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賢
現(xiàn)在,國語教學質量是新疆每一所學校的生命力。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怎樣做才能提高國語教學質量呢?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飛速發(fā)展,《語文課程標準》給我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跟上時代的前進步伐,提高小學國語教學質量,我認為可從以下幾點努力:
聽名師名家的課如行云流水,反思我們自己的國語課堂,為什么不能調動在座的每一位學生呢?為什么不能讓他們都跟著老師的思路去遨游語文的知識海洋呢?原來是是我們自己語文的修養(yǎng)功底不夠、不足。所以,在優(yōu)美的國語課文面前,我們的講解變得遜色了,我們的學生聽得煩膩了。一個好的國語文教師應該是一本活生生的國語教材,一本極富情感、極富語言美的教材。任何照本宣科的做法,只能一步一步地抹殺孩子的語文興趣,對提高教學質量絲毫不起作用。因此,要提高國語文教學質量,首先就要提高過語文教師的個人修養(yǎng),博覽群書,不斷地往自己的腦子里裝“墨水”。
每學期開學初制定校歷和教學進度制定語文教學工作計劃,然后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教學。在國語教學中,要因班制宜采用適合本班的教學方法落實到每節(jié)課中,有的班級原先采用的是模式一、模式二教學,而有的班級是普通班,純民語教學,這樣,學生的國語程度不一樣,學習成績也就不一樣。針對學生存在的現(xiàn)實問題,特別是學生某些薄弱的國語語文能力,應加強培養(yǎng)。如我班的學生,就要注重閱讀分析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于是,除上課多讓他們說自己對課文的分析理解之外,我還讓學生在課外多閱讀書報、課外書,增加識字量,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在輔導中,對國語程度好的學生則提高要求,拓展學生思維,以求取得更好的成績,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對個別后進生,教他們學習的方法,來改變他們的學習現(xiàn)狀。
國語文是小學最重要的基礎學科之一,培養(yǎng)學生思維離不開語文。小學國語文教師應該高度重視這個問題,真正發(fā)揮語文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作用,應借助國語文教學平臺,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創(chuàng)設情境,給學生適當引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例如學生關于祖國南方的文章,在新疆小學生眼里,“南方”是遙遠而陌生的,如果沒有任何輔助情況,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是非常膚淺的。教師要善于抓住機會創(chuàng)設積極的情境,可以借助多媒體或“學樂云”等網絡資源,向學生展示關于南方的風光,讓學生領略南方的獨特美景。學生從文到圖到境,漸漸地走進南方。然后讓學生談一下自己“走進南方”的感受,并展開自己的遐想,給南方未來繪一個藍圖。學生的興趣激發(fā)了,思維也激活了,創(chuàng)造力的種子也就在無限的遐想中埋下了。
德育與智育,德育居主導地位,決定著培養(yǎng)人才的方向,起統(tǒng)帥作用。因此,在國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每學期開始拿到國語文課本后,要通覽教材內容,了解編者意圖,針對選編的各類型課文的內容作出統(tǒng)籌規(guī)劃,制訂本學期語文教學的德育重點,做到心中有數,從而達到教育目的。在國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品詞析句、朗讀體會、作文教學等來滲透德育。平時,課堂上我們要與學生通過國語平等交往,提高國語學習興趣,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體驗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寬容,受到激勵和鼓舞,從而調動學生學習國語的積極性。同時可以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和健全的人格。這樣,不僅有利于他們踏上將來的人生道路,而且有利于他們的學習,以提高國語教學質量。
要提高教學成績,做好培優(yōu)輔困工作是關鍵所在。一個班的整體成績差,主要因素是優(yōu)生少,中下差生多。學生的知識點缺漏多,老師講的新課聽不懂,復習課記不牢,為了把學困生轉化工作真正落到實處,我們在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的同時,還要專為學困生進行各種形式的輔導,如“一幫一”活動的開展,輔導效果很明顯。在平時的國語教學中,我經常把以前所學知識和新知識聯(lián)系一起傳授,做到溫故知新,時間長了,學生所學的知識就不是孤立的了,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加深記憶,還可以使知識連貫,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和運用能力起到很大作用。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蔽沂仲澩@個觀點,因為“興趣”是一種力求探究某種事物,并帶有強烈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是學習動機中最現(xiàn)實和最活躍的因素。在國語學習中,它會使學習活動變得積極、主動,并富有成效。孩子們這個年齡最感興趣的是什么呢?游戲、故事和活動!所以要讓他們對學習內容重視并感興趣,就必須讓他們在玩中學、在活動中學。本著這樣的指導思想,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將所學的國語內容編成故事,有時引進音樂、舞蹈、游戲等形式,賦予教學內容以靈與肉,創(chuàng)設情境,讓他們在充滿生活情趣的課堂中參與學習。當我們在教學中,以“鼓勵”為主線,讓孩子在成功的體驗中獲得學習的喜悅、學習的信心、學習的激情和動力時,我們往往會發(fā)現(xiàn)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學國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和思想性很強的學科。其課堂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新疆國語素質教育的實施。在今后的語文教學道路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必將是探索素質教育之路的永久性課題,只有通過不斷地實踐,不斷地發(fā)現(xiàn),才會有所創(chuàng)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