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碧紅
《英語課程標準》強調教學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盡量真實的語言情境,組織具有交際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為培養(yǎng)孩子們的學習英語的主動性,教師的主導性全在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教學中,我是這么做的。
一、營造英語學習氛圍
1.課堂英語化。學生學習英語缺乏英語語言環(huán)境。這就要求老師盡量用英語組織和進行教學,給學生提供濃厚的英語語言學習氛圍。從第一節(jié)課起,我就開始使用英語課堂用語。以后每節(jié)課堅持循環(huán)使用,并逐漸增加句數。這樣經過日積月累,學生就基本聽得懂簡單的課堂用語,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為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教學表情化、動作化。學生的英語思維空間有很大的局限性,怎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聽說英語,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中作到表情化、動作化。通過老師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來演示、說明教學內容,即以姿勢說話。如教listen這個單詞時,我就以手半握拳放在耳后,同時做傾聽動作。反復幾次后,只要我半握拳手放耳后,學生便心領神會。經過同樣的訓練,只要我雙臂合攏輕輕向上抬起,學生便知是whole class齊讀。這樣節(jié)省了教學時間,加大了學生聽說英語的練習密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3.生活常規(guī)英語化。小學英語一周三節(jié)課的教學,從時間量的角度來說,確實少得可憐,學生需要掌握的語言量大,而運用語言的機會少。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從語言發(fā)展的需要,人文關懷的角度,大范圍、多層次地創(chuàng)設學習英語的氛圍,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習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二、教學手段多樣化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方法的優(yōu)劣,對能否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關系很大。外語教學的實踐性強,針對小學生喜說愛動、爭強好勝、善模仿等心理特點,開展各種形式的學生活動,使學生的大腦皮層始終處于興奮狀態(tài),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1.玩中學,在游戲中學有所得。游戲是一種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好方法,尤其是低年級英語教學的基本活動。靈活運用各種游戲,可以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不但鼓勵學生玩,還組織學生玩,和學生們一起玩,引導學生玩得有意義。
2.歌中練,在歌聲中鞏固所學知識。小學生生性活潑、愛唱愛跳。針對這一特點,每一堂課我都利用或編寫了與學習內容相符的歌曲或歌謠(chant),并加以動作表演。如在學習表示小動物的單詞時,每一種動物配上其叫聲,和著錄音節(jié)拍,再加上學生們繪聲繪色的表演、夸張的語氣,使學生在活潑歡快的氣氛中自然地獲得了英語
知識與技能,開闊了視野,發(fā)展了智力,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
3.畫中樂,在涂﹑畫中體會學習的樂趣。低年級學生情緒活躍、開朗,具有穩(wěn)定性、專一性差的年齡特點,因此在教學中我不僅僅鍛煉學生的“動嘴說”,還讓學生“動手畫”,如用水筆涂風景,用簡筆畫小伙伴,用線條連單詞,用毛線裝飾小動物卡片等等。學生們在涂、畫中,與同伴團結合作,相互交流,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
三、現代教育媒體的妙用
在教學中,應該利用VCD、電腦等現代教育媒體讓教科書動起來、發(fā)出聲來,使“活”的教科書震撼學生的心靈、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學習“What’s this?”、“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等句型時,我運用了“望子成龍”系列教學軟件中的“英語樂園”。這套軟件創(chuàng)設了“在森林中”、“在動物園”、“在學校里”、“在家中”等十大場景,在每一場景中,多媒體技術顯示出其巨大的優(yōu)越性,被牢地吸引住了學生的注意力。
四、評價手段的有效使用
學習的成功體驗無處不在,在于經過努力而獲得成功。課堂中有組間比賽,角色扮演等比賽,老師可以通過不同的形式對孩子們進行點評和表揚,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培養(yǎng)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