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舟波
又是3月。每到這個時候,中國人總是自然而然地想起一個熟悉而親切的名字,一個在這個世上僅僅生活了22年的年輕士兵。他離開我們已經(jīng)57年了,盡管他的生命像流星一樣短暫,但他的名字卻深深嵌入了我們的生活,成為一個民族所共認的良知與美德的標志和尺度,他的目光和笑容也成為我們變動不居的生活中始終釋放著溫暖能量的“光源”。
一個如此短暫的生命,一個普普通通的士兵,為什么能引起我們?nèi)绱碎L久的懷念?這種懷念不僅沒有隨著時光的推移而變得黯淡,相反,正變得越來越深切和純粹。57年的時光流逝,我們依然在內(nèi)心中懷念他,凝視他那憨樸純篤的笑容時,我們?nèi)匀桓惺艿揭环N直抵人心的力量。我總在想,在這個年輕士兵身上,一定蘊藏了更加豐富和純粹的人性內(nèi)容。
我們這代人都是從自己初曉世事的童稚時代開始,就熟悉了“雷鋒”這個名字的。在兒童天真無邪的心靈中,這個名字為我們標示了一個道德和人格高度。但是,我不想隱瞞,當我年歲稍大一些后,在自己由少年向青年過渡的那種心理敏感期,我確實對雷鋒的很多行為產(chǎn)生了懷疑—我相信這也是相當多人內(nèi)心中都曾產(chǎn)生過的共同疑竇:一個22歲青年的許多所作所為,顯得似乎過于“刻意為之”了,在雷鋒的諸多行為中,是不是存在著某種“表演”成分?在許多年里,這個問題曾一直糾纏著我。
當我成年了,真正進入生活,對生活和人性有了較豐富的理解,我才漸漸有能力自己解答這個問題。我漸漸地體悟和相信:一個人確實是可以不帶表演目的去做那么多的好事善事的。在許多次靜思默想之后,我認為自己觸摸到了驅(qū)使雷鋒行動的真正可信的依據(jù)。
我們仔細回首雷鋒22年的人生歷程時,感到人們通常用以評價他的兩個字是恰如其分的:“平凡”。認真想來,雷鋒所做的許多事確實都是極其平常的小事,甚至將他全部的好事累加在一起,似乎也無法用“驚天動地”這樣的詞匯來概括。然而,我們分明又從這種平凡中體察到一種不平凡,在我看來,這種不平凡乃是由于它顯示了一種純金般的人格和人品。
在雷鋒的深心之中,有一個最大的“情結(jié)”—這就是知恩報恩。他以一種一點水分都不摻的嚴苛方式,要求自己恪守和履行一則古老純樸的信條:“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他時時刻刻都提醒自己,是共產(chǎn)黨把他從苦海中解救出來,是新生的人民政權(quán)給了他這個無依無靠的孤兒以生活的保障,讓他有吃有穿,讓他讀書上學,讓他有了工作,更重要的是,他在自己生活的環(huán)境中,處處都感受到暖融融的關(guān)懷。這一切在他心中,又豈止是“滴水之恩”!他感受著這一切,同時用自己純潔的心地吸吮、咀嚼和反芻著它們所蘊含的豐富養(yǎng)分,將它們化作自己心靈中溫暖的底色,并將自己感受和體驗到的溫暖,加倍地增值和放大,毫無保留地釋放給他人。他滿心滿意地懷著一個心愿:要讓生活中遇到的每一個階級兄弟姐妹,同他一樣領(lǐng)略生活的溫暖和光明,從而熱愛新生活,熱愛新制度。因為他從自己的切身體驗中,認定這個制度是為了讓大多數(shù)社會成員生活得更美好,是值得報效、獻身的。我認為,這就是支撐雷鋒行動的心靈和情感的邏輯。
這一切確實是太平凡了。但仔細思量一下,當一個人一刻也不懈怠地奉守著自己的內(nèi)心準則時,這樣一種態(tài)度確實凝結(jié)了一種令人肅然起敬的詩意力量。這種力量不正是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友善、健康、和諧的不可缺失的血脈和水土嗎?不僅如此,我深信,這樣一種精神態(tài)度還包孕著一種“升華機制”,托舉和提升人朝著更高的道德境界邁進。因而,以平凡為表征的雷鋒精神才越來越顯示出博大繁豐的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