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芬
課外閱讀作為課內(nèi)閱讀的延伸和補充,極大的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學識。課外閱讀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諧發(fā)展是件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古代著名的教學家朱熹曾經(jīng)指出:“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唐代詩人杜甫的詩句更是婦孺皆知:“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睙o不強調(diào)了多讀書廣集益的好處。近代文學家魯迅先生也曾號召青少年要讀各家名著,博采眾長?!读x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彪S著課程的改革,小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占據(jù)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yīng)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fā),努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自覺能動性;積極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閱讀成為陪伴孩子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成為其塑造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渠道。
一、課外閱讀,興趣激發(fā)是前提。
教育心理學研究認為,學習興趣是對學習對象認知的傾向。好奇心是學習興趣的根源,求知欲是學習興趣的主要表現(xiàn),學習興趣有利于形成學習的良性循環(huán)。閱讀興趣是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理,加以循序漸進的誘導,調(diào)動他們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帶動他們進行課外閱讀。這樣,就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和閱讀的積極性,有利于幫助他們獲得成就感和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形成學習的良性循環(huán)。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配以一些與故事相關(guān)實物、圖畫或者小物品作為導線和獎勵更能激起學生的主動性。例如,我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時,我在總結(jié)環(huán)節(jié)展示了幾個海底貝殼的實物,并對學生說,明天如果有誰能說出有關(guān)于西沙群島的其他方面的知識,我將獎勵他一個小貝殼。第二天,孩子們有的介紹了西沙群島里的其他海洋物種,有的介紹了關(guān)于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氣候特點,還有的向大家展示了西沙群島不同季節(jié)、不同景色的照片、圖片等。通過這種合理的誘導,學生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求知欲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去閱讀相關(guān)的課外知識而尋找答案,獲得成就感并增強個人的自信心。學生的閱讀興趣就這樣被不知不覺地激發(fā)出來了。
二、課外閱讀,方法指導是必須。
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還處在閱讀的起步階段,缺乏一套科學地閱讀方法,導致閱讀沒有起到實質(zhì)效果。針對這一情況,我注重在閱讀過程中,教給學生基本的閱讀方法。低年級的時候,我指導學生圖文結(jié)合,閱讀書本,同時指導他們每閱讀完一個故事或一篇文章,就嘗試著把內(nèi)容講給自己的父母或同學聽。到了高年級,我就教給學生閱讀的五個步驟:讀、查、思、注、摘。拿到一篇讀物,首先必須要認真的初讀一遍,可以是默讀或朗讀。初讀之后,再進行第二遍地細讀。在細讀的過程,告訴學生要專注其中,感受情節(jié),捕捉文章信息。通過工具書解決難懂字詞的意思,深思重點語句的含義,體驗角色所處的環(huán)境,感悟文章傳達的思想內(nèi)涵。在此基礎(chǔ)上動動筆墨,把自己的所感所思做一些批注。最后,把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摘抄下來,平時多誦讀積累,并把這些語言文字的精華融入到寫作實踐中。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以上讀書方法,我經(jīng)常利用早讀或午讀的時間,和學生共讀一本書,共品一個精彩片段,手把手地教學生如何讀書、如何弄懂詞語意思、如何用各種各樣地記號圈畫出文章中的佳詞妙句、如何把握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和主題思想……就這樣,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我的孩子們都能嫻熟地掌握這些基本的閱讀方法,所看的每一本書上,都布滿了圈畫、筆記,學生們的積累本也已經(jīng)是換了一本又一本了。
三、課外閱讀,層次定位很關(guān)鍵。
當學生擁有了探索新知識、閱讀新書籍的欲望,掌握了基本的閱讀方法之后,接下來就是閱讀書目的選擇了。由于小學生的閱讀量不多,閱讀面窄,同時缺乏辨別書本好壞的能力,常常對書本“來者不拒”,使一些不適宜書籍乘隙而入的情況不勝枚舉;或者,有的學生往往會對某方面如繪畫和《爆笑校園》等書籍有濃厚的興趣。針對這一情況,我們老師老師要因材施導,針對不同學生的年級和興趣愛好給予不同的定位指導,推薦一些較好的相關(guān)圖書給他們。一二年級的學生年齡小,識字量還不是非常多,這時我就推薦孩子們閱讀一些具有配圖的小故事或者動畫片的配圖故事等繪本讀物,例如:國內(nèi)孫幼軍的《一年級的小豆豆》、《小豬唏哩呼嚕》系列,鄭淵潔的《舒克貝塔歷險記》等;國外的有《猜猜我有多愛你》、《小王子》、等……三、四年級的學生喜歡看帶有小故事性的文章,可讓他們看《一千零一夜》、《成語故事》、楊紅櫻校園系列、笑貓系列等;五、六年級的學生開始喜歡讀一些名著及內(nèi)涵深刻的作品,我便推薦他們閱讀曹文軒的純美小說系列,如《草房子》、《青銅葵花》等;沈石溪的動物小說系列,如《狼王夢》、《最后一頭戰(zhàn)象》等以及《水滸傳》、《三國演義》、《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國內(nèi)外名著。當然,同一年級的學生之間在能力、閱讀喜好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如女生喜歡故事性的書籍,而男生喜歡科幻、體育等內(nèi)容的一些書籍,這就要求我們老師一定要有針對性的推薦書籍,既能滿足孩子的閱讀喜好,又能讓學生閱讀到健康有益的書籍。
四、課外閱讀,展示評價不可少。
教育評價具有導向、激勵、診斷、交流等功能。由于課外閱讀內(nèi)容的不確定性和效果的內(nèi)隱性等特點,對各項指標進行量化操作,比較困難。因此,把它與平時的常規(guī)要求和開展活動結(jié)合起來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在我的班上,我每兩周進行一次閱讀匯報交流,交流課上,學生可以盡情講述自己印象深刻的故事或片段,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和感受,誦讀最感動自己的篇章;每一個月檢查一次學生的閱讀積累本,并評選出每月的“積累之星”;每次的作文批改中,我都會圈出學生作文中的好詞佳句,并在作文講評課上一一展示、表揚,評出每期的“運用之星”。學期結(jié)束,我還會針對學生一學期以來在閱讀方面的整體表現(xiàn),評選學期“閱讀之星”。同時還不定期地進行課外閱讀知識競賽、課本劇表演等活動,對學生的每一點收獲、每一點進步都給予及時的、激勵性的評價,讓學生體會到閱讀的收獲之甜,從而幫助學生在閱讀的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寬廣!
“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蔽覀儜?yīng)該讓書籍的陽光照亮學生的生活,用書籍的翅膀帶動學生的智慧,用書籍的濃厚底蘊塑造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與書為友,和孩子同讀,伴孩子成長,讓孩子徜徉在書的海洋中,在書的海洋中去積累語言,親近母語,陶冶情操,讓一路書香陪伴陪伴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