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麗君
一次作文課上,“你們喜歡作文嗎?為什么?”這個問題讓我和同學們?yōu)橹钏??!拔液芟矚g,因為它能抒發(fā)情感,生活中說不出來的話,能在作文中寫出來,比如說對親人的愛、對家長的不滿……”;“我也喜歡,因為我寫得好,得到了家長和老師的贊賞。”喜歡作文的孩子不多,聽到更多的是作文給他們帶來的困擾。“老師,我每次寫作文都覺得沒什么內(nèi)容可寫?!薄袄蠋煟矣胁牧舷雽?,但不知道如何表達?!薄袄蠋?,我覺得作文太麻煩,不愿意寫。”“作文、作文,聽見頭疼”的感嘆,讓作為他們老師的我,也深感困惑和擔憂。如何使作文教學化“難”為“易”,讓學生快樂習作,并能通過習作傳遞信息,抒發(fā)情感,大膽想像呢?
一、要求不能過高
要求過高,學生舉步維艱。習作教學中長期存在揠苗助長、要求偏高的現(xiàn)象。
小學生習作不是一氣呵成,而是在慢慢摸索,沒有哪個學生一教就會,一學就成,不可能個個都能長篇大論,滔滔不絕,更不可能將來個個都成為大作家、大文學家。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偏低,因為他們是在不斷地接受新的生字、詞語、句子、句型、手法……然后再學著運用所學知識為自己的習作服務。作為教師的我們不能要求你所有的學生寫的作文多么完美、多么有韻味。我的觀點是讓學生自由表達、說真話、抒真情,把一件事寫清楚、寫完整就行了,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評價孩子的作品,不要讓學生的作文變假、變大、變空,也不能因為我們對他們習作要求的偏高,讓孩子們對習作沒了興趣、失去了信心。
二、先扶再放
對于剛剛學習寫作的學生來說,不知如何下手,所以這就要求我們要一步一個腳印地扶著他們走下去,該怎么扶呢?教研室張老師的幾條經(jīng)驗之談讓我和學生們都受益匪淺。經(jīng)驗一:“三九”也就是“三段九句話”。一篇文章至少要有三個段落,全文至少要有九個完整的句子。至于這三個段落,第一段就是簡單的開頭,寫一個完整的句子;第二段就是具體的內(nèi)容,寫七個完整的句子;第三段就是結(jié)尾,寫一個完整的句子。這就是“三九”。我們可以形象得給學生畫一條魚,魚有三部分,有魚頭、魚身和魚尾。我們的文章就像一條魚。這樣簡單的話語、形象的比喻讓學生了解了習作的基本方法和文章的基本結(jié)構。經(jīng)驗二:“開頭肥不得、中間瘦不得、結(jié)尾虛不得”。這句話讀起來朗朗上口,像個順口溜,而且特別生動。這句話又讓學生對習作的認識有了進一步的提高。部分學生的作文頭重身子輕,掌握不了重心。這句話讓學生知道開頭要簡潔,中間要具體,結(jié)尾要有意義。經(jīng)驗三:“明、清、好”。這是寫好作文的三個臺階,要讓學生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進步,先把作文寫明白,再把作文寫清楚,最近把作文寫好。這句話告訴學生寫作文不要急,一步一步地來,別想一步登天。這就告訴老師和同學們,習作要腳踏實地地寫好每一篇文章。這幾條經(jīng)驗之談讓我們在作文教學中收到了實效。
在習作方法上有了認識,現(xiàn)在就要寫了,如何運用書面語言把自己想說的話寫出來呢?記得還是張老師的那堂課,一篇寫景作文的教學,學生對寫景這樣的作文都不是很擅長,老師在啟發(fā)他們的思維,寫哪里呢?有一名學生說寫我們的操場,這個提議得到了很多同學的贊許。因為我們學校的操場是九江市小學中最好的操場,原因就是它是小學中唯一的人工草坪操場,學生們都以有這樣的操場感到高興和自豪。張老師以學生為出發(fā)點,以學生的生活寫他們的感受,帶著學生寫這個操場。說起來好像有很多話要說,但到底該怎么寫呢?從開頭開始,用“三九”法,由學生說開頭的一句話,師引導可以抒發(fā)你對操場的情感,也可以開門見山地介紹操場?!拔覑畚倚5牟賵觥薄拔覀儗W校有一個人工草坪操場,我們喜歡在上面嬉戲玩?!钡鹊?,張老師一步步地引導,同學們不停地修改,讓句子一個比一個具體,一個比一個完整。然后把最滿意的一句聽寫在同學們的作文本上。這樣做,讓學生心中有底了,知道如何寫好一句話,中間的部分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寫靜態(tài)的操場,寫動態(tài)的操場。就這樣先扶后放,減低了作文的難度。
三、指導觀察
觀察是學生獲得作文材料的主要來源,也是寫好作文的基礎和前提。觀察練筆范圍廣,形式多,它對學生認識事物、增長知識、發(fā)展智力有著深遠的意義。
教給觀察方法,要選擇好觀察對象。我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寫起,如書包、儲蓄罐、小玩具等,讓學生知道觀察要有目的,有重點,有順序。
