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艷
【摘要】淳美語文去浮華,求真淳,關注學生語言、文化和人格素養(yǎng)的提升。立足語文、指向?qū)W生、著眼活動,這是淳美語文的特質(zhì)。目標淳美、內(nèi)容淳美、形式淳美,這是淳美語文的教學建構。孕育情感、習得知識、掌握方法、砥礪能力,這是淳美語文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淳美語文;特質(zhì);建構;策略
課程改革以來,語文課程先后經(jīng)歷了從“知識中心”到“素養(yǎng)中心”的轉變,這種轉變背后的深層動因是對語文淳美之味的追尋。語文教學要體現(xiàn)三個方面的價值:一是文本的原生價值,即文本所承載的言語之美、意象之美等;二是語文的課程價值,即語文教師要明確語文課程目標,把握語文課程內(nèi)容;三是教材的教學價值,即教材所承載的道德教化、智慧啟迪、情感陶冶等價值。顯然,在語文教學中,這三個方面的價值是交融在一起的。淳美語文不僅關注教師教什么,更關注學生學什么以及怎樣學。淳美語文去浮華,求真淳,既不執(zhí)拗于語文教學內(nèi)容過知識化,也不固執(zhí)于表現(xiàn)語文教學過情感化,而是沉入語言深處、文本根處,去關注學生語言、文化和人格素養(yǎng)的提升。
一、淳美語文教學特質(zhì)
1. 立足語文
淳美語文從語文視角觀賞語文,探尋學生語文思維的敏感區(qū)域,引導學生品得、悟得語文“三昧”。淳美語文,無論是語文課堂教學目標、內(nèi)容還是形式都要基于語文,立足于語文,切合語文學科本體特質(zhì),富有語文味。每一次淳美語文教學都是無與倫比的文品咀嚼與精神修省。比如,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黃河的主人》一課,教師就必須圍繞文本中的意象,如“波濤洶涌的黃河”“黃河上的羊皮筏子”“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展開教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意象對文本中的語言進行品析。學生在意象建構中,咀嚼語言,習得語言,用多種元素(言、意、法)釀成淳美語文的醇味。
2. 指向?qū)W生
淳美即是淳真、和美,淳美語文的本質(zhì)在于“真”和“實”,不做假,不弄虛,引發(fā)學生真情實感。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有興趣,學得開心,這就是淳美課堂。因此,淳美教學不是走過程、跑流程,而是學生潛思體會、切己體察,對語文文本所蘊含的情感、意義和價值真切體認。比如,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鳥語》一課,為了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文本解讀中來,我給學生提供深度表達的語境,如考試考砸了、對爸媽撒謊了、周六日睡懶覺等,讓學生作為鳥的知音,走進鳥兒的內(nèi)心世界。這里,學生不再是文本的冷眼旁觀者,而是將自己融入文本中,學生成為文本的體驗者和創(chuàng)造者。
3. 著眼活動
著名語文教育專家李海林先生認為,語文課堂基本教學形態(tài)是活動, 教師應從文本出發(fā),設計一系列活動, 讓學生在活動中讀懂課文,掌握知識,形成能力。淳美語文就是在語文活動中開展的,這種活動應該具有如下特性:首先具有綜合性,即淳美語文要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其次具有交往性,是師生、文本、編者等多個潛在主體立體交往的過程;再次具有實踐性, 是學生對文本的主動建構。比如,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我和祖父的園子》,文中連續(xù)用了6個愿意,對倭瓜、黃瓜、玉米等賦予情感。為了深化學生的意象體驗,我讓學生用“愿意 ? ? ? ?就 ? ? ? ?”進行補白活動。學生的學習不再是單向度接受,而是學生與文本進行積極的互動。
二、淳美語文教學建構
1. 目標:導向淳美
淳,淳樸、淳厚、淳真、淳古;美,美好、完美;淳美,有淳厚完美、純樸美好的意思。淳美語文首先是目標淳美,也就是語文教學要體現(xiàn)學科特質(zhì),以培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旨歸。語文不應是個筐,什么東西都往里面裝;語文更不能淪落為其他學科的跑馬場,而應以培養(yǎng)學生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等為根本。目標淳美,才能克服語文教學的盲目性、隨意性,克服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的現(xiàn)象。一篇淳美文本非要發(fā)掘出思想道德教化功能,其結果自然是學生“茍且接受”。