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仁
摘 要:課標對學生要具備的信息素養(yǎng)做了全面的闡述,對培養(yǎng)學生查閱資料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做了具體的要求。在教學中要建立開放的教學體系,把課堂教學和課外教學有機聯系起來,給學生搭建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充分利用多種有效的途徑、不同的渠道來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技能,從而來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關鍵詞:查閱資料;教學方式;應用
21世紀是信息飛速發(fā)展的時代,而學校的教育旨在培養(yǎng)一代代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合格人才。課標也對學生要具備的信息素養(yǎng)做了全面的闡述,對培養(yǎng)學生查閱資料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做了具體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不再滿足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現狀,要走出課堂,建立開放的教學體系,把課堂教學和課外教學有機聯系起來,給學生搭建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充分利用多種有效的途徑、不同的渠道來豐富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技能,從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當前課堂教學中,雖然學科教學中不同程度地滲透著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并鼓勵學生自主搜集資料、整理資料,從而提取所需的信息,但仍然停留在膚淺的表面,沒有授學生以“漁”,忽略了策略和方法,忽視了學生運用查閱資料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導致學生面對長篇累牘的資料不知道如何提取有用的信息,如何去篩選接近核心問題的相關材料,學生只是囫圇吞棗地處理信息,或者照本宣科地生搬硬套。鑒于以上情景,筆者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查閱資料談談自己的幾點認識。
一、課前查閱資料,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課前查閱資料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在理解課本內涵的基礎上對其外延有更充分的理解,這和新課程倡導的理念不謀而合,新課程指出,閱讀就是和文本、作者展開對話,特別是情感、態(tài)度以及價值觀方面。因此課前查詢強調有目的地開展預習活動,當然不是漫無目的地開展預習,而是教師要對預習活動有明確的要求。
1.學生能針對課文的內容進行大膽質疑,然后針對自己的問題,開展動手、動腦查閱資料,來驗證自己的質疑,看是否能夠完全解決問題。如在教學《渴望讀書的“大眼睛”》一課時,我讓學生對課文的題目進行質疑,學生通過反復閱讀,反復琢磨,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大眼睛為什么要加引號?和平常的大眼睛有什么區(qū)別?為什么他們那么渴望讀書呢?然后針對這些質疑,我讓學生利用各種手段查閱相關的資料來驗證自己的猜測,是否能解決問題。第二天上課,我給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平臺,分享他們對自己質疑的驗證成果,學生紛紛拿出自己搜集的資料,迫不及待地和小組內的同學進行了交流。有一個同學說他是在網絡上搜集的資料:這篇課文的寫作背景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事,當時由于國家經濟發(fā)展緩慢,國家對教育的投資有限,而大批貧困山區(qū)的孩子面臨著失學、輟學的現象。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些社會愛心人士捐資助學,在貧困山區(qū)建立“希望小學”,幫助孩子們讀書。在了解課文背景的前提下,上面提出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释x書的大眼睛指的是千千萬萬貧困山區(qū)的孩子對讀書的渴望、期待。
2.搜集材料,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如在教學《五月端陽節(jié)》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和渠道搜集有關端陽節(jié)的資料。(1)端午節(jié)的來歷和習俗,包括有關端午節(jié)的風俗圖片。(2)了解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3)通讀課文后提出問題,并能圍繞問題查閱資料。(4)制作和填寫端午節(jié)信息卡。學生通過各種手段搜集資料,并且還下載了相關的端午節(jié)習俗的圖片和視屏,了解了許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這樣就充分拓展了文章的知識面,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使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得到了延伸和拓展,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搜集資料、處理信息的能力,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3.搜集相關的圖片,或動手制作演示文稿。如在教學《草原》一課時,我讓學生搜集草原的相關圖片。學生利用各種渠道搜集了大量的圖片,有的搜集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有的搜集了藍天白云,清清的湖水;有的搜集了潔白的羊群;還有的搜集了能歌善舞的蒙古人等圖片。然后我指導學生把這些圖片制成幻燈片,并配上蒙古歌曲,來交流展示蒙古大草原的美麗,蒙古族的人熱情好客。再如在教學《黃河是怎樣變壞的》一課時,我讓學生課前查閱了大量有關黃河的資料、圖片,使學生了解到原來黃河是很美的,但是后來發(fā)生了變化。課中我在學生小組匯報中、反饋中,將教學的重點調整到知識的延伸上,舉辦了展示會,為學生搭建了展示才華的平臺,先讓學生在小組內做好準備,暢談治理黃河的方法、方案和黃河的遠景圖,然后讓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成果,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各小組學生都能集思廣益,不但為治理黃河提出了好的建議,好的方案,而且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了自己設計,如詩歌朗誦的形式表演等。這樣學生自主參與了教學的全過程中,不僅搜集資料,而且展示交流了資料,和其他同學分享了成果,而且在活動中學生成了真正的學習主人,學生的潛能得到了最大的開發(fā),信息素養(yǎng)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
