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燕
【摘要】 ?教育工作中,教主要體現在知識的傳遞和滲透上,而育則體現在對學生開展的道德約束上。所以,學科教學既要注重知識的滲透,更要注重道德品質的塑造,要讓學科教學實現知識和規(guī)范并軌,素養(yǎng)與品德同步的教學效果。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現小學語文教學和學生品德教育的結合展開了論述,提出了幾點見解和思考。
【關鍵詞】 ?小學語文 品德教育 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23.2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3-155-01
一、教學延伸,提升學生道德認知
品德教育在學科教學中的滲透,既要與學科內容相關、切實能夠讓道德資源優(yōu)化學生的道德認知,又要防止喧賓奪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教學內容并挖掘相關的德育資源,讓學生在語文學科的學習中優(yōu)化自己的道德認知,讓自己學會明辨是非,判斷對錯。例如,在《刻舟求劍》這一則寓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寓言內容思考:文章中的主人翁為什么最終無法找到自己的劍?他犯了怎樣的錯誤?你能說出你在本篇文章的閱讀和學習中,有哪些收獲?在以上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意識到:我們在生活中不能受定式思維的影響,應當學會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由于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fā)展變化,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當考慮到這種變化,適合于各種變化,才能實現機智應對生活中的各種變化。再比如,在《揠苗助長》這一節(jié)內容的教學中,教師也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在自己的生活中,是否存在揠苗助長的現象?揠苗助長的故事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發(fā)呢?通過如上教學問題的設置,教師引導學生延伸思考,分析故事中的哲理對自己的實際生活的啟發(fā)和思考,這種方式的教學讓學生的道德認知得以優(yōu)化,學生也就會辯證分析看待自己的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小學生正處于道德發(fā)展的初期階段,此階段的品德教學認知也就指導著學生的行為,更讓學生把握生活的智慧,學會機動、靈活地解決生活化問題,應用道德認知規(guī)范、約束自己的行為。
二、情感助力,催化學生道德情感
語文教學資源中,大量文章都是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色彩,濃厚的情感色彩容易讓學生受到精神的陶冶、心靈的洗禮。對此,結合學科特點,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發(fā)揮情感的動力作用,讓情感催化學生的認知,陶冶學生的心靈,讓學生的道德認知順利轉化為學生的道德行為。例如,在《撈鐵?!愤@一節(jié)內容的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認識鐵牛之“重”,幫助學生認識應用常規(guī)方式撈鐵牛的難度,教師可以先通過直觀圖片的方式幫助學生認識。隨后,教師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細節(jié)分析和整體感知,引導學生將懷丙撈鐵牛的步驟和方法總結并呈現出來,以輔助學生理解,讓學生體驗到懷丙在撈鐵牛時所利用的自己的智慧,巧妙解決了這一難題,從而由衷地產生對其的欽佩之情。在這種情感的驅動下,學生也將在潛意識中建立向懷丙學習的傾向,開始學會靈活應對生活中的問題,發(fā)揮自己的機智去解決生活化問題。再比如,在《0的突破》這一篇文章的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體驗許海峰為國爭光的這一偉大事跡,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教師在教學中便可以通過資源挖掘和視頻教學等方式組織開展教學活動。在教學中,教師首先可先向學生滲透中國與奧運之間的淵源,讓學生了解中國奧運史上52年的屈辱歷史,從背景的感知中了解許海峰在這一時刻射中10環(huán)時的重大意義,體驗到這在中國歷史上是一掃中國奧運史陰霾的時刻。為了進一步拓展學生認識,教師還可以將許海峰在射中10環(huán)時的視頻呈現給學生,讓代表著中國形象的國旗在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冉冉升起,讓學生在直觀視頻的觀看中,受到視頻資源的感染,讓自己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從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閱讀文章并分析文章中對許海峰第一次射擊時的情景,引導學生分析探索:在這時刻,你體驗到了怎樣的氛圍?感受到許海峰是怎樣性格人?為什么文章到最后提出:這是中國體育史上偉大的一天?在以上背景滲透和直觀視頻呈現的基礎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油然而生,國家榮譽感隨之建立。
三、細節(jié)辨析,增強學生德育體驗
在語文學科的學習中,文章中大量思想的傳遞和情感的滲透是通過細節(jié)描寫的方式含蓄地傳遞給讀者的,要求學生學會通過細節(jié)的分析從中挖掘出有用的德育資源,從而凈化自己的心靈。對此,教師在教學中便可以通過細節(jié)辨析的方式組織開展教學,讓教學起到“窺一斑而知全豹”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文天祥》這一篇文章的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認識文天祥誓死維護國家的愛國主義情感,教師引導學生精讀文章并思考:你從文章中的哪部分感受到文天祥熾熱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的?請你畫出相應的語段或者是詞語,并對其進行分析解讀。在問題設置后,有學生提出:文章中“文天祥鄭重地說”,體現了文天祥對面對國家的尊嚴和領土完整的維護問題上,其堅決的態(tài)度,體現出文天祥的堅定的愛國主義精神。再比如,在“面對這些花言巧語,文天祥無比蔑視,他堅定地回答”中的無比蔑視、堅定等詞語,也體現了自己特別輕視外界誘惑,立場堅定、不動搖的性格特點,體現了文天祥錚錚鐵骨和忠心耿的崇高精神。受這種個人精神文化的影響,學生在細節(jié)辨析中受此影響,其道德品質也隨之升華,學生的道德品質也受到“榜樣”的力量的影響,得以優(yōu)化。
總結
基于語文學科資源豐富且情感色彩濃厚的特點,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品德教育能獲得更佳的效果,這也是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得天獨厚的教學優(yōu)勢。對此,小學語文與品德教育的融合時,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延伸、情感助力和細節(jié)辨析等方式組織開展教學,以獲取更好的學習效果,促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成效。
[ 參 ?考 ?文 ?獻 ]
[1]代芳芳.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9,3(04):187-188.
[2]陳璐璐.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名師在線,2018(22):39-40.
[3]邢曉蘭.小學語文誦讀融合品德教育實踐探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