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課余與同事交流,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作文教學。的確,提起作文,老師怕教,學生怕寫,這也是一直以來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普遍問題。究其原因,我認為主要是教師教學目的不明,要求過高;課堂教學形式單一,結(jié)構(gòu)僵化;教學階段脫節(jié),訓練無序。而學生處于被動作文,思維受阻;語言積累不足,入不敷出,造成言之無物,有物難言,言而不詳?shù)默F(xiàn)狀。為此,本學期我嘗試根據(jù)二年級學生的具體情況,就文取材,進行多層次、多觸角的作文小練筆,取得明顯實效。
一、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樂于練筆
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奔ぐl(fā)學生興趣是指導練筆的首要條件。生活中,很多細節(jié)往往是在無意中產(chǎn)生的,在這些精彩的瞬間,兒童的感受是比較深刻的,教師要善于捕捉契機,指導學生傾訴自己的感想,在學生熱情高漲的時候指導學生用文字表達內(nèi)心感想。
例如在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詠柳》這首古詩中,詩人看到柳葉細細的、嫩嫩的、排列整整齊齊的,就想到了春風是一把剪刀,裁出了這樣美的柳葉。在教學時,我就引導學生想象:“在作者眼里,春風是一把剪刀,剪出了柳葉。那么,在你眼里,春風又是什么呢?”這樣的想象小練筆叩開了學生的想象之門,放飛了純真的童心,抒寫出他們單純卻精彩的內(nèi)心世界,學生自然興致盎然,創(chuàng)意無限。蘇聯(lián)教育家贊科夫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chǎn)生出豐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和詞語?!彼栽陂喿x教學中,我們要根據(jù)教學需要,滿足學生的表達欲望,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讓學生樂于練筆。
二、靈活安排教材,讓學生巧練筆
郭沫若曾說過:“應該時常練習寫作,寫多了寫得久了,自然也就會巧起來,好起來?!贝迬n先生也說過:“只在作文課上講作文、寫作文,每學期次數(shù)有限,學生練習的機會有限,所得肯定有限,要把練筆輻射到閱讀課上。在閱讀課上,要有練筆的意識和策略,從讀學寫,讀寫結(jié)合?!边@說明小練筆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訓練。但是我認為小練筆的形式可以多樣,不必僅拘于課文練筆安排,只要我們覺得它是有益的,我們就可以自由整合教學資源,進行練筆訓練。
1、精彩處仿寫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兒童都有著天然的模仿才能,對于文本中出現(xiàn)的經(jīng)典、精彩的語段,教師除了引領(lǐng)學生反復誦讀感悟,還要巧妙地抓住這一語言學習的“點”進行練筆,有意識地讓正處于作文起始階段的學生 “依樣畫葫蘆”仿寫同樣方面的內(nèi)容,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積累語言、積淀語感,掌握寫作方法。
如學習了《彩色的夢》一文后,可讓學生模仿練寫排比句:(1)腳尖滑過的地方,____________綠了;____________紅了;____________黃了,黃得____________。(2)我的彩色夢境,有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還有____________。又如《楓樹上的喜鵲》中有這樣一段話:“我看見喜鵲阿姨站在窩邊,一會兒教喜鵲弟弟唱歌,一會兒教他們做游戲,一會兒教他們學自己發(fā)明的拼音字母……”學完這一段,也仿照這樣的句式寫一段話:____________,一會兒____________,一會兒____________,一會兒____________。
2、空白處補寫
有些課文有留白之處,給學生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間。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空白”點,讓學生把文章寫得簡練的地方補充完整,把寫得含蓄的地方補充出來,對文章中意猶未盡的地方進行填充,把作者隱而未發(fā)的意思表達出來,從而更好地理解作者這樣表達的意圖。