莊子說:“文滅質(zhì),博溺心?!蔽谋窘虒W價值的過渡承載,自然成了文本的“不能承受之重”。只有味感淳正的教學目標,才能將語文教學導向淳美境界。比如,蘇教版二年級下冊《詠柳》,教師當然可以運用“讀詩歌—解詩意”的方式進行教學。但如果教師只停留于解詩意上,學生就無法體驗到古詩的意境。教學目標更應該定位于悟詩情,引導學生抓形品象,激活學生的想象,讓學生賦予詩歌中的“春風”以情感、智慧,如“風婆婆”“春天的使者”等。因此,淳美語文呼吁教師從備課開始,就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考量:學生已有基礎是什么?需要提升什么?學生感興趣的是什么?等等。只有目標淳正,才能上出淳美的語文好課。
2.內(nèi)容:品嘗淳美
淳美語文的言語形式和言語內(nèi)容是統(tǒng)一的。在語言文字審美體驗過程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語文意識,尋找學生語文思維的敏感區(qū)域。語文教學內(nèi)容眾多,教師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須選擇那些言意兼得的淳美內(nèi)容,供學生咀嚼、品味、涵詠。只有凸顯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淳美,才能彰顯淳美語文的教學價值。比如,我校一位教師教學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走,我們?nèi)ブ矘洹?,對于文本中這樣的內(nèi)容“锨鎬叮叮當當,奏響植樹歌謠”,將其淳美化,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跋擎€叮叮當當?shù)穆曇簦趺磿歉柚{呢?”引導學生體驗隊員們的愉悅心情。這樣的教學,不再停留于文本表層,而是潛入文字背后,揣摩字里行間體現(xiàn)的寫作手法和意蘊表達。在淳美語文中,學生語用能力和審美情趣是一個雙邊、同向的系統(tǒng), 只有在開放中才能不斷進行能量、信息的交換,從而幫助學生的文本理解從低階走向高階,從無序走向有序,促使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真正提升。
3.形式: 蘊含淳美
淳美語文教學要依據(jù)文本特質(zhì)與學生具體學情,建構行之有效的課堂結構,讓語文教學取“韻”、返“質(zhì)”、養(yǎng)“氣”、順“道”、入“境”,努力實現(xiàn)語文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比如,可以用主題方式進行整合式教學,可以根據(jù)需要進行彈性化教學,還可以暢通交流形式,進行互動式教學,等等。比如,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江雪》,教師在學生理解詩意后,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文本所描繪的場景內(nèi)容,用繪畫將詩意表達出來。繪畫不要求學生畫得有多美、有多像,更多是將學生的詩歌欣賞感悟、體驗表達出來。這樣的形式,能夠讓學生觸摸到古詩所描繪的意境,調(diào)動了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提升了學生的語文審美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三、淳美語文教學策略
淳美語文面對的是有血有肉、充滿活力、富有情感的兒童,淳美語文應該給學生一種鮮活的語言,一種快樂的體驗,一種靈動的實踐,從而彰顯其淳厚、淳香、淳真、淳味和淳和。淳美語文要用語文本體所蘊含的思想、情感等來醞釀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給學生一種思想的啟迪、心靈的激蕩和精神的陶冶。
1.涵育情感,品嘗語文之淳味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睂W生在語文教學中獲得的不是冷冰冰知識,而是一種情感的體驗、心靈的激蕩和精神的陶冶。情感需要孵育,在淳美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喚醒學生熱愛文字、熱愛母語、熱愛祖國語言文化的情感。比如,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二泉映月》,我引導學生品讀文本重點段落,補充阿炳的相關生平資料,讓學生聆聽二胡《二泉映月》。通過“觀二泉映月景”“近二泉映月人”“讀二泉映月文”“聽二泉映月曲”“悟二泉映月魂”,引導學生走進阿炳的內(nèi)心世界,體會阿炳所遭受的苦難,感受阿炳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阿炳對命運不公的抗爭。學生穿越時空,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這樣的體驗有助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表達的主題。
