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喆
摘 要:班主任主要工作是班集體的建設、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導及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班級規(guī)章制度的制定要符合國家的教育法規(guī)和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要有科學性、嚴謹性和可操作性,要有全員參與性、公正性和透明度。實行班級的自我管理模式,還要建立一套嚴謹、有序的班級管理體系。自我管理模式把責任具體化,要做到人人參與班級的管理,提高學生的自律意識。
關鍵詞:班級管理;班級制度;自我監(jiān)督;自我管理
班主任工作除了繁雜的事務性工作外,其主要工作是班集體的建設、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導及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一個剛剛組成的班集體,首先應該注重進行的是班集體的建設,即班級的組織管理和制度的建設,這是開展其他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礎。一般說來,班級規(guī)章制度的制定要符合以下幾個基本要求:
第一,要符合國家的教育法規(guī)和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班級的管理制度,可以說是學校的管理制度的延伸,因此,班級管理制度不能違背國家的教育法規(guī)和學校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要求。特別在對違反班級紀律的學生的處罰問題上,一定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切不可出現(xiàn)體罰、變相體罰學生的現(xiàn)象。
第二,要有科學性、嚴謹性和可操作性。班級的規(guī)章制度可以包括考勤、紀律、衛(wèi)生、聽講、作業(yè)、學習規(guī)范、文明禮貌、儀容儀表、體育活動、宿舍管理、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內(nèi)容。這些制度的由來應直接依據(jù)上級有關部門對學生管理的相關制度和規(guī)定。在具體制定時,可結合班級的工作目標,將以上制度轉化成具有針對性的、具體的規(guī)定,從而形成一套具有班級特色的日常管理制度。制度中不僅要明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具體的行為規(guī)范,還應該讓大家明白制度的具體地操作和實施過程,即量化的標準、檢查的辦法和獎懲措施,實際上就是班級的量化管理制度。同時,在管理制度的具體實施過程中,還要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管理體系,當然制度的制定和實施也不必非拘泥于某一種形式,只要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就可以。
第三,要有全員參與性、公正性和透明度。制定班級管理制度,并不是班主任的需要,而是班級工作和全體同學的需要,同樣制度的實施也決不是班主任和班干部的事情,而是涉及每一個同學的切身利益。所以班級規(guī)章制度的制定,一定要走群眾路線,初稿可以由班主任和班委會、團支部一起研究審定,但最后的確定一定要經(jīng)過全體同學充分地參加討論,充分地發(fā)表意見和發(fā)揚民主。因為只有通過民主討論制定的制度,才能成為大家的公約,才具有合法性,也更具有科學性和公正性。只有這樣的制度才能使強制和自覺較好結合起來,增強群眾執(zhí)行制度的自覺性。
四、要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制度的建立,使同學有了行為的準則。一味的朝令夕改,就會使大家無所適從,難以保證制度的貫徹執(zhí)行。因為人的習慣不是一下就能改的,只能走一個漸進的過程。同時,量化管理的標準隨意改動,也會使制度失去公正性。當然,制度的相對穩(wěn)定性,不是絕對不變的,可以根據(jù)班級工作的實際情況做適當?shù)恼{(diào)整,關鍵是這種調(diào)整一定要有利于班級工作的進一步開展,能更好地確保制度的公正性。
班集體建立之初,我就從分析學生的心理狀況入手,制定班級管理對策。盡管我這個班級的40名學生升學成績相對其他班級略好一些,但他們的自我約束能力也是比較差的,這也是導致他們當中的大多數(shù)人與高中失之交臂的主要原因。通過與學生交談、與家長溝通,我發(fā)現(xiàn)班級中大多數(shù)學生有積極向上的愿望,也非常在意老師和同學的評價。同時在向老班主任們?nèi)〗?jīng)的過程中,我意識到不論是優(yōu)秀的學生,還是相對落后的學生,他們都很看重期末的操行評定,直接地說,他們很關注自己的操行評定是A等,還是B等,再差的學生也不希望自己的操行評定為C等。這些信息提醒我正視這樣一個現(xiàn)實,學生們的素質(zhì)盡管在下降,但從心底里說,他們都有強烈的上進心,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品行能得到別人——特別是老師、同學的肯定。在對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了充分的分析之后,我?guī)ьI學生認真學習了《中專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和《大連電子學校學生管理制度》,并逐條分析消化后,組織當時的臨時班委會及部分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起草了《(5 )0211班級量化考核制度》(草案)。草案形成后,先在班級張貼公示,廣泛征求班級同學的意見,在聽取了部分同學的意見后,制定了《(5 )0211班級量化考核制度》。在制度實施的過程中,班級每年都根據(jù)班級實際,進行充實和部分條文的修改,使其成為全體同學共同遵守的制度。
有了制度,還必須有一個學生自我監(jiān)督管理的運行模式。所謂自我管理模式,就是把班級管理建立在學生自我意識的基礎上的以學生為主體的班級管理模式。心理學研究表明,自我意識的發(fā)展是一個從沒有自我感覺到認識到自己的存在、從認識到自己的外部行為到認識到自己的內(nèi)在動機的過程。隨著學生自我意識的深刻性、獨立性的增強,他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水平也會不斷地提高。實行班級的自我管理模式,就要建立一套嚴謹、有序的班級管理體系。
首先,自我管理模式把責任具體化,每一個班級成員都要為集體承擔起相應的責任與義務,可以促使同學們認識到自己對班級的責任,并在完成本職工作當中,既認識到個人在集體中的作用,又體會到自己對集體應盡的義務。這樣大家的事情大家做,就可以形成人人為集體,人人關心集體的良好氛圍,從而形成集體的合力和班級的凝聚力。同時,人人參與管理也為每個學生提供了展現(xiàn)自我的舞臺,拓展了學生自我發(fā)展的空間。
其次,人人參與班級的管理,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律意識。一人一職制的學生自我管理模式,使學生隨時處在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角色轉換中,這樣每個學生既可以體驗到管理者的責任與難處,也能感覺到被管理者的心態(tài)與苦衷,這樣有利于學生之間的相互理解和溝通,使他們能以更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一切,將心比心會使學生更加自覺的遵守班級的管理制度,從而增強自己的自律意識。
再次,把大量繁雜的事務性和管理性工作分擔到每個同學身上,可以大大的減輕班干部的負擔,也減輕了班主任對很多具體事務的負擔,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抓學生的學習、思想工作等班風、學風建設的根本性問題上。
此外,實施一人一制的自我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使班級管理步入良性發(fā)展的軌道,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快學生自由人向職業(yè)人轉變的進程。
參考文獻
[1]郭毅著:《班級管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吳志宏主編.多元智能:理論、方法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6
[3]李偉勝著:《班級管理新探索:建設新型班級》,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