如《青蛙賣荷塘》一課中有這樣一句話:多好的地方!有樹,有花,有草,有水塘。你可以看蝴蝶在花叢中飛舞,聽小鳥在樹上唱歌。你可以在水里盡情游泳,躺在草地上曬太陽……教學這部分內(nèi)容時,我問學生:“此時此刻,青蛙可能還會說些什么呢?”讓學生拿出筆把青蛙沒說完的話寫出來,同學們都寫得十分精彩。這樣不僅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還更好地理解了課文表達的意圖。
3、結(jié)尾處續(xù)寫
有些課文的結(jié)尾含蓄,常常會使人覺得言猶未盡,好像故事還沒有結(jié)束,使人浮想聯(lián)翩。這時教師應該因勢利導,讓學生大膽去想象故事發(fā)展下去的結(jié)果應該是什么樣的,讓他們張開想象的翅膀,進行新奇大膽的設想來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如《蜘蛛開店》寫的是一只蜘蛛決定開一家店,他賣了口罩、圍巾,賣襪子時,來了一只蜈蚣,嚇得它匆忙逃回網(wǎng)上。學完這課后,我提出一個問題:“蜘蛛后來會怎樣做呢?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事?”激發(fā)學生想象,讓學生續(xù)寫文章。
4、插圖處再寫
我們小學語文教材里的許多課文都配有生動鮮明的插圖。有些插圖課文中已經(jīng)作了細致的描繪,就無須再寫,有些插圖文中只是寥寥幾筆,如《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這首古詩中插圖上畫的是六月西湖的景色。課文中只用一首詩作了描寫。此時,我就抓住了這個寫“文”的機會,學文后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畫,然后把畫上的內(nèi)容:荷花、荷葉的樣子以及周圍的環(huán)境等仔細描繪出來。通過描寫文章中的插圖,學生更加強烈地感受到六月西湖的美景,而且在把畫變成話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5、有感處抒寫
我們的教材中有許多人文性很強的課文,它通過充滿真情實感的故事內(nèi)容,向?qū)W生傳達著人世間美好的情感,給學生以道德情感上的熏陶。學習這類課文時,在學生的學習達到情感的高潮處,我們可以設計一些小練筆,讓他們把在閱讀中獲得的感悟和積蓄的情感凝結(jié)成文字。
如教學《小毛蟲》一課時,我在學生學完課文后,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寫一寫小毛蟲的成長經(jīng)歷對你有什么啟示 ,從中體會“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規(guī)律,每個人都有自己該做的事情”的道理。
三、及時批閱講評,讓學生有信心練筆。
學生每次上交小練筆后心中總是帶有一絲的期盼。如果教師只是一味讓學生寫而忽視對小練筆的批閱、講評,就辜負學生的信任,極有可能造成他們寫作熱情的喪失。因此,每次的批閱,我習慣于將學生的小練筆分成優(yōu)、良、中三個等級,讓付出了勞動的學生能充分得到老師的肯定,同時也提醒完成得不夠好的學生要繼續(xù)努力。 每次批閱完小練筆后,我都會及時挑選出一些寫得較好的文章、語句來表揚一番,再給學生們讀一讀,讓學生嘗到寫作的甜頭,獲得成功的喜悅和心靈上的滿足。在評賞之中,其他學生也會從身邊同學的寫作中獲得啟示,增強信心,漸漸消除“寫作難”的心理,悟出更多寫作技巧。
四、加強課外閱讀,讓學生提高練筆
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曾說過:“閱讀是寫作的基礎(chǔ)?!睂τ谡n外閱讀,新課標明確要求:“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應不少于145萬字?!钡侨绻麑W生在閱讀過程中,僅僅動了眼和口,卻沒有動筆,那么閱讀的意義從何談起?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就是強調(diào)了寫與讀之間的重要關(guān)系。 富蘭克林說:“空袋子難以直立?!闭n外閱讀的視野更廣,學生思維更開闊,時間也更充足,這時的練筆內(nèi)容更廣泛、更豐富,能充實學生的“袋子”。在學生閱讀了課外書之后,教師應當適時指導學生寫閱讀筆記,或心得體會。這樣才不會使課外閱讀流于形式。而且,每一次閱讀都是心靈的旅行,學生也能從中產(chǎn)生寫作靈感,教師有必要讓學生進行一次練筆。例如,教師引領(lǐng)學生閱讀了《魯賓遜漂流記》這本書之后,可以指導學生想象魯賓遜在島上的生活情景,或者續(xù)寫故事結(jié)尾等等;在學生讀完《少年毛澤東》之后讓學生寫寫自己的感想,借此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總之,小練筆是學生語言積累的小橋梁,流露真情的芳草地,提高寫作能力的大舞臺。只要我們巧妙地抓好“小練筆”,學生最終一定會寫出好的“大作文”。
參考文獻 : 《論語.雍也》 《葉圣陶教育文集》 《郭沫若談寫作》?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