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妮娜
語篇語言學認為人們在交際時,采用的是連貫的語篇形式,而不是雜亂無章的詞句,交際中的語言不是孤立零散的存在,需要依賴一定的語境才能實現交際的目的,只有語篇才能提供充實有效的語境,最完整、最有效、最真實地表達交流者的思想意圖。語篇意識主要是一種教學思想和理念,而不是僅僅局限于語言材料的“篇章”性質。教師可以把語篇意識運用于日常教學,運用于不同類型的教學材料,運用于對詞匯、對話、段落文章等教學過程。下面就以PEP《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3 PA Read and write為例,談談如何在語篇意識地指導下進行高效的閱讀教學。
一、在語篇意識中導入任務
新課程倡導任務型教學模式,它能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改變以往學生被動地在課堂中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為學生生動活潑的發(fā)展提供了空間。其實質就是學習者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語言、完成真實或半真實的交際活動,形成語言能力。這正是語篇教學得以順利實施的有力保障。因此,教者采用任務教學導入新知,并且使任務貫穿于整節(jié)課,為語篇教學營造語言環(huán)境。課例內容是討論Wu Yifan的last weekend。課開始的時候,教者通過與大家討論各自的興趣愛好引出Wu Yifan這個大家都熟知的朋友及他繁忙多彩的周末生活,自然地進入了Wu Yifan的last weekend。跟隨音樂,翻開Wu Yifan的周末集冊,欣賞他去過周末的照片,并用所學的“What did you do?I …”句型討論這些照片,鞏固了舊知。進而欣賞有關課文內容的一些照片,教者讓大家想一想在Wu的這張照片中能看到什么,猜測下Wu Yifan 上個周末干了些什么。孩子們很好奇,紛紛猜測,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
T: I have many hobbies,I like reading books and travelling. Look at my pictures.通過欣賞教者的照片,引出好友Wu Yifan以及他的last weekend。
教者利用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學習任務,為下面在語篇意識的指導下完整呈現課文做準備。
二、在語篇意識中先行視聽
語篇教學必須先感知語言材料,而后體驗內化,最后轉為實踐運用。而理解語篇材料是這一過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為語言的體驗、內化和實踐都是建立在對語篇理解的基礎上的。所以教者首先層層深入指導學生理解語篇材料。任務導入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后,教者帶學生進入到任務準備階段,讓他們通過仔細觀察Wu Yifan旅行的照片整體感知課文,建立起對課文的初步理解。
三、在語篇意識中巧妙導讀
初步理解課文大意后,下面在語篇意識中進一步學習課文。本課的難點是He? visited …and…第三人稱過去式的表達。這難點不是那么容易攻破,很難理解,需要反復的操練,學生才能熟知和掌握。照片中的動作單詞都出現在重點句中,而且都是過去式。所以教者讓學生尋讀,把這些句子都找出來。尋讀又稱查讀,是閱讀教學中常用的技巧之一。
四、在語篇意識中探討質疑
新課程倡導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主張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fā)現問題,提出疑問。到此時還有兩個難點句型沒有解決:He washed his clothes and cleaned his room.這個第三人稱的過去式表達,還有它們的書寫指導。另外,學生之間是存在個體差異的,因此還會存在預設以外沒有解決的問題。教者讓學生在小組中精讀課文。精讀課文是一節(jié)課中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不僅要讀通課文,還要讀懂課文,不僅要理清課文的主要脈絡,還要對語言、句式、篇章結構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
五、在語篇意識中交流輸出
在語篇意識下還要加強朗讀指導訓練。引導學生模仿錄音讀、分角色朗讀、分角色表演等,使每個學生學會讀、愛讀,并能讀出語感,把課文讀活,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另外,教師要意識到,若要使學生真正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必須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對認知的對話進行再加工,把新舊知識融為一體,完成知識的內化后進行實際運用。因此,教者要求學生集體朗讀、自由朗讀并對課文內容進行創(chuàng)編表演,在語篇意識的指導下活化課文內容學生能對課文加以理解,并加上動作,展現出Wu Yifan 精彩的last weekend.
在學生改編的文章中,他們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對句型做了整合與改變。同時運用了已學的知識,也鞏固了這一單元所學。
六、在語篇意識中操練運用
本課知識的重難點都已解決,但如何解決運用問題?閱讀的運用也是閱讀課學習中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實現語言知識向語言能力轉化的關鍵步驟,也是最能體現語篇價值的環(huán)節(jié)。語篇為閱讀的運用提供真實的場景和語言范例,讓學生明確所學在何時用、怎么用。
外語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總體語言素質,發(fā)展學生的“意義潛勢”。 語篇帶動語境的創(chuàng)設,通過語篇帶動語言的輸出,通過語篇帶動語言的實踐,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并促進其英語學習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英語新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汪望珠;語篇分析理論在語言測試中的運用;[D]華中師范大學; 2000年
[3]毛玉華;漫談語篇教學[J];國外外語教學; 1994年04期
[4]郭湛然;語篇分析與英語閱讀教學[J];運城學院學報;1995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