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聽到好幾位干部抱怨,“到基層調(diào)研,一些群眾總是對問題避而不談,不愿同我們講真話”。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不妨先從自身找原因,尤其要認真反思一下:下基層是抱著完成任務的心態(tài),還是真心實意去了解民情、幫助百姓?對待鄉(xiāng)親們的感情是濃還是淡?有沒有和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
毛澤東同志有個精辟總結(jié):“群眾不講真話,不怪群眾,只怪自己?!碑斈暝谂d國調(diào)查中,毛澤東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請幾個農(nóng)民來談話,一開始,他們很疑懼,臉上沒有一點笑容,也不多講。后來,毛澤東請他們吃了飯,晚上又給他們寬大溫暖的被子睡覺,這樣他們慢慢有點笑容,說得也較多。到后來,他們毫無拘束,熱烈地討論,無話不談,親切得像自家人一樣。
“主要的,是要和群眾做朋友,而不是去做偵探,使人家討厭?!焙腿罕娮粭l板凳,在田頭和農(nóng)民一起勞動,群眾才會打開“話匣子”講真話。而現(xiàn)實中,有的黨員干部到基層調(diào)研端著“官架子”,開口就是官腔,令群眾生厭;有的同群眾座談,自己坐臺上,讓群眾坐臺下,筑起了一道無形的墻;有的事先不做功課,對農(nóng)村實際情況、群眾家庭狀況一無所知,同群眾交流時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
黨員干部只有撲下身子,常和群眾同坐一條板凳,主動同群眾“掏心窩子”,真誠拜人民為師,才能真正了解人民群眾期待什么、需要什么,才能與人民群眾心心相印?!昂腿罕娮粭l板凳”的根本目的,是為老百姓排憂解難,更好地為人民服務,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群眾最怕這樣一種現(xiàn)象,黨員干部“帶著問題下基層,摸清情況回機關,解決問題沒下文”。有頭無尾、虎頭蛇尾,“一條板凳”白坐了。黨員干部初心變沒變、使命記得牢不牢,群眾心中的一桿秤是“能不能為民服務解難題”。也因此,決不能把“和群眾坐一條板凳”搞成形式主義!在“一條板凳”摸清了實情、發(fā)現(xiàn)了問題、找準了癥結(jié),就要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著力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以為民謀利、為民盡責的實際成效取信于民。如果對群眾反映的問題,當面說“好好研究”“盡快辦理”,起身之后卻是口惠而實不至、雷聲大雨點小,就會寒了群眾的心。再下基層的話,群眾知道同你講也無用,就很難聽到真話了。(文:張景林 來源: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