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語:
青石板,石板青,
青石板上掛明燈。
明燈明燈多少對,
一對一對數(shù)不清。
(謎底:星星)
這童謠一般的謎語,讀起來朗朗上口,引人無限遐思。它的謎底是夏夜最多見的星星。
謎語,是中國民間一種源遠流長的文字游戲。小小謎語里,藏著知識、智慧和機巧,深得人們的喜歡。每年正月十五猜燈謎就是我國的傳統(tǒng)習(xí)俗。
謎語起源很早。春秋時,荀子作《蠶賦》,通篇不見蠶字,被南北朝時梁人劉勰[xié]看作是謎語的開端。然而,據(jù)專家們研究,中國謎語最早在商代民歌中已見端倪。到春秋戰(zhàn)國,已成為許多人表現(xiàn)自己才智的一種手段?!秶Z·晉語》中說:“有秦客廋[sōu]詞於朝,大夫莫之能對也?!薄皬C詞”是謎語的古稱,這句話說的是,一位秦國的使臣在晉國的宮廷中說了一個謎語,就連晉國的大夫(官員)也猜不出來。這位使臣一定感到很驕傲。
三國魏時,“謎語”替代了三國前所說的“隱語”和“廋詞”。從三國時期經(jīng)南北朝、隋唐,一直到宋代,謎語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謎語的發(fā)展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文人學(xué)士們編制的,語言典雅,知識淵博;另一類是老百姓在民間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為對象,用口頭俗語編制的,這些謎語類似民謠,充分顯示了民間樸實的智慧和情趣。
三國時的曹操、嵇康,南朝的沈約,唐代的虞世南等,都是歷史上有名的謎家。相傳曹操當(dāng)丞相后,修建相國府,修好后主事的請曹操去看。不料曹操看后,一言不發(fā),只在大門上寫了一個“活”字。眾人不解其意,面面相覷。主簿楊修是個足智多謀的人,他笑道:“門中活,闊也?!痹瓉碡┫嘞娱T太大了。主事的恍然大悟,于是立刻令工匠把門改小,曹操見了,果然大喜。宋代,我國出了很多制謎的名人,如赫赫有名的蘇軾、王安石、呂蒙正、姜夔[kuí]等。相傳王安石很愛制作謎語,他的字謎“目字加兩點,不作見字猜”(賀) ,“貝字欠兩點,不作目字猜”(資) ,被人們視為杰作?,F(xiàn)在人們熟悉的燈謎,也出現(xiàn)在宋代。燈謎也叫“燈虎”,就是春節(jié)、元宵節(jié)等節(jié)日寫在花燈上的謎語。
謎語發(fā)展到明代,出現(xiàn)了謎格。所謂謎格就是謎語的格式,現(xiàn)在常用的謎格有:會意格、拆字格、求凰格、卷簾格、諧聲格等。
謎語由謎面和謎底組成。謎面一般多用甲事物譬喻、影射、暗示乙事物,形象地描寫出事物的特征。以物喻人,以人喻物;以生物喻無生物,以無生物喻生物;以具體事物喻抽象事物,以抽象事物喻具體事物,均是通行的比喻方式。
我國謎語經(jīng)過兩千年來的發(fā)展,種類越來越多,如字謎、詩謎、詞謎、曲謎、畫謎、印章謎、人名謎、地名謎、數(shù)字謎、故事謎、花草蟲謎……謎語取材十分豐富,上至日月星辰,下到山川湖海;大到人畜舟車,小至蝦蚤芝麻;廣到人事天象,狹至一字一詞,無一不可入謎。謎語的特點是精練、形象、生動,常常三言兩語就抓住事物的特征,融豐富的知識于游戲的情趣之中。
優(yōu)秀的謎語就像優(yōu)秀的詠物詩,能調(diào)動比喻、比較、擬人等各種藝術(shù)手段,生動、簡練地刻畫出事物的特征,富有詩情,富有美感。許多謎語其實就是優(yōu)美的民謠、兒歌,節(jié)奏明快,韻味十足。少年兒童在猜謎游戲中,能感受到語言的妙味,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