以“文具盒”為例,我在指導觀察中,引導學生學習觀察方法。我先提出問題,讓學生按從外到里的順序,仔細、具體觀察文具盒的特點,以詳細描述文具盒的形狀、圖案、內(nèi)部結(jié)構和作用為例,指導學生自覺地、有目的地從一般的“看”上升到真正的觀察,幫助學生把個別、部分的認識以綜合,把各部分連起來說。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觀察方法,就能舉一反三。
本學期我不管是在課文教學還是習作教學中,我都重視指導學生觀察圖畫、觀察生活。如《桂林山水》的教學之前,我指導學生觀察插圖,一要按順序、二要抓重點、三要發(fā)揮想象。在教師節(jié)到來之際,我布置了一項觀察作業(yè),觀察同學們?nèi)绾螒c祝這個教師節(jié)。這兩項任務的完成目的是指導學生寫一篇關于為慶祝教師節(jié)的看圖寫作。學生的這篇習作因為有著很好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寫得很生動,很有特色。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學生通過觀察情境,周圍世界鮮明生動的形象、色彩、聲音,連同學生的情致就會久遠地保持在學生的記憶里。這正是作文——“有話要說”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倉庫。
四、激發(fā)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行為是由動機引起的,動機又分外在動機和內(nèi)在動機,只有內(nèi)在動機才能產(chǎn)生積極的學習活動。小學生“要我寫”是外在動機的表現(xiàn),“我要寫”是內(nèi)在動機的反映。作為老師應從小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層層遞進,步步深化,有效地激發(fā)他們的內(nèi)在動機。
在作文教學中,我試著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產(chǎn)生想寫的欲望。在一次作文教學之前,我非常大方地扮起了小記者,由于角色的變換,引起了學生的注意,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你好,現(xiàn)在幾歲了?”“11歲”“你的童年過得快樂嗎?”“快樂”“還記得一些有趣的事情嗎?能給我們講講嗎?”“記得那是我5歲的時候,我把牙膏當糖吃了。”“還記得當時的情景嗎?”學生給我們繪聲繪色地講起來了,也博得了同學們的掌聲。學生們在接受采訪時都特別開心,聽的學生也覺得很有趣。接下來的寫也就不被動了。學生們都很高興地記途著自己的童年趣事。
五、批改有法
“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我認為這句話有它一定的道理。中高年級的學生由于能力的提高,我們應該教給他們方法,鼓勵學生自批自改、互批互改。修改習作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其權利是學生的,不是你老師的,老師只是一個建議者,有些老師把學生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學生自己的東西得不到肯定,使學生失去了寫作的自信心。習作的修改應以學生為主,教師教給學生修改的方法,使用一些激勵的手法,鼓勵學生對自己的文章進行反復修改,老師對學生的每次修改都要給予肯定和表揚,讓他們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修改自己的習作。同學之間的互改,要讓學生互相找出對方的優(yōu)點,比如說好的創(chuàng)意,好的手法,好的句子,好的詞語。其實在修改別人的作文時,自己也獲得了提高。教師對學生作文的批改,最好采用面批的形式,不要以老師那種高高在上的語氣,要以朋友的心態(tài),對學生習作中的主要毛病提出修改建議,讓學生樂于接受,自己去改。
作文教學確實是一道難題,但我們有能力攻破這道難題。我想:只要我們每位教師都在作文這道難題上多鉆研,多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多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一些素材,讓學生想寫、樂寫、會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