2.習得知識,感受語文之淳厚
語文知識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形成的必要條件。對于語文知識教學,教師要善于取舍,精準發(fā)力。習得語文知識,有助于學生體驗淳美語文的淳厚。在淳美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遴選一些精當?shù)?、富有生長力的語文知識,助推學生自主性語文學習,讓這些語文知識轉化為能力,變化為智慧,積淀為素養(yǎng)。比如,學習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宋慶齡故居的樟樹》這篇課文,教師必然要讓學生理解、掌握“借物喻人”這一寫作知識。但并不是要將這一知識簡單地告知學生,讓學生記住冰冷而抽象的概念,而是要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所呈現(xiàn)出的語言現(xiàn)象,感受、體驗借物喻人的意蘊。如對事物特點與人物特點的比擬,對事物特點的重點描寫,將人物特點寓于事物特點之中,等等。這樣的寫作知識的獲得,能夠積淀、形成為學生的閱讀智慧與表達智慧。
3.掌握方法,釀造語文之淳真
法國著名思想家笛卡爾認為,方法比知識更重要。指向?qū)W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淳美語文,應該關注學生學習方法的獲得。著名語文教育專家王榮生在他的著作《語文科課程論基礎》中鑒別語文教材選文類型的“定篇”“例文”“樣本”“用件”和“引子”?;诜椒ǖ恼Z文教學就是將語文教材文本作為例文,學習教材文本所體現(xiàn)的詞法、句法、章法等共同的法則和共通的樣式。比如對于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的《山谷中的謎底》,一般教師會衍生拓展出“韓信胯下之辱”“臥薪嘗膽”等事例。但有一位教師在教學中卻反其道而行之,別出心裁地融入繪本《我的幸運一天》(慶子·凱薩茲著),讓學生分別從狐貍和小豬的角度暢談讀后感。如此,既滲透了敘事加議論的寫法知識,又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力,更為重要的是培育了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這樣的教學,能夠讓學生品嘗淳美語文的淳真。
4.砥礪能力,體驗語文之淳和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讓學生在聽說讀寫的實踐中砥礪能力,是淳美語文教學的應有之義。砥礪能力,能夠讓學生體驗語文的淳和。在親歷語文實踐的過程中,學生會將學習經(jīng)歷升華為學習體驗,積淀為語文經(jīng)驗,形成一聽就明、一說就懂、一讀就通、一寫就順的語文能力。以蘇教版五年級下冊《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為例,學生需要理解“發(fā)憤”的含義,需要理解司馬遷受酷刑后悲憤交加的心情,需要厘清司馬遷寫《史記》的真正原因,深層次感悟司馬遷發(fā)憤著書的精神,等等。砥礪學生的語文能力, 要擦亮學生的審美之眼,開啟學生的思維之窗,從而能夠理性地去閱讀各種書籍和報刊。
淳美語文教學過程是師生“生命·實踐”活動的旅程。淳美課堂彌漫著一種淳淳的、美美的、緩緩的、溫馨的韻致。從策略選擇視角看,淳美語文表現(xiàn)得清簡而智慧;從教學行為視角看,淳美語文表現(xiàn)得自然而飄逸;從人格映射視角看,淳美語文表現(xiàn)得溫和而優(yōu)雅。情感、知識、方法和能力,共同交織成充實而空靈、執(zhí)著而超越的審美形態(tài)。這里,有師生主體間的對話,有彼此個性的飛揚,有自我心智與心靈的放飛。在淳美語文課堂上,學生習得語言,養(yǎng)成能力,升華情感。
【參考文獻】
[1] 葉燕芬. 課堂地域個性和鄉(xiāng)土特色培育例析[J]. 上海教育科研,2017(10).
[2]彭玉華. 語文課堂活動的預設路徑和生成策略[J] . 中小學教師培訓,2017(3).
[3]李沖鋒. 站在語文課程的高度教語文[J]. 江蘇教育(小學教學),2017(7).
[4]潘文斌. 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語文教學[J]. 中小學教師培訓,2017(7).
[5]薛海兵. 淳美、空靈與超越:探尋蘇派教學之美[J]. 中小學管理,2016(6) .
[6]鮑管琴. 生命在場:本真語文課堂的原點訴求[J]. 江蘇教育(小學教學),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