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剛 李學義
“你賤不賤?你自己丟不丟人?你像個死人一樣坐在教室里!”
“下學期你不要來,你要再來,我把你捏死在教室里!”
“你咋老是這分數(shù)?怕是種的事!”……
人們很難相信,這些竟然是老師對學生說的話。
但對于陜西省商洛市商丹高新學校的初一女生婷婷(化名)來說,這就是她的日常。自從半年前轉入這所學校,她一直遭受王老師的花式辱罵。
因為父母不相信老師會辱罵孩子,婷婷只得帶著錄音筆到學校,從6月14日至7月5日斷斷續(xù)續(xù)錄下王老師辱罵自己的語音100多條,總時長超過20小時!而學校政教處聽過錄音后,認為“老師是出于好心”。
該事件被媒體曝光后,引發(fā)社會廣泛關注。7月14日,商州區(qū)人民政府發(fā)布通報稱,經(jīng)調(diào)查,辱罵情況屬實,學校管理者認識模糊,將嚴肅查處。王老師被記過,并失去了做教師的資格。目前,婷婷的父母已經(jīng)決定給孩子轉學。
但是,被老師辱罵后,孩子的心理并不會在短時間內(nèi)恢復正常,面對這樣的傷害,父母又該如何應對呢?
語言暴力,是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刀
有一種暴力,不會在你的肉體上留下傷痕,卻能在心理上留下永不消逝的陰影和無法愈合的創(chuàng)傷,甚至毀掉你的一生,這便是語言暴力。
語言暴力,就是使用謾罵、詆毀、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致使他人在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損害。老師實施語言暴力會使孩子因自尊的喪失、人格心理的障礙而徹底否定生命的價值。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多年前公布的“教師語言暴力調(diào)研報告”顯示,48%的小學生、36%的初中生和18%的高中生表示,老師在批評自己或者同學時使用過侮辱歧視性的語言。
曾經(jīng)有一名中學女老師對一個女生說:“你這個姑娘不好好讀書,將來就不可能有工作,打工也沒人要,像你這樣的長相加上無知,就連賣淫也沒人要!”這名女生被老師罵得無地自容,跳樓自殺身亡。所以,語言暴力是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刀!
為人父母,要善于維護孩子的權益
1.弄清事實真相
首先,父母要重視孩子反映的問題,要有洞察力和敏銳性,不能等到聽了錄音才氣得“渾身顫抖”。其次,要反復與孩子溝通,詢問事情原委。最后,要調(diào)查取證,通過錄音或詢問他人等方式,進一步確認孩子的說法,收集有效證據(jù)。
2.找老師溝通
父母要在了解事實真相、掌握證據(jù)的基礎上,先找老師溝通。如果老師只是偶爾的口誤,可以給老師“提個醒兒”;如果老師是刻意為之,則必須要求老師道歉。如果和老師溝而不通,可以考慮找校長溝通;如果校長不管或處理不當,則考慮向教育局紀檢部門投訴舉報。
3.做好孩子的工作
父母要安撫、疏導孩子的情緒,從情感上給予支持和理解。要明辨是非,看看老師的批評中有沒有合理的成分,接受合理的,否定不合理的。如果孩子被老師辱罵后出現(xiàn)嚴重的心理問題,建議父母帶孩子去看心理醫(yī)生進行治療。要培養(yǎng)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婷婷說她曾經(jīng)想到過自殺,但沒有去做,這也說明婷婷的心理還是堅強的,沒有走絕路。
另外,父母除了要有效應對老師的語言暴力外,自己也不要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