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消停
“你知道我為什么給自己取英文名叫Victor嗎?因為笑到最后的人才是勝利者。冷眼與嘲笑只有讓我的鎧甲更堅硬,讓我的內(nèi)心更強大而已,單說高考這趟旅程,我還算是笑到終點了吧?!?/p>
[1]
我第一次見到維克托先生,是在高一的演講比賽上。他在十幾名參賽選手中“勇奪”最佳潛力獎——一種為了讓每個參賽選手都有獎可拿、不至于讓局面太尷尬而存在的獎項。
領(lǐng)獎時,他笑逐顏開地湊到話筒前發(fā)表他的獲獎感言:“感謝校園TV,感謝勤奮努力的自己!我一定會繼續(xù)加油的!Please?remember?my?name——Victor!”
他做作的感謝詞和帶有濃濃口音的土味英語惹得全場哄堂大笑,可他倒也不難堪,捧著證書樂顛顛地跑下了臺。他從我身邊經(jīng)過,我得以仔細看了這位維克托一眼,心里直犯嘀咕:這面相也不傻啊,咋做事兒這么浮夸呢?
[2]
維克托在學校里一炮而紅,成了那陣子八卦榜上的頭條,大家都戲稱他為“維克托先生”。他的背景以及之前的事跡也隨之被好事者深挖了個遍:踩著錄取分數(shù)線、拿著助學金從鄉(xiāng)鎮(zhèn)初中考進來;分文理時在分科表上大言不慚寫“要做21世紀的魯迅”;曾因午睡時間呆在教室不回宿舍而被屢次扣分,但最后不知用了什么辦法讓學校為他開了先例……總之,是個傳奇人物。
我本來是不會將這種無聊八卦記在腦子里的,是化學實驗不好玩兒還是數(shù)學題容易做?可萬萬沒想到,有一天我也能和“風云人物”維克托先生產(chǎn)生交集。
有天早上我在食堂買早餐,剛要找座位坐下時,見維克托朝我走來:“同學,飯卡借我劃一下唄!我忘帶了?!?/p>
“我們認識嗎?”
“我認識你呀,你不是演講大賽上獲最佳內(nèi)容獎的那位嗎?我還想和你交流下你的稿子呢,我當時聽得可認真了,你寫得確實非常非常好!”他手舞足蹈地說著,末了,還給我比了個大拇指。
我氣急敗壞地瞪著眼前這個人,他可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那所謂的“最佳內(nèi)容獎”夠讓我羞愧一陣子了。可看了半天,他滿臉除了寫著“真誠”二字,還真找不出其他。我心一軟,就把飯卡給了他。而他的回報是在吃早飯期間,跟我研究了快半個小時演講稿到底該怎么寫……
[3]
我跟維克托抱怨說我小時候被父母強迫著上了許多課外班,其中包括“表演與主持”,周末我除了在寫作業(yè)就是在各輔導(dǎo)機構(gòu)間奔波,毫無樂趣。
明明我的本意是想表達我更羨慕他無憂無慮的生活,結(jié)果說著說著就見他蹙起眉頭,只好硬生生把那句“我的悲慘童年啊”咽了回去。而他一反常態(tài),板著臉給我講了個故事:
從前有一對私定終身的小情侶,他們初中畢業(yè)后一起去大城市打黑工。在外打工的日子很苦,幾年之后,女孩兒發(fā)現(xiàn)自己懷了身孕,便提出要回鄉(xiāng)下老家結(jié)婚,可男孩覺得他一定要混出個名堂再回去。于是他們約定好,她一個人先回老家生下他們的孩子,等他混出頭就帶她來城里結(jié)婚。那孩子平安誕生后,春去秋來,一年又一年過去了,她始終沒有等來他的求婚,甚至到后來連信件也不再有,她成了年邁雙親的恥辱,十里八鄉(xiāng)無人不曉的笑話。后來她也去大城市找過他,但他仿佛人間蒸發(fā)了般不見蹤影。從那以后她便一個人在鄉(xiāng)下拉扯大她的孩子。那孩子從小就知道自己跟別人家的小孩兒比不得,他從來也不和母親提什么要求,只求他們能夠有安穩(wěn)、輕松的生活。他在有限的生命里可著勁兒地折騰,只想某天能讓母親直起腰桿,而非一輩子遭鄉(xiāng)里人戳脊梁骨。
那個孩子就是維克托先生。
[4]
就這樣,我和維克托之間多出了一個秘密,我對他的故事守口如瓶,唯一的要求是讓他別再說那些羞煞我的話。我知道但凡他再長一點見識,是不會覺得我有多厲害的。
往后的日子一如往常,他依舊不怕成為別人的笑料,生活過得“有滋有味”。每當從旁人口中聽到關(guān)于他的八卦,我就知道,維克托的人生中又有了一次新的嘗試,而那些有關(guān)他的消息、評論也漸漸變得正向了很多。
校運會一萬米跑的項目無人問津,他自告奮勇報名,結(jié)果給班里拿了個第一。沖到終點線時,他氣喘吁吁也不忘喊出那句"Please?remember?my?name?Victor",口音還是不太好聽,不過已經(jīng)沒人再敢嘲笑這位英雄了。
升高三那年,維克托先生又火了一把。
文科班的級花追求他,那是個生得一副好皮囊的女孩兒,用“膚如凝脂,面若桃花”來形容毫不過分,年級里多少男生垂涎著她,她都不為所動,卻給其貌不揚的維克托先生寫了一封信。送信的人不靠譜,這件事很快被添油加醋流傳開。
沒人知道維克托對級花動心了沒有,他隔了幾天才托人給級花帶去回信,上面的內(nèi)容只有他倆知道。但流言從那天起就急轉(zhuǎn)直下,從浪漫的級花求愛故事,變成了維克托先生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他們沒有在一起。
[5]
維克托先生自此沉寂了一些日子,校園里不再流傳著他的故事,很快就有新的八卦來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日子不緊不慢地流淌著,一轉(zhuǎn)眼就高考了,緊接著就是畢業(yè)。8月里,班里總算挑了個大家都有空的日子聚會,那日的話題便圍繞著大學錄取的消息而展開。
大家依舊逃不過談?wù)摼S克托先生——他是文科第一名,去了人大。
我向別人要來維克托先生的微信號,添加好友,然后恭喜他打了一記漂亮的翻身仗。
他毫不客氣,倒還是當年在臺上的那份說辭——感謝這三年勤奮努力的自己。
這次輪到我給他發(fā)送了一個豎大拇指的表情,看著“對方正在輸入”顯示了好久,才收到他回的消息。
“你知道我為什么給自己取英文名叫Victor嗎?因為笑到最后的人才是勝利者。冷眼與嘲笑只會讓我的鎧甲更堅硬,讓我的內(nèi)心更強大而已。單說高考這趟旅程,我還算是笑到終點了吧!”
我著實被他這番話震撼到了,腦海里又浮現(xiàn)出當年站在臺上被當作笑料的維克托,他看似對所有的聲音毫不在意,卻從未放任自己玩世不恭地生活。我知道,以后的人生路上依然免不了被嘲諷或被質(zhì)疑,但維克托先生不會被打倒,他一定會迎來屬于他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