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舜娟
摘 要:在小學階段閱讀教學是指導學生通過閱讀獲得知識素養(yǎng)和培養(yǎng)語言技能的重要途徑。本文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研究對象,主要探討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意義,并分析了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改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意義;對策
閱讀是小學生通過歷史的長河獲取外界信息,了解人文、了解歷史、了解社會的重要媒介,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生的閱讀提出了具體要求:“培養(yǎng)學生具有廣泛的閱讀興趣,增加閱讀量,同時讓學生通過閱讀加以體驗,使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
小學生正處于知識積累、道德發(fā)展和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而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是學生通過閱讀獲取知識,提高人文素養(yǎng),陶冶情操和培養(yǎng)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如何吸引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而不能離開語言課堂的屬性,這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研究對象,主要探討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意義。本文分析了當前小學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改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對策。
一、小學語文開展閱讀教學的意義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閱讀能力是“掌握知識的技能”,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途徑。閱讀是學生成長的階梯,小學生閱讀教學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學生的健康成長與閱讀活動密不可分,獲取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前提是讓小學生培養(yǎng)閱讀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獲得知識、培養(yǎng)性情、汲取營養(yǎng)和前進的力量。閱讀是獲取信息的橋梁,是學生豐富的精神食糧,是學生成長的新動力?!吧钪胁皇侨鄙倜?,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而閱讀真正能給學生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小學教師的閱讀教學觀不適應新課標要求
新課程改革正在逐步改變舊的教學觀念,認識新課程標準,重新定位教師的角色,教師從課堂的主宰者變成了教育的引導者。但是,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小學閱讀教學中仍存在一些舊觀念和教學習慣。在漢語閱讀教學中,一些教師對教師角色的變化有片面的理解,往往是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他們簡單粗暴地把課堂交給學生,教學思想隨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不斷調整。教師過分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和主動性,夸大學生的自主學習。把“一言堂”變?yōu)椤胺叛蚴健睂W習,教師失去了真正的指導作用。教師面對教材的更新和思想的創(chuàng)新,有的甚至已經(jīng)迷茫了,無法準確地把握教材中閱讀教學核心,無法準確了解課堂閱讀教學的本質、目的和任務,完全系統(tǒng)地掌握教材也是不可能的,容易或準確地控制教室,甚至解決學生的閱讀問題都不容易。
(二)小學生對閱讀學習興趣索然
新課程理念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和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閱讀教學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過程。然而,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老師的指導和方法不當,學生興趣索然,對于閱讀更像是在應付任務。教師應營造一種教育環(huán)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課堂上,學生被動地配合教師提出的問題,沒有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懷疑。在小學教學中,教師經(jīng)常提前設計問題和答案,以完成課堂閱讀教學。在教學中,教師只引導學生如何回答自己的問題,而忽視學生的獨立閱讀和自主學習。教學中沒有充分讓學生自主“動起來”,學生沒有學習興趣,學生語言閱讀的有效和積極發(fā)展無法實現(xiàn)。在不完整的素質教育下,學生不喜歡閱讀課外書。閱讀成為課堂學習的任務,學生對課堂外閱讀失去興趣。
三、提高小學閱讀教學效率的對策
(一)樹立科學的閱讀教學觀
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小學生的健康成長與閱讀活動密不可分。閱讀是個人積極獲取知識的學習過程,是知識的內化和轉移。閱讀是一種自我學習和自我提升的過程。知識的轉移和能力的培養(yǎng)是相互補充的兩個方面。在學習和掌握單詞和句子的過程中,學生對文章的意義有潛意識的理解,在學習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形成了閱讀能力,并獲得了人文的影響。
(二)提高小學生閱讀學習的積極性
1.讓學生了解閱讀中的“讀”。讀,是語文教學中學生理解課文的主要方法。葉圣陶先生對此有著精辟的見解:“無論怎樣讀,起初該用論理的讀法,把文句中一個個詞切斷,讀出它們彼此之間的關系來。又按各句各節(jié)的意義,讀出它們彼此之間的關系來。
“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古人曾有:“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的學習古訓,可見古人在學習中對于讀是多么重視。這充分地說明讀是的學生學習語文最基本、最直接的方法。
2.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語言教學中,我們將重點關注學生感興趣的主題和急需的知識點,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一直是語言課堂的焦點?,F(xiàn)代語言觀要求學生從生活中學習漢語,學習漢語知識,最終為學生的成長服務。閱讀過程是與歷史對話的過程,即與名人交談的過程,并獲得了豐富的人文素養(yǎng)。小學語文教學應充分發(fā)揮自然與人文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將語言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豐富多彩的生活知識,提高語言綜合能力。
3.加強學生的閱讀訓練。在課堂上,對于抒情性較強的散文,可以讓學生自主閱讀,對文章中自己特別喜愛的部分作出反應,確認自己認為特別重要的問題,作出富有想像力的反應甚至是“突發(fā)奇想”;教授說明文時可以通過文章找出作者所說明對象的特征;教授議論文時,通過閱讀,找出作者的論點,將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作者的意圖進行比較,為文章的內容和表達另作設計等等。通過這些手段,讓學生自主探索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在課堂上充分的訓練。
閱讀,對于學生學習有著重大的影響,閱讀可以讓自己積累詞匯,擴大視野,提高思維。在閱讀中,學會關注、關愛,學會表達自我的認知,學會糾正自我的不足,在閱讀中掌握更多生活的素材,長其才,增其智。
參考文獻
[1]許友東.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J].華章,2015(21).
[2]柏榜秀.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創(chuàng)新,2016(10).
[3]周云.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教師年,2015(11).
[4]張淑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體會[J].硅谷年,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