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柯
進入iPhone 11周期的蘋果,就像給公司注入了強心針,股價高開,市值重回萬億。在中國大陸地區(qū)甚至傳出暗夜綠色、紫色等機型搶斷貨,預售量同比增長2~3倍,蘋果趕緊馬不停蹄上調出貨7500萬部。
不過,在iPhone 11銷量超預期的同時,歐盟的天價罰單也到了不得不清算的時刻。
逾20年的非法支持下,受傷的不止蘋果
近日有消息稱,由于蘋果在愛爾蘭存在偷稅漏稅,所以其支付稅款遠低于其他企業(yè)。因此,早在2016年8月,歐盟委員會就曾表示,自1991年和2007年簽訂協(xié)定,逾20年時間里,愛爾蘭人為地降低了蘋果的稅收負擔,稅收減免的程度已經超過合法的范圍,可視為來自國家政府的非法支持。因此給蘋果開出創(chuàng)紀錄的130億歐元(144億美元)的天價罰單。其中,歐盟反壟斷專員瑪格麗特·維斯塔格舉例稱,2014年,蘋果在愛爾蘭的主要部門繳納的稅率為0.005%,這個異常低額付款,遠低于其他競爭對手。一旦罰單履行,蘋果的萬億市值將受重創(chuàng),甚至還會遭遇負面的連鎖反應。
近期,蘋果市值達到1.02萬億美元,其巨額營收已經成功引起了歐盟的關注。對于通過復雜公司結構轉移知識產權利潤的問題,歐盟顯然早有準備,上一個類似的情況,就是谷歌。
因為谷歌跟蘋果一樣,幾乎把所有收入都登記在愛爾蘭,用來避稅。但是這已經被歐盟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在緊咬了4年之后,谷歌乖乖地向法國繳納總數(shù)近5億歐元(折合5.5億美元)的稅款和4.65億歐元額外稅款。此前,谷歌還分別于2016年和2017年跟英國和意大利和解,并分別支付了1.3億英鎊和3.34億美元的高額罰款。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從2017年6月至今,歐盟已經累計對谷歌罰款約90億美元。
有了對谷歌的勝利,歐盟顯然要乘勝追擊拿下蘋果,畢竟這屬于歐盟在反壟斷領域的關鍵戰(zhàn)役。但是,剛剛靠iPhone 11系列提振士氣的蘋果,顯然不愿意輕易認輸,因此他們正式向歐盟委員會發(fā)起申訴,要求后者支持其在愛爾蘭獲得了 144億美元退稅,歐盟委員會反壟斷機構裁定蘋果在愛爾蘭獲得的退稅使得其承擔的稅率大幅降低,有違市場公平競爭原則。
9月17日,位于盧森堡的歐盟常設法院聽取了愛爾蘭和蘋果兩方說法,但最終裁決可能還要等相當長的時間?!督鹑跁r報》給出的時間表,預計明年底會有結果。當然由于罰單數(shù)額特別巨大,無論哪一方敗訴,勢必都會上訴至歐洲法院審理,參照谷歌案,保守估計拖個3~4年才會得出最終結論。
愛爾蘭不再是避稅天堂
《金融時報》指出,蘋果方的申訴理由“強詞奪理,毫無意義”。但蘋果首席財務官盧卡斯·麥斯特里卻顯得振振有詞。他在2016 年曾公開表示,歐盟是故意整蘋果。這些人對于蘋果在總部研發(fā)的事實置若罔聞,卻硬是把負責采購、物流、分銷的愛爾蘭視為主要產地。這一次,由他本人領銜的六人代表團,出席了歐盟第二高等法院盧森堡總法院舉行的為期兩天的庭審。蘋果的申訴很明確,自己遵守了愛爾蘭和美國的稅法,而且公司的大部分稅款都來自美國,因為其產品的大部分價值,包括設計、工程和開發(fā),都是在美國創(chuàng)造的。歐盟把應該在美國征稅的利潤定為目標,并“追溯性地改變了全球監(jiān)管者用于計稅的方式”,這是個巨大的錯誤。
對于愛爾蘭來說,雖然歐盟的裁決會讓自己獲得額外稅收,但是出于自身長遠利益考慮,它并不贊成歐盟的做法。因為,愛爾蘭的低稅收制度,是吸引跨國公司的關鍵因素,而這些公司反過來雇用了愛爾蘭約10%的勞動力,形成了一個互利共贏的局面。
