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晨燁
隨著英語教學改革的發(fā)展和深化,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已取代了傳統(tǒng)單調的教學方法,并已用于多種課堂教學。現代多媒體技術應用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不僅可以輔助教師傳道授業(yè),更能較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認知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英語課堂教學的改革。
?多媒體技術兼具聲音、圖像和顏色,有著豐富的表現力和強大的吸引力等優(yōu)點。因其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結合的表現形式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形象化。它與教材相結合,把它應用到課堂教學中,能迅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喜歡新鮮的形式,有著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多媒體技術走進英語課堂也是時代發(fā)展的產物,是激發(fā)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效率的需要。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有助于創(chuàng)造一個愉快、和諧、熱烈的教學氛圍,這將激發(fā)學生濃厚的興趣。在英語課堂的現代技術教學實踐中,運用多媒體輔助英語教學,能增加課堂的知識容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英語實際教學中,具體的優(yōu)勢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創(chuàng)設情境,增強參與
?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教師依據光盤讓學生一起讀一讀,講解單詞時會用到實物或書本,都是平面的、無聲的。但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會根據對話或課文的內容,結合多媒體動畫特性,插入一定的和內容相關的場景圖片,讓學生在電視熒幕前進行角色扮演。
?例如,上海版牛津教材4BM4U3 Story Time中,學生讀到的是一個著名的童話故事《丑小鴨》,The ugly duckling。隨著故事的發(fā)展,有著不同的場景,如春天的池塘邊、冬天的小木屋中、又一個春天的池塘邊等,在請學生上臺表演文中對話時,利用多媒體,教師在電視中呈現出相對應的背景圖片,適時加上一些鳥語花香、寒風凜凜的背景音樂,不僅讓學生練習了語音語調,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演才能,坐在座位上的學生也能將情境帶入場景中。有這些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學生都能有效地、積極地投入到教師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中,融入其中,參與其中。
? 再如,在上海版牛津教材5BM4U1第二課時The Science Museum的教學過程中,在While-task procedures環(huán)節(jié),教師先引出本課主題,然后利用地圖和大量圖片帶著孩子們先從上??萍拣^的外觀、地理位置、營業(yè)時間入手,初步了解科技館;當教師提出問題How is the museum?時,學生基本只能用big這一個形容詞來回答;但是,隨著課堂環(huán)節(jié)的層層推進,當學生們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下,隨著主人公Ben和Kitty通過視頻、音樂、圖片等途徑瀏覽了the World of Robots,還通過圖片大致瀏覽了一下科技館的其他展廳后,教師再提問How is the museum?時,學生們說出了如“interesting”“amazing”“fun”等形容詞。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中,如同自己親身參觀了上海科技館一樣。這個過程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評價思維,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英語學科素養(yǎng),還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
?二、提高興趣,活躍氣氛
?興趣是產生學習欲望的基礎,它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小學生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必須針對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比如,在課前,利用一些兒歌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在課堂推進過程中,通過視頻或者不同類型的歌曲使學生保持興趣。
?例如,在上海版牛津教材5BM4U1第二課時The Science Museum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注入了一個機器人Roro的形象,配上機器人特有的聲音,讓學生感覺真的有一個機器人帶著他們在the World of Robots的展館中,欣賞不同種類、不同功能、不同特點的機器人,期間,還欣賞了一段著名的鋼琴曲the fight of the bumble bee,讓學生感受Piano Prince的cool;觀看了一段精彩的京劇表演,讓學生體會Beijing Opera Performers的美;觀摩了一場真實的消防救援演練,讓學生驚嘆Robot Firefighters的useful。之后,教師以照片做成視頻附上動詞短語解釋說明其他機器人的功能和用途。學生帶著興趣去看,但是在潛移默化中,將一些動詞短語作為語言輸入。在語用輸出環(huán)節(jié),教師可喜地聽到學生除了敘述了教材中的三種機器人,還描述了其他功能的機器人,真正地做到了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活動中掌握新知識,構建語用框架,培養(yǎng)語言能力。
?多媒體教學中,聲音、圖像、色彩對視聽的刺激,恰恰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對知識產生興趣,從而學會知識。在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中,遇到抽象的詞匯教學或語法教學,教師有時只能采用漢語講解,費時費力,效果并不好。多媒體技術結合了聲音、圖像等手段,不論是播放音樂、影片還是場景對話,對于注意力集中時間相對較短的小學階段學生來說,都是一種視聽享受。
? 例如,上海版牛津教材5BM1U2 Watch it grow!這一單元的重點、難點就是動詞的一般過去時。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師將圖片進行了處理,用黑白和彩色兩種形式,讓學生通過感知對比,了解一般過去時和現在時的區(qū)別,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更容易理解兩種時態(tài),時態(tài)的學習也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了。
三、提升效率,增強效果
?比起單一的教學手段,多媒體無疑能使課堂更高效,更立體。
?例如,上海版牛津教材1BM3U2 Weather這個單元的核心詞匯為sunny,windy,cloudy,rainy四個表示天氣的詞,這幾個詞比較抽象。在課件的設計中,教師加入了一些風的聲音和下雨天的視頻,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rainy day小雨淅淅瀝瀝,萬物生長;sunny day可以在沙灘挖沙,可以游泳等,通過展示各種學生喜歡的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理解核心詞匯,這比單純的課本單詞教學要形象得多,動畫的設計也更為廣大小學生所接受。
在對話教學中,教師經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讓學生先看兩遍動畫,因為提供的是原汁原味的語言,比較真實的情境和色彩絢麗的動畫設計,學生們會很有興趣地接受新知的呈現,這比只聽錄音,或教師自己朗讀要更為有效。再給學生幾分鐘時間自己練習,然后抽查重難點句型的掌握,把更多的時間放在最后的練習。
?四、及時反饋,矯正偏差
?利用多媒體建立反饋渠道,能及時、準確、真實地獲得學生對教學的反饋信息,它能增加“反饋——矯正”的次數。在學校“電子書包”實驗班中,教師可提前在系統(tǒng)中設計一系列課前、課中的相關練習。
?例如,在上海版牛津教材5BM4U1 Museums第二課時中,在Pre-task preparations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將前一天學生上傳的口頭表達作業(yè)上傳至平板電腦,讓學生聽一聽參觀該博物館的理由,猜一猜同學描述的是哪個博物館并說一說同學想去參觀的博物館名稱。通過這種方式,快速、有效地檢驗了上一個課時的教學成果,也讓學生帶著興趣復習了核心詞匯。
?再如,在上海版牛津教材4BM2U3第三課時Earth Hour的While-task procedures中,利用一段關于2019“地球一小時”的介紹,讓學生聽錄音判斷、選擇,提取“地球一小時”的時間、意義等關鍵信息。利用平板電腦,教師可以在課內組織學生多做練習,縮短“課后練習,考試檢查,下一輪教學調查”的檢測周期,當場及時檢測學生,改進教學。比起傳統(tǒng)的反饋方式,如:提問、到黑板上書寫、留家庭作業(yè)、考試等,多媒體技術獲得的關于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信息會更加活潑、更加生動、更加及時、更加準確、更加真實。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fā)展,小學英語課堂已經離不開多媒體技術了,運用多媒體教學已逐漸被廣大教師所采用。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升課堂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的合理使用,其核心特征是輔助,即輔助教師,不能取代教師。多媒體教學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并不是排斥傳統(tǒng)教學,而是要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獲得更大的教學效果。以人為核心,以學習中的主體——學生為中心,圍繞教學目標的實現,適時合理地選取,揚長避短才是使用好多媒體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