片也有耐人尋味的價值。封面圖可呈現(xiàn)主要人物、中心思想、故事背景等信息,它是帶學生進入故事情境、對話文本的開端,也是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聯(lián)想和問題的開始。引導學生品讀封面可從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開始。例如:What can you see on the cover?When you see the cover, how do you feel?等參考型問題可有效發(fā)展學生思維的廣度;Do you think...?等展示型問題用得恰當也可促進學生觀察力、想象力和邏輯推理能力的提升。
(二)立足“文”本,彰顯“本”色
提升閱讀素養(yǎng)是小學英語繪本教學的首要目標,發(fā)掘文本價值是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學應立足文本。繪本不同于普通的閱讀文本,是獨立成冊、有主題、有情境的。教學時應宏觀、整體地把握文本,把文本用活,也應從細微處著手,把文本讀透。
1.從宏觀入手,用活文本。
用活文本就要活用文本,從整體入手,把文本的主題情境、行文框架、謀篇布局、解讀過程等作為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和品格的助推器。
(1)用文本建構學習策略
小學生在自主支配時間、調控學習程序、運用學習方法等方面的能力都較欠缺。因此,在閱讀繪本時需要教師的策略引領。但策略選擇、傳授方式都會因學習者特質、學習內容特性和教學時空的變化而變化,需要甄別遴選。其實,文本就是建構學習策略的好素材,建構策略也即在文本閱讀過程中。例如:四年級第2季Treasures講述了一個孩子探寶的長故事,學生閱讀時要找到八個房間的鑰匙地址和解碼方法,難免會看了后面而忘了前面,不利于后期的教學反饋。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用標簽貼在文中答案的位置,留在書頁外的位置標上房間號,反饋時查找答案便輕松快捷。學習策略的建構就在文本解讀過程中,有此實踐體驗,學生定能將這簡單實用的策略運用于日后的學習。
(2)用文本獲得閱讀體驗
兒童在情境中解讀文本時更容易理清故事的邏輯脈絡,發(fā)現(xiàn)事物的變化規(guī)律,體驗人物的情感變化,實現(xiàn)真實的閱讀感悟??梢?,創(chuàng)設情境是讓學生真正體驗到閱讀樂趣的有效途徑。例如:教學Treasures,課始,教師設置了課堂規(guī)則——動腦、合作、討論、奪寶,這正是尋寶的要求。課堂活動設計也獨具匠心,“討論尋寶裝備—讀懂尋寶路線—合作發(fā)現(xiàn)密碼—驗證發(fā)現(xiàn)”是閱讀步驟也是尋寶指導。板書中的“太陽花”就是打開寶藏的鑰匙(如圖2)。作業(yè)布置(如圖3)不僅符合主題情境,更是探尋知識寶庫的秘訣。以上設計都賦予兒童身臨其境的感覺和美妙的閱讀體驗。
2.從微觀入手,讀透文本。
讀透文本的前提是讀懂,詞、句、篇章的理解是根本,而細節(jié)解讀是抓手。沒有細節(jié)也可讀懂故事,但細節(jié)的雕琢可為故事錦上添花,細讀文本可使文本深入人心,讓教學走向深處。
(1)讀文之“眼”
文眼即文章的眼睛,乃文章的精要所在,是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華意境、統(tǒng)攝作品內容的關鍵詞句。一般來說,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文眼,且大都隱藏在標題、篇首、篇尾、中心句或過渡句中。繪本教學中對文眼的把握要智慧地隱含于文本理解的活動中。在《攀登英語閱讀系列·分級閱讀第四級》The Day Without the Morning Call中,without這個詞是題眼,這個詞的突破將能促進學生對文眼The day without the morning call的解讀。在導入階段可通過“without”的解讀統(tǒng)領全篇的泛讀活動,引導學生抓關鍵點把握全文大意,巧妙地發(fā)揮文眼揭示主旨的作用。再追根尋底問為何今天沒有morning call,學生便帶著疑問細讀篇章找原因。在此任務中,學生去粗取精解讀文本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讀文之“白”
繪本中有的語言是非連續(xù)性的,那是作者的留白。學生的想象力是繪本閱讀的重要工具,運用想象力可填補繪本的空白處。全體學生共同閱讀、思考、構想繪本中的留白處,則可互相啟發(fā),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例如:六年級第2季Eason the Big Brother講述的是Eason成為哥哥之前和之后的故事。文中用了大量旁白,教學中無論是學生站在Eason的角度述說感受還是表演都索然無味,原因在于缺少對白。因此,教學任務可調整如下:找找Emily出生后發(fā)生的事情,揣摩Eason的感受并為人物配臺詞。學生置身場景成為劇中人后便思如泉涌、妙語連珠。
(3) 讀文之“采”
繪本的文采在于精到獨特,有的簡潔明快、朗朗上口、富有節(jié)奏感,有的單純活潑、具體形象,還有的大小不一、字體情景化,這些都是理解情節(jié)發(fā)展、人物特點、主題情境的關鍵點。例如:五年級第1季W(wǎng)e all Love Ice Cream中Fred很不愛吃西蘭花,所以他的獨白“I DONT LIKE BROCCOLI”全是大寫字母,用于強調意義和語氣;Old McDonalds Farm中為體現(xiàn)有蟲吃時雞的歡快愉悅,把Cluck的叫聲布滿頁面,讓整個場景都洋溢著歡樂……教師應帶領學生把這些妙趣橫生的語言剖析、演繹出來。
(4)讀文之“情”
