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輝
(山西省太原成成中學 太原 030002)
在高三的二輪復習階段,課堂教學目的是幫助學生進一步有效地串聯(lián)核心概念,并應用所學知識解釋、解決生產(chǎn)及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通過學習必修教材,已對病毒的結構、增殖及防治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對病毒的認識相對比較混亂。教師結合近年來各種病毒在世界各地肆虐的背景,設計了一節(jié)以RNA病毒為主要內容的專題復習課,將高考試題、現(xiàn)代生物學研究成果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在實驗探究、實例分析中明確病毒的增殖過程及防治機理等相關內容,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獲取信息、實驗探究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基于課程標準的內容要求、學業(yè)要求和學業(yè)質量標準,并圍繞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制訂了如下教學目標:
(1) 通過實例分析,說出有關病毒增殖的過程及相關防治措施。
(2) 通過實驗探究,能熟練寫出實驗思路并預期結果及結論,培養(yǎng)對病毒的類型進行分辨等科學實驗探究的能力。
(3) 通過觀看視頻、閱讀資料,關愛人體健康,關注病毒防治的最近進展,增強社會責任感。
3.1 情境引入 首先播放近幾年病毒在世界各地肆虐的一段視頻剪輯,然后創(chuàng)設虛擬情境: 2038年,一種新型病毒在某地大面積爆發(fā),造成多人死亡。如果你是病毒學家,針對這種新型病毒將展開哪些研究?
設計意圖: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并引導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及問題的提出者、解決者。
3.2 原題再現(xiàn),探究病毒的類型 2017年新課標Ⅰ卷理綜生物29題: 根據(jù)遺傳物質的化學組成,可將病毒分為RNA病毒和DNA病毒兩種類型。有些病毒對人類健康會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種新病毒出現(xiàn)后需要確定該病毒的類型。假設在宿主細胞內不發(fā)生堿基之間的相互轉換,請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方法,以體外培養(yǎng)的宿主細胞等為材料,設計實驗以確定一種新病毒的類型。簡要寫出: (1)實驗思路,(2)預期實驗結果及結論即可。(要求: 實驗包含可相互印證的甲、乙兩個組)
學生小組討論并由代表匯報討論結果,教師點評糾錯并出示參考答案。
設計意圖: 這道試題是一道考查學生綜合利用所學知識能力、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的開放性試題。據(jù)統(tǒng)計,該題在某省有56.19%的考生為零分,平均分僅1.88分。本文通過再現(xiàn)原題,不僅可以引導學生走出死記硬背知識的誤區(qū),而且還可以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
3.3 實例分析,歸納病毒的增殖方式 本文以RNA病毒為例,展開對病毒增殖方式多樣性的學習。
案例1(2013天津): 腸道病毒EV71為單股正鏈(+RNA)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體之一。圖1為該病毒在宿主細胞內增殖的示意圖。
圖1 EV71病毒在宿主細胞內增殖
案例2: 埃博拉病毒為單股負鏈(-RNA)病毒,圖2為該病毒在宿主細胞內增殖的示意圖。
圖2 埃博拉病毒在宿主細胞內增殖
案例3: 圖3表示艾滋病病毒(HIV)侵染人體淋巴細胞并增殖的過程示意圖。
圖3 HIV侵染人體淋巴細胞及其增殖
教師請學生結合圖示思考問題: ①腸道病毒EV71增殖時蛋白質的翻譯與RNA的復制是否同步進行?②埃博拉病毒的增殖過程與腸道病毒EV71有何不同?③請學生分別用文字和箭頭整理: +RNA病毒的增殖過程簡圖、-RNA病毒的增殖過程簡圖以及HIV在宿主細胞內進行遺傳信息的傳遞和表達過程簡圖,學生比較三種RNA病毒的增殖過程的異同,并回答: 如果虛擬情境中(2038年)這種新型病毒是RNA病毒,你如何通過其增殖過程鑒定它。
學生通過討論并完成上述問題的回答之后,教師展示DNA病毒增殖過程簡圖,并組織學生對RNA和DNA病毒進行比較。
設計意圖: 通過對比不同RNA病毒增殖過程示意圖,促使學生認識到RNA病毒增殖類型的多樣性,進而理解病毒類型(包括RNA病毒和DNA病毒)的多樣性。
3.4 學以致用,解決病毒的防治問題 教師追問: 治療艾滋病的藥物“拉夫米定”有抑制逆轉錄酶的作用,該藥物能否治療埃博拉病毒的感染?為什么?請?zhí)岢瞿愕闹委煼桨?。學生根據(jù)本節(jié)課所歸納的不同RNA病毒的增殖特點進行分析回答。
教師進而以RNA病毒為例設問引思: 當辨別出這種RNA病毒的類別后,針對健康人群,你能想到哪些預防病毒的措施?針對已經(jīng)感染某種病毒的人群,你能想到哪些治療措施?你的依據(jù)是什么?
設計意圖: 通過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更加深刻地理解病毒防治是與其增殖方式密切相關的生物學知識。同時對實際問題的解決,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成就感。
3.5 前沿展示,促進學生關注學科發(fā)展 教師展示RNA病毒防治的新成果資料。
資料1: 2014年中國軍科院針對埃博拉病毒研制了藥物“JK-05”,它是一種小分子化學藥物,能夠選擇性抑制病毒的RNA復制酶,從而達到抑制病毒復制的目的。
資料2: 2016年,德國研究人員開發(fā)出一種重組酶,該酶可以準確定位識別90%以上臨床常見的HIV病毒株,并能安全準確地在受感染細胞的染色體組中完全“剪除”整合的前病毒。動物實驗顯示,這種方法并沒有破壞宿主細胞和正?;虻墓δ?。前病毒被清除后,受HIV遺傳物質干擾而失靈的免疫系統(tǒng)有望恢復正常。
此后,請學生思考學科發(fā)展與我們人類健康間的關系。并布置學生課后查閱資料,了解病毒防治的最新成果。
設計意圖: 將課堂學習拓展到課外,注重引導學生對信息進行選擇和利用,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為未來解決疑難問題做準備。我國科學家在病毒防治方面成果的展示,可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責任感。
近年來高考試題在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更多以能力考查為導向。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將生物學問題與現(xiàn)實生活和生產(chǎn)實踐相聯(lián)系,加強對學生獲取信息、實驗探究和綜合運用能力的考查。因此,在高三二輪復習階段,教師要思考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能力。本節(jié)課選擇合適的材料,以高考試題、社會熱點、科技前沿為依托,在資料中獲取信息,在分析中深入理解,在現(xiàn)實問題中靈活應用,不僅借助RNA病毒梳理了有關病毒的生物學基礎知識,更鍛煉了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新知識的獲取和信息處理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