以蘋果為例,鑒于避稅天堂愛爾蘭的優(yōu)惠政策,蘋果在愛爾蘭設立了多個分支機構和資料中心,同時也可能存在將其他地區(qū)市場部門的營收和利潤轉移到愛爾蘭子公司進行計提稅費,操作手法跟谷歌如出一轍。而對于愛爾蘭來說,稅收政策剛好是其經濟增長和解決就業(yè)的關鍵因素之一,跨國公司提供的就業(yè)職缺占了愛爾蘭勞動力總數(shù)的 10%。對此,愛爾蘭財長多諾霍曾明確表示,愛爾蘭給予Apple的稅收優(yōu)惠,開放給所有公司,對象不特定,所以并不存在私通款曲。
但是,偏偏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歐盟要打破這種平衡,變相促使愛爾蘭與蘋果同仇敵愾,全力支持后者上訴。愛爾蘭政府明確表示,歐盟委員會對蘋果公司稅費的相關裁決,嚴重干預愛爾蘭作為一個主權國家的稅務決策權力,對歐盟委員會的裁決提出質疑。
一場跨國避稅的里程碑戰(zhàn)役
雖然各執(zhí)一詞,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本案勢必成為經典判例,并具有一定的示范效應。如果蘋果敗訴,這將成為歐盟打擊跨國公司避稅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場戰(zhàn)役,同時對跨國公司的稅費體系也將產生深遠影響。
歐盟擁有強大權力的反壟斷主管——歐盟反壟斷專員瑪格麗特·維斯塔格表示,各國將協(xié)作制定公平的國際稅收體系,避免網絡業(yè)務營運中跨國公司在各地區(qū)市場轉移利潤避稅的行為。據(jù)悉,維斯塔格長期堅持對美國科技企業(yè)采取強硬立場,希望通過本次案件,為歐盟對亞馬遜、Google、Facebook等的調查掃清障礙。
但也有律師表示,歐盟相關條約定明,歐盟成員國有權控制本國稅務政策,而歐盟一旦做出干涉越權的裁決,無疑有損成員國權力,所以不排除歐盟敗訴的可能。對此,各成員國的表態(tài)各異。盧森堡支持愛爾蘭,而波蘭則支持歐盟委員會。
美國財政部也明確表態(tài)力挺蘋果,認為歐盟正在成為一個超越國家體系的稅務機構,威脅到各國進行稅務改革的努力。特朗普把矛頭指向維斯塔格,認為后者起訴了很多美國公司(維斯塔格還參與了荷蘭對星巴克,盧森堡對亞馬遜),只是因為她討厭美國。顯然,如果此次歐盟指控被推翻,打臉丟面子事小,今后對于美國科技巨頭的反壟斷調查將舉步維艱。這種情況在今年2月就發(fā)生過,當時,普通法院駁回了對比利時稅收優(yōu)惠的裁決,稱這是援助計劃,而該決議使BP、巴斯夫和其他30多家跨國公司受益。
天價罰款背后的馬拉松式纏斗
所以,關于蘋果的天價罰款可能會進入一個馬拉松式的纏斗。如果按照《金融時報》的預估,歐盟常設法院可能需要數(shù)月甚至數(shù)年才能塵埃落定。在歐盟常設法院做出判決之后,蘋果或是歐盟委員會還可以向歐盟最高仲裁機構歐洲法院提起上訴。與此同時,蘋果的欠稅——包括利息在內的143億歐元——存儲在一個代管賬戶中,在最終的判決結果出爐之前還不能支付給愛爾蘭。
據(jù)悉,蘋果案件的第一個線索將來自定于9月24日發(fā)布的兩項裁決結果??紤]到維斯塔格還在對亞馬遜和谷歌的各種財務交易進行稅務調查,因此有關蘋果案的階段性結論都可能對調查產生影響。對于歐盟委員會來說,法國的數(shù)字稅對谷歌的追繳應該算是成功試點,今年7月,法國率先宣布,要對在法國市場收入超過2500萬歐元和全球超過7.5億歐元(8.34億美元)的公司征收3%的數(shù)字費用。緊隨其后,英國、奧地利,西班牙和意大利在內的其他歐盟國家都宣布了自己的數(shù)字收費計劃。
所以,維斯塔格期望通過成功了結蘋果案,為其2020年底推出的“公平歐洲稅法”草案打下伏筆。對此,歐洲議會議員保羅·唐表示:“全球最大的企業(yè)幾乎都沒有怎么納稅,這一點毋庸置疑。無論是亞馬遜盧森堡案例,還是蘋果愛爾蘭案例,都在為‘歐洲稅收改革’制造公共和政治壓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