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午,我和妻子路過北大,因為還沒有吃午飯,忽然想起兒子曾經(jīng)特意帶我們?nèi)ミ^的一家生意很紅火的小飯館,便去了這家小飯館。
因為不是飯點兒,小館里空蕩蕩的,一個胖乎乎的小姑娘笑著問我們吃點什么。
我想起上次兒子帶我們來,點了一個土豆湯,非常好吃。很濃的湯,卻很潤滑細(xì)膩,有特殊的清香味兒,撩人胃口。不過已經(jīng)過去兩個多月的時間,我忘記是用雞塊燉的,還是用牛肉燉的,便對妻子嘀咕:“你還記得嗎?”妻子也忘記了。
沒想到,小姑娘這時對我們說道:“上次你們是不是和你們的兒子一起來的,就坐在里面那個位子?”
我和妻子都驚住了。她居然記得這樣清楚!更沒想到的是,她接著用一種很肯定的口氣對我們說:“那次你們要的是雞塊燉土豆湯?!?/p>
我還是開玩笑地對她說:“你就這么肯定?”她笑了:“沒錯,你們要的就是雞塊燉土豆湯?!蔽乙残α耍骸澳蔷鸵u塊燉土豆湯?!?/p>
剛才和小姑娘的對話,讓我在那一瞬間想起了兒子。思念,一下子變得那么近,近得可觸可摸,仿佛一伸手就能夠抓到。
兩個多月前,兒子要離開我們?nèi)ッ绹x書的時候,特意帶我們來到這家小館,特別推薦這個雞塊燉土豆湯,所以,那一次的土豆湯,我們喝得很慢,很慢。
臨行密密縫一般,彼此囑咐著,一直從中午喝到了黃昏。許多的味道,濃濃的,都攪拌在那土豆湯里了。
事情已經(jīng)過去兩個多月,這個小姑娘居然還能夠如此清楚地記得我們坐的具體位置,而且還記得我們喝的是雞塊燉土豆湯,這確實讓我百思不得其解。
湯上來了,我問小姑娘,她笑笑,望望我和妻子,沒有說話,轉(zhuǎn)身離開。
我抿了一小口,兩個多月前的味道和情景立刻又回到了眼前,熟悉而親切,仿佛兒子就坐在面前。
那一天下午的土豆湯,我們喝得很慢。臨走的時候,我忍不住又問小姑娘,她還是那樣抿著嘴微微笑著,沒有回答。
又過了好幾個月,樹葉都漸漸變黃了,天也漸漸地冷了。那天下午,還是兩點多鐘,我去中關(guān)村辦事,那家小館,那個小姑娘,和那鍋雞塊燉土豆湯,立刻又從沉睡中蘇醒過來似的,闖進我心頭。
離這不遠(yuǎn),干嗎不去那里再喝一喝雞塊燉土豆湯?
因為不是飯點兒,小館依然很清凈,不過里面已經(jīng)有了客人,一男一女正面對面坐著吃飯,蒸騰的熱氣彌漫在他們的頭頂。背對著我坐著的是一個年齡頗大的男子,走近了,我發(fā)現(xiàn)那個女的,就是那個胖乎乎的小姑娘。
她也看見了我,向我笑笑,算是打了招呼。那男的模樣長得和小姑娘很像,不用說,一定是她父親。
我要的還是雞塊燉土豆湯。因為燉湯要一些時間,我走過去和小姑娘聊天,看見他們父女倆要的也是雞塊燉土豆湯。我笑了,她也笑了。
我問:“這位是你父親?”她點點頭,有些興奮地說:“剛剛從老家來。我都和我爸爸好幾年沒有見了?!?/p>
“想爸爸了!”她笑了,她的父親也很憨厚地笑著。
難得父女相見,我能想象得出,一定是女兒跑到了北京打工好幾年了,終于有了一次父女見面的機會。我不想打攪他們,但我的心里充滿了感動。
我忽然明白了,這個小姑娘當(dāng)初為什么一下子就記住了我們和兒子,記住了我們要的土豆湯……
那一個下午,我的土豆湯喝得很慢。我看見,小姑娘和她的爸爸那一鍋土豆湯也喝得很慢。
親情,在這一刻流淌著,浸潤了所有的時間和空間。
開篇敘事,交代去小飯館及其原由,講究敘事的邏輯。點出兒子,為下文寫父子親情埋伏筆。
從觸覺、味覺兩個角度描寫土豆湯,把“好吃”二字落到實處?!傲萌宋缚凇?,把土豆湯寫得有幾分情意。
因為忘記,才有小姑娘肯定的說辭,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當(dāng)事人忘了,旁觀者卻記住了,不經(jīng)意間,設(shè)置了懸念。
用形象的語言寫出對兒子的思念之情。
插敘兩個月前的事情,既呼應(yīng)了前文,又讓故事敘述更完整。
既巧妙地化用古人詩句,又恰當(dāng)?shù)剡\用拈連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自己對兒子即將遠(yuǎn)赴美國的不舍與關(guān)切。
兩問小姑娘,加上先前的心理活動,進一步強化了懸念:這個小姑娘怎么如此清晰地記得我們坐的位置和吃的土豆湯?
“闖”,生動傳神地寫出了感覺之強烈。
“還”,既呼應(yīng)了前文,又寫出我對土豆湯情有獨鐘。
揭開謎底,解開懸念。
品嘗的不僅是土豆湯,更是其中蘊含著的親情,呼應(yīng)了文章的標(biāo)題。
篇末升華主題。
從走上寫作之路始,作者就得到了葉圣陶先生的指點。其文章,取材現(xiàn)實生活,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其語言,簡潔明白如話,又具有很強的表現(xiàn)力。雖然寫的是父子父女之情,但載體與眾不同。作者抓住了“土豆湯”,將親情融于其中,既熟悉,又新鮮。
作者善于構(gòu)思,善于敘事,寫了小飯館里三次喝土豆湯,但是從第二次寫起。第一次喝土豆湯則插入第二次之中,既有助于設(shè)置關(guān)于小姑娘的懸念,又使文章結(jié)構(gòu)緊湊。
作者有著極高的駕馭語言的能力,語言簡潔、樸素、明了,但很重視煉字,如“那個小姑娘,和那鍋雞塊燉土豆湯,立刻又從沉睡中蘇醒過來似的,闖進我心頭”中,“闖”字極有表現(xiàn)力。有些句子生動形象,意蘊深刻,如“許多的味道,濃濃的,都攪拌在那土豆湯里了”,又如“親情,在這一刻流淌著,浸潤了所有的時間和空間”。
肖復(fù)興,著名作家,曾任《人民文學(xué)》雜志社副主編,《小說選刊》副主編,是20世紀(jì)80年代以來創(chuàng)作較為活躍,收獲頗為豐厚的作家之一,也是新時期最早進行體育題材創(chuàng)作并卓有成績的作家之一。
他寫普通人的形象,不是用平面的、靜止的單一寫法,而是關(guān)注生活的紛紜復(fù)雜與人物多樣的性格,給讀者一種立體感。他的作品,《音樂筆記》獲首屆冰心散文獎,《海河邊的一間小屋》獲全國第二屆優(yōu)秀報告文學(xué)獎,《生當(dāng)作人杰》獲全國第三屆優(yōu)秀報告文學(xué)獎,《憶秦娥》獲第三屆老舍散文獎,《童非素描》獲第一屆全國體育報告文學(xué)一等獎。
(薦評 / 殷建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