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閱讀下面的詩,完成下列問題
飲湖上初晴后雨
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1.詩中“西子”是指_____________(人名)。
2.下列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第一、二句,先講晴天“好”,后講雨天“奇”,語意必有矛盾。
B.把“西湖”比作“西子”,表明西子的美麗,故西湖又稱西子湖。
C.“淡妝濃抹”是描繪女子的打扮,與西湖的美麗景色無關(guān)。
D.此時抓住西湖夏季時晴時雨的特征,描繪西湖在不同天氣下的別樣風(fēng)姿。
(二)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問題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fēng)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
3.以上文字選自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釋文中畫線的句子。
日星隱曜,山岳潛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寫出作者與選段中“遷客騷人”覽物之情的不同情懷。
(三)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問題
呂文穆公蒙正以寬厚為宰相,太宗(宋太宗趙匡義)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鑒,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獻(xiàn)以求知。其弟伺間從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過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復(fù)敢言。聞?wù)邍@服,以為賢于李衛(wèi)公(唐代賢臣李靖)遠(yuǎn)矣。蓋寡好而不為物累者,昔賢之所難也。
6.解釋下面的加點(diǎn)詞
呂蒙正以寬厚為宰相(? ?)
其弟遂不復(fù)敢言(? )
7.對于文中畫線句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 。
A.像呂蒙正這樣沒有特別嗜好而又不為物欲所累的人,古代賢者也不易做到。
B.像呂蒙正這樣沒有特別嗜好而又不為物欲所累的人,可惜圣賢也不易做到。
C.像呂蒙正這樣沒什么愛好而又不被什么東西累到的人,古代賢者也很難做到。
D.像呂蒙正這樣沒有什么好處而又不被物欲所拖累的人,古代賢者也很難做到。
8.下列對“公笑曰:‘吾面不過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呂蒙正對朝官家藏古鏡能照二百里的荒誕言論的嘲諷。
B.呂蒙正認(rèn)為鏡子能照二百里對于自己來說沒必要,因而拒絕。
C.呂蒙正此話既是對朝官言論和做法的嘲笑,也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
D.呂蒙正的語言已表明了其為官的準(zhǔn)則,所以“聞?wù)邍@服”。
9.這個故事寫出了呂蒙正
的性格特點(diǎn)。
(四)閱讀下面李白的兩首詩,完成下列問題。
【甲】渡荊門送別
渡遠(yuǎn)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乙】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①
醉別復(fù)幾日,登臨遍池臺。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②。
飛蓬各自遠(yuǎn),且盡手中杯。
【注釋】①杜二甫:即詩人杜甫。②徂徠:山名
10.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甲】頷聯(lián)寫景,其中一“隨”一“入”以游動的視角寫出了渡過荊門進(jìn)入楚地的壯闊景象。
B.【甲】頸聯(lián)描繪了“水中映月”和“天邊云霞”兩幅圖畫,巧妙地融進(jìn)了作者初次見到平原時新鮮、欣喜的感受和體驗。
C.【乙】尾聯(lián)以“且盡手中杯”結(jié)束全詩,干脆有力,充滿豪放不羈和樂觀開朗的情調(diào)。
D.【乙】詩用語絢麗飄逸,融敘事、繪景、抒情為一體,詩情畫意與深情厚誼躍然紙上。
11.【甲】詩中一個字“?_____________”,記下了作者初次離開故鄉(xiāng)時的觀感和情思;【乙】詩中的兩位詩人臨別把酒,一個“_____________”字,抒寫了詩人豪邁、灑脫、豁達(dá)的情感。這兩個字都表達(dá)了對故鄉(xiāng)、對友人充滿了_____________之情。
12.同是送別詩,都運(yùn)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對該手法的運(yùn)用卻有差別,試結(jié)合具體詩句比較其不同之處。
(五)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下列問題。
【甲】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乙】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①忽傳收薊北②,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注】①劍外:劍門之外,泛指蜀中地區(qū)。②薊北:河北北部地區(qū),安史之亂時叛軍的根據(jù)地范陽一帶。
13.下列賞析不準(zhǔn)確的一項是(? ?)。
A.甲詩開篇即寫眼前之景:雖山河仍在,可城破國陷,一片荒涼衰朽景象。一個“破”字,令人觸目驚心;一個“深”字,讓人滿目凄然。
B.甲詩尾聯(lián)寫詩人憂愁漸深,頭發(fā)愈少,簡直連簪子也別不上。這種愁情是詩人與親人書信中斷,思念親人所致。
C.甲詩全詩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練,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沉郁頓挫”的藝術(shù)風(fēng)格。
D.乙詩抒寫詩人情感時運(yùn)用了神態(tài)描寫和動作描寫的手法。
14.乙詩尾聯(lián)中連用了“巴峽”“巫峽”“襄陽”“洛陽”四個地名,請分析“即從”“穿”“便下”“向”這幾個連接詞的妙處
15.甲詩寫于安史之亂開始時,乙詩寫于安史之亂結(jié)束時,兩詩都寫到了“淚”,請分析它們各自蘊(yùn)含的情感。
參考答案:
1.西施; 2.D; 3.《岳陽樓記》; 范仲淹; 4.太陽星星隱去了光輝,山岳潛藏了形跡。 5.作者與“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的不同情懷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6.為(做,擔(dān)任);其(他的) 7.A; 8.B; 9.廉潔不貪而又寬厚幽默(詼諧)。 10.D; 11.憐 重 依依不舍。 12.“送”字直接點(diǎn)題(扣題),【甲】“送”的主體是故鄉(xiāng)的山水,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而含蓄地表達(dá)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的依戀之情?!疽摇吭娙私璐嗣髅闹氨磉_(dá)了詩人與朋友即將分別時豁達(dá)的情感。 13.B; 14.用四個連接詞將四個本來相距很遠(yuǎn)的地方貫穿在一起,寫出了詩人聽聞喜訊后的喜悅心情以及迫切渴望回到故鄉(xiāng)(歸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15.甲詩中的眼淚是因為詩人看到國家淪喪,城池破敗,百姓離散,到處一片衰朽景象,內(nèi)心無比傷痛悲憤而傷心垂淚,這淚是傷心之淚。 乙詩中的眼淚是因為詩人聽到官軍取得戰(zhàn)爭勝利消息后,內(nèi)心無比激動和喜悅而落淚,這淚是欣喜之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