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靈美
近代畫家蒙德里安畫作相信很多人熟識,他認為“藝術不拘泥于具象的東西,而是要反映出事物純粹的本質?!?016年頒布了《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后,掀起了火熱的核心素養(yǎng)風,核心素養(yǎng)強調的不是傳統(tǒng)的知識技能,而是獲取知識技能的一種能力。李力加老師博客里有關于“視覺造物轉換”新名詞我覺得很在理,“視覺造物轉換本質上就是美術作品的創(chuàng)造與實現(xiàn)行為方式和過程,也可稱為‘視覺物化’。美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方式和過程,就是典型的視覺物化,一個人只要學習美術文化課程,是要明確自己是可根據自己的想法,創(chuàng)造出自己想做的美術作品或其他滿足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這就是學習美術文化的價值所在和學習目的所在?!庇梢陨嫌^點,我覺得美術課堂中的設計教育之任務艱巨,設計課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課程,一場從無到有的變革,一種視覺盛宴。但我們應該認識到,到底什么是設計?設計的本質是什么?我們該帶給學生的是什么樣的設計教育。下面,筆者就談談在實際教學中對于設計教育的一些粗淺理解。
一、設計教育可提升的美術核心素養(yǎng)能力
(1)設計教育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美術表現(xiàn)能力。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人的一生,都在進行解題。而設計正是以一種巧妙的藝術形式解決困擾著我們生活難題。要讓學生明白,我們之所以“設計”,首先是為了解決問題,其次要把問題解決得漂亮。也就是要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并且能夠使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筆者在教授《年年有余》一課魚盤擺魚的設計時,問道“如何讓魚在盤中游動”?
一個魚盤,幾條小魚該怎樣擺才合適呢?有幾種方法?有的學生說“嘴對嘴”有的說“旋轉起來”還有的說“全部頭朝外”…… 為了家里有個漂亮與眾不同的魚盤,孩子們絞盡腦汁,經過一番實踐,一堂課下來,呈現(xiàn)出各式魚盤,散發(fā)著孩子們自己思考的熱情。
孩子們在尋找問題,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過程中,體會到了“設計”的本質和含義,漸漸學會了設計,了解到的設計并不是憑空想象,不是“繡花枕頭”,而是切切實實為了解決人們生活中的問題,目的是在生活中人們可以使用到更美觀實用的物品。
(2)設計教育促使審美態(tài)度的轉變。核心素養(yǎng)五大能力之審美態(tài)度,也是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將實用和美觀相統(tǒng)一,并且有意識地將“設計以人為本”細化成為各類人群的設計,“投其所好”進行設計。這其實也是一種設計心理學的滲透,針對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進行設計,這樣往往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設計不同于藝術,因為設計最終將被廣泛地使用到生活中,并有一定的商業(yè)價值,所以讓孩子們意識到好的設計既兼?zhèn)渌囆g品的美感,同時也是實用的,只有這樣的設計作品才能被大家廣泛接受和喜歡。
(3)設計教育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想能力的途徑。在設計草圖階段,我讓孩子們思考“為誰而設計”,目的是讓孩子們認真思考這類人群的需求,從而找到設計的突破口。孩子們有的為爸爸媽媽設計,有的為同學設計,有的為留守兒童設計。例如:四年級茶香四溢這課,設計茶壺。我們的學生就針對市場指向,給各類買家設計出款式多樣的茶壺。
這樣的為“他人”設計,使我感到,我的教學已經在潛移默化地滲透一種人文思想,好的設計是具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
二、完善設計教育的途徑
(1)欣賞各類作品,萌發(fā)設計意識。“生活本身,就是設計的起源地。而設計,歸根到底就是我們對生活的發(fā)言?!比毡驹O計師原研哉在書中,闡述了設計與日常生活的關系。 為此,為了拓寬學生的眼界,我們要讓學生欣賞到來自生活中的各類作品。比如,在上五年級《適合紋樣》一課,我所帶領學生欣賞的是世界知名品牌的服裝,包,飾品。愛馬仕絲巾是世界最昂貴的絲巾,小小的一塊就價格不菲,而最令人稱奇的是這么小件的物品照樣有大市場,究其原因我想應該是愛馬仕公司所倡導的設計理念,“一條愛馬仕絲巾足以讓任何一件平庸的衣服變得驚艷無比”為此,愛馬仕所有的絲巾都有自己的設計理念,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在課堂欣賞中,首先帶領學生欣賞分析,如,這么傳奇的絲巾的圖案有沒特點?有無組合規(guī)律?在色彩搭配上是否有發(fā)現(xiàn)?聯(lián)系今天的作業(yè),我們也設計一塊絲巾,用自己喜歡的圖案紋樣進行搭配該怎么設計?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課堂設計讓學生在欣賞中逐步領會設計的要領,進而完成設計作業(yè)。
(2)課堂實踐作業(yè),加強設計能力。同是一樣物體各人各看法,觀點不一致所呈現(xiàn)的作品必然不一樣,暫且不說誰好誰壞,我們無非就是通過各種課堂實踐作業(yè),讓學生體驗設計的魅力,鍛煉設計的能力。如,我們書本封面后頁都有條形碼,超市各類商品都有條形碼或二維碼等,結合生活實際來改造條形碼也是一大設計素材。課堂作業(yè)精彩紛呈,學生積極性之高也是筆者所料不及的。
(3)參與各類比賽,提升實操能力?,F(xiàn)在是網絡通訊發(fā)達的社會,經常會舉行一些征集設計類作品,比如,設計標識,會標之類。我們可多鼓勵學生參與。讓學生在實戰(zhàn)中獲取設計的感觀意識,提升創(chuàng)作的美術表現(xiàn)能力。
王安憶在《長恨歌》里這樣描述時尚“那些過時的樣式,過些時間又會變成新樣式。這就是時尚的規(guī)律”。確實,時尚是一種輪回,經典的理論和元素總能一次次地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而設計師就是時尚的造物主,為此,我們小學美術教育更應該加強設計教育,在課改的大潮下,融合各學科的內容,培養(yǎng)孩子們優(yōu)秀的設計意識,提高設計能力,加強藝術與設計的視野。同時,這也是對自我的一種挑戰(zhàn),投身到設計這門海洋中,加強設計類教育學習,能使教學中不間斷的給學生涓涓細流般的知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