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蘇將哥哥大蘇訴至法院,稱其母親已去世多年,父親一直和其一起生活,由自己照顧,父親去世前寫下遺囑,將一處宅基地院落和數(shù)萬元存款都留給自己繼承。
? 然而,大蘇對這樣的說法并不認可,他對遺囑中的相關內容有不同的理解,因此不同意將遺產由弟弟一個人繼承。大蘇稱,母親去世多年,但母親的遺產沒有進行過分割,院落和存款都是父母的共同財產,父親的遺囑只能處置父親自己的那一半,且該遺囑內容為“誰是照顧我們(夫妻)生命到最后的人,誰繼承我的遺產”,應該理解為附條件的遺囑,沒有明確指定繼承人,“我也對父母進行了照顧,當然也應該有權繼承遺產?!贝筇K說。
? 近日,北京市通州區(qū)人民法院對此案審理后,認定遺囑無效,判決按照法定繼承的規(guī)則由兄弟二人平分房產和存款。
? “遺囑中的‘照顧’是僅包括直接照顧其飲食起居,還是盡了贍養(yǎng)照顧義務都算,指代不夠明確?!狈ü偻ズ笳f,如果理解為僅包括直接照顧其飲食起居的人,父親生前和小蘇夫妻一起居住,那么小蘇為遺囑繼承人,大蘇無權繼承;如果理解為所有盡了贍養(yǎng)照顧義務的人,從雙方陳述分析,小蘇和大蘇都認可對方對父母通過不同方式盡到了贍養(yǎng)義務,那么他們均有權繼承遺產。
? 法官表示,上述遺囑雖然形式上符合自書遺囑的形式,但描述模糊,表達隱晦,可以作多種解釋,難以通過其內容追溯被繼承人的真實意思表示。鑒于遺囑有多種解釋,依據法律規(guī)定,應作出不利于證據提供者小蘇的認定,故認定其父親的遺囑無效,且其母親沒有留下遺囑,應按照法定繼承對相關遺產進行分割,大蘇和小蘇平均分割房產和存款。? ?(摘自《法治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