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文
摘 要:高中階段是學生成長道路中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量,其能力需要得到大力加強,需要得到教師的進一步培養(yǎng)。其中,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應當著重培養(yǎng)。因為學生的思維水平與思維方式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起著較大的影響。因此,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是提高學生能力的前提。正如我們所知,求異思維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揮著重大的作用,結合相關教學案例來闡述求異思維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營策略。
關鍵詞:求異思維;高中語文;教學策略
所謂求異思維也就是一種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是指人在思考的過程中,不局限于單一的某個方面,而是打破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從而得出更加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同時,求異思維也對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合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異思維意識
對于高中語文教學而言,教師應當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注重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主動去探索相關知識。那么,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則可合理地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對所學知識進行思考。而在學生自主思考的過程中,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不要用自己的觀點影響學生。這樣一來,學生在教師積極的引導下,便可放寬自己的思維,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異思維意識,并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
例如,在教學名著導讀《紅樓夢》這部分內(nèi)容時,教師便可通過創(chuàng)設合理的教學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異思維意識。眾所周知,在《紅樓夢》中包含著大量的讓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比如林黛玉、賈寶玉、王熙鳳等。那么,教師要想使學生真正感受這些人物的性格特點,光靠為學生講解是不夠的,如果讓學生自己進行扮演,進入角色,感受人物心理,那么,學生則更能把握人物性格特點。就拿《林黛玉進賈府》這部分內(nèi)容來說,教師引導學生飾演不同角色,并進行對話。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在表演過程中自己便會對人物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下,學生的求異思維意識便得到了有效激發(fā),同時這樣的教學形式也使課堂教學氛圍更加活躍。
二、合理設置課堂教學引導,激發(fā)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
要想使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得到真正培養(yǎng),并不是教師放任學生不管,也不是教師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維來擴散“枝干”,而是教師應當積極、正確地引導學生,科學、合理地創(chuàng)設相關問題,使學生圍繞教師的設疑來思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其自身的求異思維能力得到有效激發(fā)。
例如,在教學《故都的秋》這一課時,教師首先讓學生自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設置相關問題讓學生自主思考:(1)作者為什么在南國的秋天之際總會思念北國秋天的景物?(2)你心目中故鄉(xiāng)的秋天是怎樣的?通過教師設置的這兩個問題,學生在讀的過程中便可對第一個問題進行思考。通過文中作者對北國景物的描寫便可揣摩作者內(nèi)心的情感。而教師的第二個問題,既拓展了課堂教學,又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緊密聯(lián)系教學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而這些教學過程,教師并未對學生生硬地灌輸,而是通過設置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這樣便使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得到激發(fā)。
三、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在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下,往往是教師完全把握課堂進度,使學生按照教師的思維方向進行相關內(nèi)容的學習。那么,要想真正使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得到培育,教師應當打破對學生的思維定式,并鼓勵學生積極地去多角度思考問題。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下,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便得到有效激發(fā),從而使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得到培養(yǎng)。
例如,《再別康橋》是一首現(xiàn)代詩,但是高中生對現(xiàn)代詩的相關知識掌握卻有所欠缺,如果教師對學生直接進行講述,容易對學生造成思維定勢,因此,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在閱讀前教師為學生展示詩人及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并引導學生從寫作風格、詩歌情感等不同角度去賞析這首現(xiàn)代詩。這樣一來,學生通過朗讀分析,對詩歌有了自身的見解,學生通過相關交流討論,相互學習,其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便得到有效激發(fā)。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的求異思維既得到了培養(yǎng),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能力,使課堂教學效率大大提升。
新課程改革后,《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突出強調(diào)了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部分。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確定學生的課堂學習地位,把課堂真正交給學生,采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積極引導,打破學生看待問題的思維定勢,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學生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下,其自身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創(chuàng)新意識便會得到培養(yǎng),從而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春曉.談求異思維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際運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6(6).
[2]劉赟.求異思維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內(nèi)蒙古教育,2017(6).
[3]馮曉麗.淺析求異思維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職工教育,2014(24).
編輯 王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