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華
李大爺今年68歲,有20多年的糖尿病史,最近幾年因糖尿病足壞疽輾轉(zhuǎn)多家醫(yī)院治療。今年春節(jié)過后,李大爺又因為血糖控制不佳、足部感染加重入院。入院后的化驗檢查顯示有多項腫瘤標志物(CEA、CA199、CA125等)輕度升高,隨后又做了包括腹部B超、胸腹部CT、胃鏡、腸鏡在內(nèi)的多項檢查,均無陽性發(fā)現(xiàn)。之后醫(yī)生又調(diào)閱了患者此前在外院住院的有關檢查,發(fā)現(xiàn)其腫瘤標志物(如CEA、CA199、CA125)檢查結果同樣偏高,前后對比并無明顯變化。最終排除了腫瘤,原來是虛驚一場。其實,像李大爺這種情況在糖尿病患者中并不少見。
為什么糖尿病患者腫瘤標志物的陽性率比普通人群高?是因為糖尿病患者腫瘤發(fā)病率高嗎?還是存在其他原因?
1.糖尿病與腫瘤究竟有沒有關系?
長期以來,糖尿病與癌癥的相關性問題一直是人們關注和爭論的熱點。大量的流行病學研究證實,2型糖尿病可以增加肝癌、胰腺癌、子宮內(nèi)膜癌、結直腸癌、乳腺癌和膀胱癌的發(fā)病風險。
為什么糖尿病患者癌癥發(fā)生風險會增加呢?目前學者認為2型糖尿病與腫瘤可能存在共同的危險因素。長期高血糖可對DNA造成氧化損傷,容易導致細胞癌變;另外,高胰島素血癥通過抑制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的合成,使具有生物活性的游離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增加,產(chǎn)生促進腫瘤生長的作用;還有,細胞免疫功能紊亂及代謝障礙等都會增加腫瘤的發(fā)生概率。
2.為什么糖尿病患者的腫瘤標志物常常升高?
不可否認,糖尿病患者的腫瘤發(fā)病風險比普通人群的確要高,但是,在沒有腫瘤的糖尿病人群中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腫瘤標志物(如CEA、CA125、CA199等)陽性也是不爭的事實。其機制目前尚不明了,可能與2型糖尿病造成胰腺細胞的某種變化有關。血糖長期控制不佳,可能會通過“糖毒性”作用導致胰腺非癌性的損傷而引起腫瘤標志物的升高。通過良好地控制血糖,腫瘤標志物大多可隨之下降。
也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是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可能是由于長期糖毒性損害,胰腺腺體反復被破壞、修復、增生終而導致癌變,進而可能引起CEA、CA199升高。
總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腫瘤標志物(如CA125、CA199)水平高于正常人的確切機制以及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意義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3.哪些非腫瘤因素可導致腫瘤標志物升高?
腫瘤標志物是指腫瘤細胞分泌或脫落并進入體液或組織中的物質(zhì),目前廣泛用于腫瘤診斷,同時也是檢測腫瘤復發(fā)、轉(zhuǎn)移以及評價療效的重要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腫瘤標志物并非特異性表達在腫瘤組織中,一些非腫瘤的其他良性疾?。ㄈ缏曰顒有愿尾?、糖尿病、慢性腎病、膽石癥等)也會引起一些腫瘤標志物升高,此外,正常人的生理變化(懷孕、衰老等)也可引起腫瘤標志物升高。
因此,對于腫瘤標志物升高,除了考慮腫瘤之外,還要想到可能導致腫瘤標志物升高的其他情況。
4.如何看待腫瘤標志物升高?
由于腫瘤標志物在敏感性和特異性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不能完全根據(jù)其檢查結果來判定腫瘤的有無。
腫瘤標志物陽性只是提示可能存在腫瘤,不能以此診斷,最終確診還需依靠醫(yī)學影像(如CT、MRI、B超、內(nèi)鏡等)以及細胞或組織病理學的檢查結果。事實上,如果腫瘤標志物只是輕度升高,并且動態(tài)觀察也無明顯變化,這種情況下發(fā)生腫瘤的可能性較低。
同樣,腫瘤標志物陰性也不能完全排除腫瘤。例如,在肝癌患者中,肝癌標志物甲胎蛋白(AFP)的陽性率為80%~90%,也就是說還有10%~20%的原發(fā)性肝癌患者AFP是正?;蛑挥休p度升高。
5.發(fā)現(xiàn)腫瘤標志物升高該咋辦?
如果發(fā)現(xiàn)腫瘤標志物升高,既不要過分緊張,也不能不在乎。應與醫(yī)生一起,結合病史,仔細分析和排查各種可能情況,尤其是對腫瘤標志物輕度升高的患者,要注意定期復查、動態(tài)觀察,排除檢驗誤差或其他非腫瘤原因。但如果多項腫瘤標志物均呈顯著、進行性升高,則腫瘤發(fā)生的可能性較大,應盡快結合臨床,做醫(yī)學影像學和細胞病理學的檢查,以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