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欣洋
你知道嗎?有時候,與其想方設(shè)法讓孩子有更好的表現(xiàn),還不如改變我們自己來得有效。
上周末,我開車帶著全家人去參加兒子的游泳錦標(biāo)賽。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堵車了,大家排著隊緩緩前行。我8歲的兒子埃里克暴跳如雷:“我們?yōu)槭裁匆x這條路走?”“完了,我沒法熱身了!”“唉!我真是注定要輸!”
我信誓旦旦地賭咒:“寶貝,為了防止堵車,我們已經(jīng)早走40分鐘了,相信媽咪的車技,一定趕在熱身前把你送到好嗎?”聽了我的話,埃里克還是足足咆哮了10分鐘。千辛萬苦把兒子送到比賽場地,我滿頭大汗地坐下,一旁的老公突然狡猾地對我說:“你知道嗎,埃里克吼叫抱怨的樣子,活像以前對我發(fā)脾氣的你。”
“親愛的,有時真該好好回想一下,平時你自己是怎么說話的?!?/p>
我不得不承認,事實是殘酷的。來自加州的心理學(xué)家米歇爾·博爾巴博士說:“暴躁的脾氣和反應(yīng)過度的行為,就像投到墻壁上的球,我們?nèi)绾稳映鋈?,孩子就如何扔回我們身上?!蔽彝蝗灰庾R到:與其希望孩子不再暴躁、怨天尤人,還不如先治治父母的情緒,以下4個習(xí)慣如果可以改善,會對孩子的成長起到不小的正面作用。
1.給“意外事件”分級。在睡前偷吃冰激凌、弄壞了家里的桌椅板凳等事情發(fā)生時,一定要記得在心里給這些事評級,從1到10。1級是無關(guān)痛癢,比如孩子把背心放錯了柜子,而10級表示非常緊急,比如寶寶的手被車門夾住。評級之后,你就要下狠心,發(fā)誓對8級以下的事情絕不發(fā)火。
當(dāng)然,一開始你可能覺得每件事都有20級那么嚴重,但過一陣兒之后,你就開始慢慢發(fā)覺,很多意外確實在程度上有所不同,然后就會淡定許多。
2.不要再刻意隱藏情緒。你是這樣的人嗎?活得像個萬花筒一樣,能把一切東西都變成五彩斑斕的美好模樣。
比如有一天,你在路上追尾了前車,不只要花500大元修汽車前擋板,還要賠錢給別人。然后,你得知最好的朋友要移民了,心情十分低落。孩子問:“媽媽你怎么了?”你卻勉強微笑著說:“沒什么,寶貝?!?/p>
千萬不要害怕表達負面情緒,因為孩子也需要一個談?wù)摳杏X的對象。對于上學(xué)之后的孩子,你大可以跟他描述自己的情緒,用易懂的話解釋一下原因,并多講一些細節(jié),因為孩子能夠理解,沒準(zhǔn)還能給你一些意想不到的安慰。
事實上,無論你覺得自己隱藏得多好,孩子都會敏銳地捕捉到蛛絲馬跡。如果你總是不跟孩子分享自己的情緒,那孩子也會學(xué)著隱瞞自己的感受,甚至誤以為是他們自己犯錯惹你不開心而自責(zé)不已。
3.不要用提問的方式下指令。當(dāng)你希望孩子立刻按照要求行動時,關(guān)鍵是要表達清晰。如果你們要去公園遛彎,你要求孩子立刻關(guān)電視出發(fā),孩子沒有立刻行動,你就可以這樣說:“關(guān)電視吧,就現(xiàn)在。”而不是“你能現(xiàn)在關(guān)電視嗎?”如果你每次下指令都用提問的方式,或者最后總是加上“好嗎”,孩子會覺得你是在請求,認為自己可以選擇不執(zhí)行。
清楚地說明要求,能讓你控制住局面,不用再發(fā)脾氣,這樣會減少父母的情緒失控。
4.記住你是個評論家,不是個教練?!叭绻改笇⒆拥呐u超過了贊揚,孩子要么會忽視你,要么變得過于自我保護?!眱和图彝バ睦碇委煄焺P茜·卡薩尼·亞當(dāng)斯曾這樣說,“挑剔也會侵蝕孩子的自信,以至于他要么停止努力,要么成為完美主義者,因為他害怕自己的失敗會讓父母失望?!?/p>
父母絕不該成為一個教練,呵斥著孩子去做事情,而應(yīng)該成為一個評論家。“你把番茄醬放在桌邊,它就很容易掉在地上喲!”和“你怎么就不能把番茄醬放在柜子里呢?”你覺得哪種語氣孩子更喜歡?不要急著呵斥孩子的錯誤,孩子會更愿意認真對待批評。
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鏡子,當(dāng)我們學(xué)會站在自身的角度上找問題時,孩子也會變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