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
【摘要】小學英語教學經(jīng)歷了幾個階段,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再是偏重知識和技能的培養(yǎng),而是進入了英語素養(yǎng)教育階段——以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思維能力為目的,培養(yǎng)的有思想的人而非學習的機器。要培養(yǎng)思維能力,首先要了解思維能力以及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目的及方法。
【關(guān)鍵詞】思維能力培養(yǎng)生疑提問訓練法循序漸進訓練法集思廣益訓練法
從小學設(shè)置英語課程起,小學英語教學從開始注重教學手段的趣味性,過渡到基礎(chǔ)知識的落實,到現(xiàn)在的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經(jīng)歷了幾個階段。目前,許多英語教師以落實和培養(yǎng)學生的基礎(chǔ)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為主,注重生詞、關(guān)鍵句型和課文的運用和掌握,忽略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課堂教學中設(shè)計的活動抑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因此,當代小學英語教學倡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首先要培養(yǎng)思考習慣。能力提高有賴于思考習慣的養(yǎng)成,只有養(yǎng)成凡是都要探究一番,都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習慣,才會在別人司空見慣的事物上發(fā)現(xiàn)其獨特之處。要培養(yǎng)思考的習慣,教師就要在講故事時,誘發(fā)動機,創(chuàng)設(shè)情境。在導入新課時,教師的導入語要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打開思維的門扉,這是教學成功的關(guān)鍵。
其次是訓練思維方法。改變以前以知識為中心的“填鴨式”的學習方式,當學生有了質(zhì)疑的興趣后,教給學生思維方法就很重要了,這有助于學生習慣的養(yǎng)成。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我常常使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一、生疑提問訓練法。在英語課上,我用任務設(shè)疑,用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思維是從疑問開始的,疑問能引發(fā)學生認知上的矛盾,產(chǎn)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從而激發(fā)他們積極地去探索,以解決問題。我在上繪本閱讀故事《Castle Adventure》時,先要求學生們看圖片,了解題目的意思,然后問學生看到了題目后他們想知道什么?一些孩子問:“Who has the castle adventure? (誰會在城堡里冒險)?”另一些孩子問:“What kind of adventure is it? (會是怎樣的冒險)?”還有一些孩子問:“What’s in the castle? (城堡里有什么)?”孩子們一下子就對故事產(chǎn)生了興趣,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隨著故事的展開,學生們知道了是魔法把Gran和三個孩子帶到了城堡里,有三個巫婆在房間里吃喝,一個是black witch,一個是red witch,一個是green witch。讓學生觀察了圖片后,用英語表達出圖片上看到的,我就提問:“What can you see? Who are they? How many witches are there? Are they good or bad? What are they doing? Why can they eat and drink here? Where are the other people? How do Gran and the children save the people in the castle?”由于所提的問題能概括整個故事,因此孩子有了針對性地學習,并且巧用插圖,既訓練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又提高了語言學習效率。
二、循序漸進訓練法。該訓練法對學生的思維非常有用,能增強孩子們的分析思維能力和預見能力。引導學生對故事所給的線索進行合理的推測、想象,把結(jié)果推導出來。在《Daddy Pig’s fun run》這一故事中,學生們先提出“What is Daddy Pig’s fun run? Why is it fun? Why does Daddy Pig run?”等問題,他們通過閱讀故事的開始,知道了學校因屋頂漏水需要錢,豬爸爸來接兒子,了解到這一情況,決定自愿義跑集資幫助學校修復屋頂。小豬佩奇認為爸爸不行,他不可能完成義跑,而豬爸爸卻自認為是跑步專家。隨著故事的展開,孩子們就很關(guān)心豬爸爸能否完成任務。有的孩子認為:豬爸爸不能跑完全程,因為小豬佩奇了解他爸爸。而另一部分孩子認為:豬爸爸提議跑步集資說明他對自己有信心。當學生們讀到了豬爸爸太累太渴,在狗爺爺?shù)钠囆蘩韽S停下來,狗爺爺給了他一根冰棍時,孩子們猜測豬爸爸要堅持不下去了。誰知故事突轉(zhuǎn),一只黃蜂想吃豬爸爸的冰棍,一直跟著豬爸爸跑。豬爸爸為了擺脫黃蜂,不僅跑到了終點,還圍著山頭跑了一圈又一圈,最后他所掙得錢不僅可以修補屋頂,還可以買一輛新校車。雖然故事的結(jié)尾出乎孩子們的預料,但是他們學到了循序漸進的推導方法。
三、集思廣益訓練法。該方法是孩子們在班級里,借助思維大家相互交流,幾種眾多人的集體智慧,廣泛地幾首有益的意見,達到思維能力的提高。在學習故事《Three little pigs》前,學生思考:如果你是狼,你會用什么辦法吃到小豬?孩子們想了很多辦法,有的說:“I’ll write a letter to the pigs. I will say, ‘Little pigs, come to my house and eat some hamburgers.’ (我會寫信給小豬,我會說:“小豬們,來我的家吃漢堡吧!”)”有的要在小豬家門口挖洞;有的要用推土機推掉小豬的房子……他們提出了各式各樣的方法,最后達成一致意見,用寫信誘騙小豬出來。然后我又讓孩子們從小豬的角度去想,如何才能防范狼而不被狼吃掉。
在素質(zhì)教育的形勢下,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唯有培養(yǎng)每個人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談得上真正素質(zhì)提高。
參考書籍:
《決定一生的八種能力》(美)約翰·錢斐九州出版社
《邏輯思維能力與素養(yǎng)》楊武金人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