馭曦
7月26日,北京京西賓館,5位白發(fā)蒼蒼的模范退役軍人,同習近平等中央領導同志坐在一排合影留念,令人無比感動。坐在習近平總書記左邊的是張富清,右邊的便是來自湖南岳陽的朱再保——一位活到老、戰(zhàn)斗到老的傳奇人物。今年91歲高齡的朱再保,是岳陽市軍干所退休干部,先后榮獲首屆全國十大社會公益之星、中國環(huán)境保護特別貢獻獎等260余項獎勵,被譽為“中國民間環(huán)保第一人”。此次在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朱再保與張富清等400名同志一道被評為“全國模范退役軍人”。
“特殊黨員”的特殊選擇
老兵朱再保是一名“特殊黨員”。說他特殊,不僅因為他是一名在朝鮮戰(zhàn)場上火線入黨的黨員,還是一名被病魔“判了死刑”的黨員。
朱再保22歲入伍,隨后參加抗美援朝戰(zhàn)爭。戰(zhàn)場上,朱再?;鹁€入黨,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chǎn)黨員。1953年7月13日,朝鮮金城戰(zhàn)役打響。此戰(zhàn)異常慘烈,朱再保所在部隊1800多名戰(zhàn)士,僅30多人幸存,他是幸存者之一。
1966年,朱再保被診斷為胃癌晚期,手術(shù)后醫(yī)生預言他最多活5年。在部隊養(yǎng)病,朱再保卻一天也閑不住,整天負責訓練新兵,被評為“焦裕祿式的好干部”。1971年,部隊將他安置在岳陽軍分區(qū)長期休養(yǎng)。
生命似乎進入倒計時,但是歷經(jīng)戰(zhàn)火洗禮的朱再保沒有忘記當年火線入黨時的諾言:“只要活著,就要對得起犧牲的戰(zhàn)友,繼承他們的遺志,哪怕生命只有一個月,也不能枉過一天。”
如何與死神抗爭,不枉度過余生?朱再保選擇投身公益、奉獻社會。這一干,就是近半個世紀。
起初,他堅持義務為干休所附近兩所學校打掃廁所。不久,“解放軍天天到學校義務掃廁所”傳遍大街小巷。1978年,兩所學校領導登門聘請朱再保擔任校外輔導員。后來,他又受邀成為全市校外總輔導員。從此,朱再保開啟了新的人生征途。
他帶領青少年學生開展扶貧、救災、助學、助殘等關愛他人、關愛社會公益活動,學生們每個月或捐一塊煤球、或捐一把米、或捐幾元錢,點滴愛心,匯成洪流,共集資1500萬元、大米600噸、物品百萬件。
1989年10月,團中央啟動“希望工程”,朱再保積極響應。他自費赴京向團中央請教,并向中國青基會捐出一月余工資120元,成為湖南捐助“希望工程”第一人。返回岳陽后,他深入臨湘最窮的橫鋪鄉(xiāng)做了半個月的調(diào)查,記錄了52名8-13歲失學兒童的信息。要讓他們重返校園,需上千元學費。當時,正好國家發(fā)給他1050元困難補助金,他瞞著家人,將這些錢給孩子們交了學費。也是從這一年起,他發(fā)起“城鄉(xiāng)同學手拉手,資助失學小朋友”活動,幾十年來共幫助3萬余名貧困學生重返校園。
1996年秋,岳陽市華容縣、錢糧湖農(nóng)場遭受特大洪災,多處潰垸。潰垸區(qū)學校教室課桌受損嚴重,無法按期開學。朱再保聞訊,立即發(fā)動市民為災區(qū)募捐,僅用10天時間,便募集了大量的課桌椅、大米、衣被、學習用品,足足裝滿45輛卡車,送到災區(qū)。2008年汶川地震,朱再保蹬著自行車奔波市區(qū)各學校,倡議家長們?yōu)闉膮^(qū)捐款,2天時間,即募集138萬元匯往災區(qū)。
朱再保說,人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但可以充實生命的厚度,讓生命的價值最大化。近半個世紀來,他每年至少350天,每天15小時以上在工作。在軍干所36年,36次放棄老干部每年一次集中旅游的待遇。志愿服務時間達1.4萬天、18萬小時,相當于正常上班族90年的用工時間。為公益,他騎壞了40輛自行車,騎車、乘公交總行程25萬公里,相當于走了二十回“紅軍長征路”。
一名老兵的“環(huán)保之戰(zhàn)”
1980年,朱再保響應國家號召,在學校啟動環(huán)保教育試點,由此成為“中國民間環(huán)保第一人”。40年來,朱再保以岳陽100萬在校青少年及其200萬家長為服務對象,先后開展了環(huán)保知識普及、濕地保護、淡水國情、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十大系列、共500項環(huán)保主題行動。
