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佩民
摘 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上,通過合理地融入人文教育,能夠促使小學生在學習語文課堂知識的同時,實現(xiàn)人文素質(zhì)培養(yǎng)。為此,重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人文教育融入有突出的價值和意義。在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工作開展上,一個突出的特點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這里提到的人文性不僅代表人的文化性,同時還強調(diào)文化的人性,其核心內(nèi)涵就是人文精神。在研究過程中,結(jié)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就如何有效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達成人文教育融入的對策展開探討和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人文教育;策略分析
語文在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發(fā)揮,其不僅是一種非常出色的交流工具,同時也是人類文化非常關鍵的構(gòu)成部分。結(jié)合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在教學活動開展上,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語文教學兩個非常突出的特點。其中工具性,指的是語文可以作為一種溝通、交流的工具使用。而人文性則是強調(diào)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重視人在教學中的價值彰顯,強調(diào)對人的關注和尊重,以及人文關懷。隨著人文教育的普及,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上,也要充分重視人文教育的融入,通過人文教育的引入,強調(diào)讓學生在接受小學語文教育的同時,也能夠?qū)崿F(xiàn)個性的全面發(fā)展。
一、人文教育的內(nèi)涵解讀
雖然目前都在談人文教育,但是真正說到對人文教育內(nèi)涵的理解,人們的認知依然較為模糊。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來說,教師在人文教育的融入上也難免存在一定的機械表現(xiàn)。結(jié)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來說,教師更關注學生的思維引導,強調(diào)課堂氛圍的活躍,為了鼓勵學生,往往采取鼓勵、激勵的方式評價學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似乎是更關注學生教學主體地位的凸顯,而且教師的行為也似乎更關注學生,有較為濃郁的“人情味”存在。但是在這些舉動的背后,事實上并不利于學生良好人文素質(zhì)的培養(yǎng)。相反,在教師不斷的鼓勵和引導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注重自我表現(xiàn),在問題的回答上不做深入思考,僅僅關注搶答的速度。在當前表揚越來越廉價的教育背景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多是為了人文而人文,并沒有真正體現(xiàn)人文教育的核心價值。這也是目前我們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所面臨的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
我們在人文教育的內(nèi)涵解讀上,應該立足感性和理性兩個層面來展開分析。其中,從理性的層面來說,人文教育更關注的是對人類命運的擔憂,是一種理性的思考。從感性的視角來說,人文教育指的是對人的關懷和尊重。所以結(jié)合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來說,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人文教育融入,更多是立足感性層面展開的。顯然,單純從感性層面進行人文教育的解讀,并不能真正促使人文教育的內(nèi)涵得以凸顯,也無法真正實現(xiàn)人文教育的核心價值凸顯。這也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要立足理性以及感性兩個層面來深入探討人文教育融入的策略。
二、小學語文課堂中人文教育融入的策略分析
為了促使小學語文教師能夠深入了解人文教育的內(nèi)涵,推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人文教育理念的更好融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上,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重視對人文教育的感性和理性理解,并由此出發(fā),重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策略運用,以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人文教育融入的效果。
(一)深入探尋小學語文課本中的人文精神
在小學語文教材編纂的過程中,對于每一篇課文的篩選,教材編纂人員都有全面、綜合的考量。而且對于文章的作者來說,在進行作品撰寫的過程中,都會有作者本人的情感融入,并以此為核心展開文章的布局規(guī)劃和遣詞造句。所以在文章思路的布局上,會有作者鮮明的人文性特點融入。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的準備上,要深入品讀教材,并對教材中蘊含的人文精神展開深入挖掘。唯有如此,方可確保在教材的理解上,對其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予以精準的把握。
以《夏明翰英勇就義》一課為例。在這篇文章的理解上,有的學生在對夏明翰英雄主義行為的解讀上,認為夏明翰是一位無懼生死的英雄。但事實上,英雄就一定是無懼生死嗎?英雄就一定是不看重生命嗎?顯然,單純將夏明翰定義為“不怕死的英雄”是不準確的,這也與人文教育的內(nèi)涵相背離。英雄為什么不怕死,為什么愿意這樣付出自己的生命?如果立足深層次的原因考量,夏明翰的英勇就義,實際上正是表達了他對生命的看重和熱愛。所不同的是,夏明翰所看重的是千千萬萬人的生命,他之所以愿意犧牲自己,是因為自己的犧牲能夠換來更多人的生命延續(xù)。這并不是不在乎生命,而是重視生命的表現(xiàn)。教師通過這種解讀,幫助學生加深對夏明翰就義行為的理解,從而扭轉(zhuǎn)學生對英雄不怕死觀點的理解。這樣,讓小學生通過教師對夏明翰行為以及背后原因的深刻解讀,能夠更好去理解夏明翰英勇就義行為背后所蘊含的豐富人文內(nèi)涵。
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上,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上,要充分重視人文精神的融入。在教學活動的開展上,既要關注學生思維引導,讓小學生能夠自主表達對作品中人文精神的理解和觀點,同時也要合理引導,糾正學生在人文精神解讀上的缺失和不足。綜合學生自主研究和教師的分析、講解,幫助小學生更好地領悟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內(nèi)涵。這也有助于更好地推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人文教育融入的效果,確保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上,幫助小學生加深對人文精神的理解,