4.自己動手制作信息卡片。我讓學生把搜集來的信息進行篩選,整合,提煉有價值的信息,然后把這些信息制成資料卡片,方便學生信息的閱讀、交流和分享。
課前,學生通過各種方式了解許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這樣就將所學的內容和大千世界緊密地聯系起來,拓展了學生的視野。
二、課中查閱資料,有利于突破課文的重難點
采用這種查閱資料的方式是為了擴大信息量,從而達到資源共享。課堂上,讓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通過互相交流、研討,達到擴大信息量、資源共享的目的,一般采取以下的方法進行交流。
1.組內的交流。組內交流就是小組內的學生將自己搜集到的資料在組內展開交流,然后小組內由組長負責,把所有的信息進行歸納、總結,整合成有利于解決教學目標的相對來說完整、準確的資料。然后由推選的中心發(fā)言人代表小組在班級中交流。如在教學《五月端陽節(jié)》一課時,我先讓學生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內容,然后解決質疑的問題。再針對所提出的問題,自己查閱相關的資料,當然教師事先要給學生準備可供查閱的圖書資料,影像資料和多媒體網絡。學生在搜集資料后,組內加工整理好,進行組間交流。
2.小組交流,突破課文的重難點。(1)圍繞重難點,了解習俗活動。學生通過閱讀課外資料了解了屈原。(2)再讀課文,找出反映屈原愛國情懷的語句,然后暢談感受,感悟難點。學生結合查閱的資料進行討論:假如你是屈原,你對著滾滾的汨羅江,你會怎樣傾訴?傾訴這些話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用怎樣的語氣體現出來?班級的共同交流,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學生交流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開闊視野的過程。因此,教師在交流的過程中要恰當地迎合學生的好勝心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同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在學生的匯報過程中進行查閱資料方法的點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形成能力。
三、課后查閱資料,有利于拓展文本
這種查閱資料的方式重在對文本知識進行積累、拓展和延伸。教師要通過點撥讓學生養(yǎng)成積累信息和資料的好習慣,并且激發(fā)他們新的求知欲望,讓學生進一步通過查閱和運用資料將對知識的探究引向深入。如《五月端陽節(jié)》上完課,我設計這樣的拓展訓練:(1)搜集端午節(jié)相關活動資料。(2)辦一期以端午節(jié)為主題的手抄報。(3)搜集屈原的詩歌讀讀。這樣讓學生對屈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就必須更進一步地查閱相關的資料,歸納信息,整理信息,有效的取舍,這樣就培養(yǎng)了學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再如在教學《五彩池》一課時,課后我讓學生查找五彩池的相關資料:(1)五彩池中池水呈現不同顏色的原因。(2)光的折射原理。(3)贊美五彩池的文章。這樣學生就會帶著濃厚的興趣,繼續(xù)投身課文的學習中,是對文本有效的拓展和延伸。
四、有效的評價,是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前提條件
有效的課堂評價能促進學生的積極性,改變學生學習行為,有效的評價也能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促進課堂的和諧發(fā)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查閱資料的教學方式在評價課堂教學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否創(chuàng)設了搜集信息、查閱資料問題的情境,并且學生和教師的參與程度是否深入。(2)教師是否引導學生對查閱的資料進行了分類整理、加工選擇,并組織學生有秩序地交流展示,分享成果。是否引導學生掌握運用資料解決課內問題的方法,或者從資料中發(fā)現與所學內容關系密切的問題,或以資料解決疑難問題,或以資料作為背景,將理解引向深入,將視野延伸、拓展等。(3)教師是否有效調控,使課外資料輔助并促進課內教學,不能因為資料的搜集和運用反而降低教學效果。總之,教師在查閱資料的教學方法中扮演的角色是一個參與者、引導者、服務者,也是課堂的反思者和研究者。
總之,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搭建搜集資料的平臺,而且還要授之搜集資料的方法,使學生不會在眾多的資料中迷失了航向,要讓學生學會資料的甄別、歸納和整理,然后運用所搜集的資料解決課內的問題,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同時還要激發(fā)學生刨根問底的探求欲望,不能因為課堂的結束而學習也戛然而止,要讓學生明確,課堂只是學習的一部分,要學會課后的拓展、延伸,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
參考文獻:
[1]夏侯霞.小學語文選讀課文教學主體問題設計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2016.
[2]金婉麗.巧設語文家庭作業(yè)培養(yǎng)農村小學生信息素養(yǎng)[J].快樂閱讀,2013(4).
[3]王明蘭.談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讀寫算,2014(6).
[4]廖麗芳.教師教學情境創(chuàng)造力策略[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09.
[5]耿書麗.教學評價策略與技巧[M].東北師范大學大學出版社,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