為掌握環(huán)保知識,朱再保自費訂閱了10多種報刊,購買了上千冊書籍。他邊學邊整理,做了幾千萬字的剪報,編寫了150個專題、200萬字的宣傳資料,由一個門外漢迅速成為名副其實的“環(huán)保戰(zhàn)士”。
為動員更多的有識之士加入環(huán)保隊伍,朱再保發(fā)起成立了岳陽市環(huán)保志愿者協(xié)會,并出任理事長。他將上千萬份宣傳傳單、手冊發(fā)放到群眾手中,為全市城鄉(xiāng)學校師生作環(huán)保報告2000余場次。正是在他的感召和帶動下,岳陽市環(huán)洞庭湖5個縣的18萬學生和家長,自愿成為“濕地衛(wèi)士”。
1999年,朱再保動員開展“保護洞庭母親湖,捐植千畝世紀林”活動,募集捐款26萬元,在華容縣幸福鄉(xiāng)植樹防洪林25萬株,成為幸福垸3萬居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林。2003 年以來,他組織青少年在全市“大水缸”鐵山水庫畔,捐植“生命源林”3000畝,植樹45萬株。近年來,他積極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展“綠色扶貧”,捐植油茶林。2018年、2019年,朱再保發(fā)動15萬師生家長,每人捐5元錢,他個人捐助2500元,共計55萬元捐款,在岳陽縣黃沙街鎮(zhèn)種植油茶林3000畝。兩年的“綠色扶貧”,朱再保以九十之齡、帶病之軀,籌集資金,購買樹苗,反復協(xié)調(diào),商定地塊,行程一萬多公里,無不讓人肅然起敬,被大家親切地譽為“岳陽楊善洲”。
朱再保曾鄭重地立過一份遺囑,強調(diào)公益路上,如發(fā)生不測,責任自負,家人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申請賠償。有人問他為什么這么拼命,他回答:“我是一個老兵,有義務、有責任保護我們的地球,保護我們的環(huán)境?!?/p>
不忘初心的身邊榜樣
為公益、為環(huán)保,朱再??芍^慷慨“闊綽”,自己捐贈和募集的資財早已超過千萬。而他自己,卻一直過著苦行僧般的生活。
直到現(xiàn)在,他家仍不寬裕,大女兒下崗多年,是一名特困戶,老伴不慎將左腿摔傷,落下殘疾。從1983年至今,夫婦倆一直住在軍干所4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他家里用來沖廁所的水都是老伴收集的洗衣洗臉、洗菜淘米的水,夏天每月電費沒超過50元,幾乎不開空調(diào),只用電扇。一件襯衣朱再保穿了30多年,出行從來沒有坐過出租車。義務為岳陽市中小學講課,一直堅持騎自行車、坐公交車或干脆步行。幾十年來,岳陽城鄉(xiāng)阡陌、大街小巷都留下了朱再保老人的腳印……
他是一位真正窮盡一生做公益、舍己為人無所求的人。2003年,朱再保獲福特汽車環(huán)保獎,獎金3萬元。當時岳陽干休所二手房僅1.2萬元一套,有人勸他買一套,改善住房環(huán)境,但他沒有同意,將3萬元獎金全部用于“生命源林”項目。2012年,他再獲福特汽車環(huán)保獎,獎金7萬元,也全部用于“生命源林”項目。幾十年來,他不僅未取分文報酬,相反,還為公益事業(yè)倒貼了自己的積蓄。
人人都說朱再保是干休所里最窮的人,但他覺得自己很富有。他說,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環(huán)保,參與環(huán)保,有這么多志同道合者,就是他最大的成就和財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貫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要求,要對照先進典型、身邊榜樣,找一找差距。朱再保幾十年初心不改、使命不忘、擔當不負,殫精竭慮、無怨無悔奔走在公益環(huán)保路上,真正為黨和人民奉獻了一生,就是我們的身邊榜樣、先進典型。追尋初心,擔當使命,朱再保用忠誠奉獻踐行著共產(chǎn)黨人的信仰信念,豎起了一面時代的精神旗幟,值得我們好好對照學習。 (題圖攝影/王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