(二)重視良好課堂人文教學環(huán)境的營造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立足人文教育理念要求,為小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人文課堂教學環(huán)境。每一名小學生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個體,由于生活環(huán)境的差異,不同小學生對生活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從學生的差異出發(fā),結(jié)合學生的不同情況,合理構(gòu)建人文教學環(huán)境,讓小學生能夠通過語文課堂教學環(huán)境熏陶,理解什么是人文精神,達成出色人文素質(zhì)培養(yǎng)的目標,引導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比如,在語文朗誦活動的組織上,由于不同學生間差異的存在,導致每個小學生對朗誦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同時在朗誦表現(xiàn)上也會有不同的結(jié)果。一部分學生本身熱愛朗誦,也善于表達,所以在課文朗誦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有流利的表達,還可以充分結(jié)合自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在朗誦過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表達,提升朗誦的效果。但是也有一部分小學生平時不善言辭,對朗誦的興趣不高。甚至更多時候害怕朗誦,不愿意在同學面前朗誦課文。教師在指導小學生開展朗誦練習的過程中,就要充分立足人文精神內(nèi)涵,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富有人文特質(zhì)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小學生朗誦活動參與的欲望。在教學引導上,教師提出朗誦挑戰(zhàn)的概念。也就是說,班級里的任何一名小學生,都有權(quán)利從班級中挑選出一名競爭對手,二人展開朗誦競賽。在這個過程中,由于不同小學生在朗誦表現(xiàn)上存在優(yōu)劣的差異,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不能單純地用好或是不好來評價,而是要立足人文視角,在評價的過程中既要有肯定,同時也要有建議。教師的每一句話都小學生來說都是非常關鍵的,教師的肯定和認可會激發(fā)小學生對朗誦學習的信心,同時教師提出的不足和改進建議也可以讓小學生在后續(xù)的朗誦練習中更好地改進不足,提升朗誦的能力。
通過小學語文人文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能夠真正讓小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參與上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和重視,并能夠接受教師的建議,改進自己在語文知識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讓自己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提升語文課堂學習的效果。
(三)鼓勵學生培養(yǎng)良好探索興趣
隨著信息的飛速發(fā)展,在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上,教師能夠獲取的語文課堂教材素材也越來越豐富。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上,如果還是秉承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僅僅是結(jié)合教材進行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難以真正滿足小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需求。而且結(jié)合新課標的要求,強調(diào)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上,要重視小學生語文探索精神的培養(yǎng),讓小學生通過語文課堂教學,不僅能夠掌握基礎的語文知識,而且要達成出色探索能力培養(yǎng)。這也就意味著,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上,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思維方式,借助語文教學材料,重視小學生語文素質(zhì)培養(yǎng),讓小學生通過課堂教學活動,掌握語文學科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探索能力。
比如,在《落花生》一課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通過課堂教學,引導小學生去對以落花生為代表的具有真本事卻不求名利一類人的品格進行深入探尋。在這個過程中,小學生通過課文知識學習,對落花生的人格魅力有了充分的認知和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應該引導小學生結(jié)合以前閱讀的文學作品來對與落花生一樣有卓越人格魅力的一類人品格做出解讀。在提出這個問題后,小學生就會去思考,搜尋自己閱讀過的文學作品,以及對文學作品中不同的人物特點、人物形象進行分析,并挖掘人物背后的人格魅力。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探索能力,也是在人文教育的表現(xiàn)之一。
將人文教育融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是時代發(fā)展賦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新要求。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知識再豐富,也難以和當前網(wǎng)絡發(fā)展背景下海量的知識相媲美。所以通過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融入人文教育,引導小學生培養(yǎng)出色的語文探索能力,讓小學生在完成語文課堂知識學習的同時,還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思維,以及語文探索核能力,引導小學生主動求知。這也充分迎合了人文教育的要求。
三、結(jié)語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上,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重視人文教育的融入,同時還要掌握正確的人文教育融入方式和策略,合理處理好語文課堂教學和人文教育融入間的關系。通過人文教育的融入,推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讓小學生通過語文知識學習,不僅能掌握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同時還可以達成人文素養(yǎng)培育目標,推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水平和品質(zhì)的全面改善。
參考文獻:
[1]王秋影.小學語文中人文教育的融入分析[J].新校園(閱讀),2016(9).
[2]郭富強.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人文教育[J].語文學刊(教育版),2017(3).
[3]羅夕梅.如何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6).
[4]李新彥.就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人文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