特級教師朱浦曾說過:語言作為聽說的結合是有聲的;語言作為讀寫的結合是有形的;語言作為交流的工具是有情的。文本研究的方向就是讓繪本融入課堂教學的整體設計,讓繪本的“情”來帶動語言學習。繪本中暗含的言外之意、語中之情需引導學生去揣摩。例如:六年級第2季I Love You, Dad中Dan失去了母親,父親忙于工作,長期不在家。Dan夢見機器人Click給他食物膠囊,而Dan不想吃膠囊。教師抓住這個細節(jié)提問:“為什么他不喜歡食物膠囊?”學生有的認為真實的食物更美味,也有的認為Dan其實更想吃父親做的飯。教師再引導學生讀“He wants to eat real meals. He misses his dads cooking.”經(jīng)啟發(fā),學生表達了兩層理解:首先,Dan太想爸爸了;其次,發(fā)達的科技也無法取代人的作用,特定的情境中家人的陪伴最重要。這一解讀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了文字中蘊含的情感,同時發(fā)掘了文本深處的內涵,培養(yǎng)了人文素養(yǎng)。
(三)勾連“圖”“文”,互動互補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亞洲文化中心評議員松居直先生認為:繪本即圖畫書=文×圖??梢姡L本的圖和文應是互相交織地敘述情節(jié)、表達題旨。如何發(fā)揮兩者相輔相成的作用呢?單單立足圖或文還不夠,還需勾連圖文,使教學價值最大化地發(fā)揮出來。
1.互讓最佳時機。
繪本的圖文通過各自的方式表達信息,完美地合奏、演繹故事。但教學不能千篇一律地先學文再看圖,或先看圖再讀文,而應根據(jù)不同的故事、不同的需求,在課堂的不同階段創(chuàng)設圖和文出現(xiàn)的最佳時機。
(1)由文及圖
文字可明確地講述故事,在表達人物語言上更準確、到位。不同的學生對語言的理解、感悟能力不一樣,為了尊重差異又保證相對統(tǒng)一教學目標的達成,可先讓學生直面文本,嘗試表達,幫助學生形成閱讀文本的初體驗;然后引導他們讀圖,讓表達更貼近情境、富有感染力。教學The Day Without the Morning Call時,教師讓四人小組閱讀文本并表演各個動物在忙碌地工作而公雞清閑的場景。起初,學生表演不到位,只會讀原文。教師引導他們看圖的細節(jié),增強情境代入感,明確角色定位,學生不僅語氣到位還自己增加了應景的語言,這就是圖的渲染作用。先出文再出圖的目的,就是制造一種表演效果反差,使學生更真切地體會文字并知道把握哪些細節(jié)刻畫人物形象。
(2)由圖及文
由圖及文的順序用得恰當也可發(fā)揮重要作用。學習五年級第3季Thank You,教師先出示圖4,讓學生復述故事片段。圖片既提供了重要信息又成為學生記憶的輔助工具,既實現(xiàn)了重要句型框架的復習又不框定學生的語言輸出,只是給學生提供了一定的場域,讓學生依照目標創(chuàng)意發(fā)揮。之后,為照顧能力較弱的學生,實現(xiàn)篇章閱讀的整體性,再出示文本,給所有學生一個完整的輸入。
2.彌補各自缺位。
雖然圖和文都有各自的優(yōu)勢,但它們確實也有相對的劣勢,例如:在表達時間順序、表現(xiàn)人物心理活動、思考感悟方面,圖片不如文字具體明確;而在渲染氣氛、細節(jié)描述方面,文字不如圖片有感染力和豐富。因此,教學中要注意雙向兼顧、互補缺位。
(1)以文補圖
I Love You, Dad中的內容場景有夢境有現(xiàn)實,夢里還有正在發(fā)生的事和倒敘過去的經(jīng)歷,學生只看圖難以理清情節(jié),無法理順邏輯,因而需要用文字來補充圖畫。那么,為何還要先讓學生讀圖?因為圖中Dan的表情變化各異,會激起他們的閱讀興趣和思考。因此,以圖激趣而又以文補圖,形成了從感知到理解再到感悟的完整過程。
(2)以圖補文
I Love You, Dad中有這樣一句話“He thinks the house looks really large now.”教師沒有一帶而過地放過這句話,因為它是理解人物心情的關鍵。但學生在閱讀時并沒有抓住“really large”,教師便出示空曠的房間圖和擺滿家具的同一間房間圖,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學生立刻就感受到really large。再指導學生觀察昏暗燈影下Dan蜷縮的身影,使他們感悟到覺得大不僅是因為房間少了東西,更是因為孤獨。
南京師范大學張伊娜教授指出:繪本教學最大的意義在于它對兒童英語閱讀的啟蒙、閱讀品格的培養(yǎng)、想象力的豐富、統(tǒng)籌思維的形成、邏輯思維的發(fā)展等都有不可小視的作用。教學要達成深遠的目標價值,不應僅限于閱讀、表達、表演等教學形式,更應充分發(fā)揮兒童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用兒童的創(chuàng)新實踐使圖文在教學中交相呼應地動起來、活起來,呈現(xiàn)出百樣玲瓏的教學樣態(tài),以真正實現(xiàn)繪本閱讀的建構性和多元性。
誠然,繪本“圖”與“文”的特點因繪本不同而各異,教學因學生的個性解讀而多彩。因此,立足圖文的繪本教學研究還應在探尋方法策略、建構模式樣態(tài)的研究之路上不斷創(chuàng)新與實踐。
【參考文獻】
[1]王薔,敖娜仁圖雅.中小學英語繪本教學的途徑與方法[J].課程·教材·教法,2017,37(4):68-73.
[2]松居直.我的圖畫書論[M].郭雯霞,徐小潔,譯.烏魯木齊: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7.
[3]霍文保.小學英語繪本教學新思路探索[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16(6):34-37.
[4]丁銀玲.淺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文眼”[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5(8):19-22.
[5]戴佐欣.小學英語教學中繪本使用的問題與改進對策[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