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代坤 湯景明 胡業(yè)勤 李雙龍 黎曙光 向偉 楊春惠 曾勇 吳應華 孫擁康 薛月輝 徐紅梅 胡鈞恩 陳偉
1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楨楠輕基質(zhì)容器育苗技術的育苗容器、育苗基質(zhì)、容器苗培育、苗期管理、苗木分級與出圃和檔案管理。
本標準適用于湖北省楨楠適生范圍內(nèi)的輕基質(zhì)容器苗培育。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 6000主要造林樹種苗木質(zhì)量分級
GB/T 6001育苗技術規(guī)程
LY/T 1000容器育苗技術
LY/T 2119楠木培育技術規(guī)程
3術語和定義
LY/T 2119確立的術語和定義以入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復列出了LY/T 2119的某些術語和定義。
(1)楨楠Phoebe zhennan:樟科Lauraceae楠屬Phoebe常綠大喬木,又名雅楠、楠木、香楠等。是經(jīng)濟價值很高的珍貴用材造林樹種和名貴園林綠化樹種。
(2)芽苗:先在沙床上催芽長到一定程度后進行移栽的幼苗。
(3)芽苗移植:先在苗床上催芽長到一定程度后,再將其移入容器袋或圃地的一種育苗方法。
(4)輕基質(zhì):以泥炭土、炭化谷殼、珍珠巖等輕體物質(zhì)為主,加入壤土、過磷酸鈣、復合肥、緩釋尿素,按比例混合配制而成的疏松透氣、富含有機質(zhì)的育苗基質(zhì)。
(5)容器育苗:利用各種容器培育苗木的育苗方式。
4育苗容器
(1)容器材料:采用可自然降解的無紡布或其它具備透水透氣、搬運不易破碎、使用方便的材料。
(2)容器規(guī)格:容器為圓柱狀,培育1 a生苗宜采用6~8 cm×10~12 cm,培育2 a生苗宜采用8~10 cm×12~15 cm。
5育苗基質(zhì)
(1)基質(zhì)成分為泥炭土、炭化谷殼、珍珠巖、壤土、發(fā)酵餅肥、過磷酸鈣,復合肥、緩釋尿素。
(2)基質(zhì)的配方為泥炭土55%、炭化谷殼20%、珍珠巖15%、黃土10%?;|(zhì)應添加適量的過磷酸鈣、復合肥、緩釋尿素等無機肥。施入總量為2.5~3.0 kg/m3。其中過磷酸鈣不低于1.5 kg/m3,復合肥不低于0.5 kg/m3,緩釋尿素不低于0.5 kg/m3。
(3)基質(zhì)灌裝:灌裝前先將基質(zhì)各成分按比例攪拌配置好,在裝填前濕潤,含水量為10%~15%。采用灌裝機灌裝或人工灌裝,基質(zhì)應裝滿。
(4)基質(zhì)的消毒:基質(zhì)灌裝前應進行消毒處理,基質(zhì)消毒按照 GB/T 6001方法執(zhí)行。灌裝好的基質(zhì)存放超過60 d時,植苗前應進行再次消毒,采用濃度為0.1%~0.2%高錳酸鉀水溶液澆透擺放于苗床上的基質(zhì)。
6容器苗培育
6.1種子采集與處理
(1)采種母樹:選擇25 a生以上,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母樹采種。
(2)種子采集:在11月上、中旬,當果實變成深褐色時,人工撿拾自然脫落的種子或人工敲落成熟種子。
(3)種子處理:采下的果實應及時進行搓洗去皮、淘洗、水選,攤放于陰涼通風處,表面晾干后即可貯藏。
湖北林業(yè)科技第48卷第4期吳代坤,等:楨楠輕基質(zhì)容器育苗技術規(guī)程6.2種子貯藏與催芽
種子貯藏與催芽采用濕沙單層濕藏催芽。選用0.5~1.0 mm大小顆粒的河沙,用50%多菌靈粉劑500倍液澆透河沙進行消毒處理,待沙層輕握成團松手可散開時即可用于貯藏。種子用50%多菌靈粉劑800倍液浸種消毒15 min,撈出晾干表面水份后及時貯藏。貯藏時底層墊10 cm厚沙層,將消毒處理過的種子撒播于沙床上,播種密度以種子不重疊即可,種子上面再履蓋2~3 cm厚的消毒河沙,輕拍壓實上層河沙,表層履蓋稻草或用塑料拱棚保濕催芽。
6.3育苗地選擇
育苗地選在運輸方便,有水源或澆灌條件好、便于管理的平地、半陰坡或陰坡,要求土壤疏松、排水良好、通風。
6.4苗床準備
(1)土壤消毒:采用代森鋅3 g/m2、辛硫磷2 g/m2,分別混拌0.5 kg/m2細土撒施于土壤中。
(2)整地作床:育苗地應清除雜草、石塊,平整土地,做到土碎、地平,周圍應挖排水溝,主溝深度45~55 cm,次溝深度25 cm。苗床寬100~120 cm,床高20~25 cm,床長依地形而定,步道寬40 cm。
(3)搭蔭棚:蔭棚宜采用東西向,棚高度2 m,一層透光度為75%遮陽網(wǎng)。
6.5容器擺放
按照株行距8~10 cm整齊擺放到苗床上,容器上口應平整一致,苗床周圍用土培好,容器間空隙用細土填實。擺放時間為芽苗移栽前10~15 d。第一年地面擺放,留床苗第二年重新拼床后懸空擺放。
6.6芽苗移栽
(1)芽苗移栽前一天,檢查苗床容器內(nèi)基質(zhì)的濕度,太干燥時需適當灑水,以容器底部基質(zhì)濕潤為宜。起芽苗前給催芽床澆透水,防止苗床過干造成起苗時斷苗。
(2)芽苗移栽方法:當芽苗長出2~3片真葉時分批將芽苗移栽到容器中。芽苗根系過長時應修剪主根保留長度4~5 cm,移植時用竹簽在容器中央插一小孔,將芽苗植入,使根系與基質(zhì)緊密接觸。移植后及時澆透水。
6.7苗期管理
(1)水肥管理:移栽后10 d撒施尿素60 kg/hm2;隔10~15 d后再撒施尿素90 kg/hm2;6月中旬撒施N、P、K含量為15∶15∶15的復合肥,用量為150 kg/hm2;8月上旬施用N、P、K含量為12∶15∶15的復合肥,用量為225 kg/hm2;隨后停止施肥,促進幼苗木質(zhì)化。9月下旬后苗床應減少澆水,讓苗床適當干旱,以葉片不萎蔫為宜,促進幼苗木質(zhì)化安全越冬。
(2)除草: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采用人工除草,容器內(nèi)雜草拔除后形成的空隙用適量基質(zhì)填滿,防止幼苗因根系風干死亡。苗期發(fā)現(xiàn)基質(zhì)下沉,有根系裸露時,應及時添加基質(zhì),防止外露根系枯死。
(3)病蟲害防治:楨楠幼苗期易發(fā)生病蟲害,要注意防治。應采取預防為主,搞好土壤和基質(zhì)消毒預防措施,發(fā)生時及時對癥用藥,嚴禁使用國家明令禁用、限用的高毒高殘留農(nóng)藥。
楨楠苗期常見病害有莖腐病、立枯病、煤煙病;主要蟲害有蛞蝓、地老虎、蛀梢象甲、鱗毛葉甲(見表1)。
6.8越冬管理
9月中旬,撤除遮陽網(wǎng)煉苗,促進苗木木質(zhì)化。12月上、中旬蓋上遮陽網(wǎng),風口處用遮陽網(wǎng)擋風防止凍害發(fā)生。
7苗木分級與出圃
7.1苗木分級
楨楠容器苗停止生長后,調(diào)查指標為苗高和地徑進行分級檢測,分級檢測方法按照GB 6000中的規(guī)定執(zhí)行。苗木劃分為2個等級,Ⅰ級苗和Ⅱ級苗為合格苗,苗木質(zhì)量分級標準見表2。
7.2苗木出圃
(1)出圃時間:楨楠最適宜的造林季節(jié)為2月中旬~3月上旬、9月上中旬。楨楠容器苗出圃時間應與楨楠造林季節(jié)銜接,做到隨起、隨運、隨栽植。
(2)起苗、分級、包裝:起苗前2 d給苗床澆透水,隨起苗隨分級,按照7.1規(guī)定達到合格苗標準的即為合格苗。不合格苗移栽后再培育1 年。容器苗用塑料編織袋包裝,30株或50株一捆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