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摘要: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在探究具體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中,嘗試發(fā)現(xiàn)事物間的異同和聯(lián)系的過程。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fā)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fā)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并運用于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tài)度和能力。
關鍵詞:好奇 烏龜 觀察 探究
正文
一.幼兒對身邊的事物充滿了好奇
開學沒多久,我們的自然角又新增了位可愛的“小客人”,小朋友們都很好奇,都在猜它是誰呢?在放上去的時候我們在盒子上蓋了一層花布,幼兒的好奇心瞬間被提升了,都想去探探這層花布下面是什么。有個孩子走過去想把花布扯下來但又不敢,伸出去的手停下來了,有個孩子是湊到盒子邊,用耳朵聽,聽聽有什么聲音,還有個膽大的孩子,直接就把花布拉了下來,“哇,是小烏龜啊,好漂亮的小烏龜,小烏龜在睡覺呢?!毙∨笥涯阋谎晕乙徽Z的在那里討論,很有興趣。孩子們的表現(xiàn)也是各不相同,有的用手去捉弄小烏龜,有的不斷地給它喂食,有的敲敲它的殼,有的充滿好奇卻不敢走近......正好在邊上的我看的很真實,,我覺得孩子們對小烏龜?shù)倪@種態(tài)度,這種好奇,肯定也表現(xiàn)在對待其他小動物上。親近小動物,體驗和諧,這是喚起孩子“自然之心”的必由之路。那我們就從身邊的小烏龜開始吧,帶幼兒逐步踏上親近自然的旅程。為此我們設計了科學領域的活動《有趣的小烏龜》。
二.利用實驗的方式進行探索幼兒的好奇心
在第一次活動中,孩子們對于小烏龜是比較的感興趣,在開始由烏龜?shù)耙隽宋覀兘裉斓闹黧w小烏龜,通過PPT的形式,了解到了小烏龜?shù)奶卣?,幼兒自由回答,幼兒說到腳,出示腳的圖片貼在紙上(數(shù)數(shù)一到四,四只腳),說到頭,出示頭的圖片貼在紙上(頭上有眼睛,嘴巴,尖尖的地方是它的鼻子,用來呼吸的),說到殼,出示殼的圖片貼在紙上(殼是硬硬的,殼的作用是如果烏龜害怕或者遇到危險的時候它可以藏在殼里面),說到尾巴,出示尾巴的圖片貼在紙上(一條細細長長的尾巴),并請小朋友學一學小烏龜游,在提問到小烏龜喜歡吃什么食物的時候,孩子們都沒有回答出來,有的小朋友說的是我們吃的東西,米飯,菜,肉肉,他以為小烏龜和我們小朋友吃的是一樣的,那它到底是吃什么食物的,當時給小烏龜準備了一些的食物:小魚,小蝦,青菜,米粒,包子等,請個別小朋友親自來體驗了給小烏龜喂食,在喂食的過程中,一起觀察討論小烏龜喜歡吃什么,小烏龜不喜歡吃哪些食物,通過這樣的方式,更加深了他們對小烏龜?shù)恼J識,這次沒有提供說到烏龜糧,畢竟養(yǎng)殖的烏龜和外面大自然中的烏龜還是一樣的,這樣孩子們就也有點籠統(tǒng)的知道了,總之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也知道了小烏龜?shù)囊恍┗镜奶匦裕佬觚斔浅允裁吹?,它喜歡吃什么,不喜歡吃什么,但是還是沒有深層次的去了解。
喜歡小動物是孩子們的天性,孩子們與動物之間,似乎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烏龜特有的外部特征更是能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在第二次的活動中,我沒有采用講述的方法,直接把小烏龜?shù)奶卣鬟M行概括,而是讓幼兒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觀察--表述--再觀察--再表述,因為科學活動的過程就是幼兒主動探索周圍事物的過程。在活動中,幼兒都很專心,在小結的時候,我出示了小烏龜?shù)母鱾€部分加深了幼兒對小烏龜?shù)挠∠螅诮榻B小烏龜?shù)奶卣鞯臅r候,出示了小烏龜?shù)母鱾€部位,并請幼兒進行拼圖,把這些部位拼成一只完整的小烏龜,更加加深了幼兒的印象。采用啟發(fā)式,開放性的提問引導幼兒結合已有的經驗來猜想小烏龜生活的地方,在我們自然角里的幾只小烏龜,有個里面是沒有水的,所以有的小朋友就認為烏龜不是生活在水里的,有個里面有五顏六色的石頭,所有有的小朋友認為小烏龜是生活在石頭中的,還有個里面是裝了水,所以小朋友認為小烏龜是生活在水里的,小朋友的好奇心很強,自我意識也很強,認為看到的就是小烏龜生活的地方,但是他們沒有聯(lián)系在一起,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石頭上也可以生活在陸地上,在觀察中不斷地引導幼兒了解小烏龜?shù)厣盍曅?。知道它是能在陸地上和水里生活的動物,雖然在這個整個的活動中,孩子們對于小烏龜又有了進一步地了解。
三.在科學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探究意識
小烏龜是我們自然角,生活中常見的小動物,但凡是小動物,孩子們都是非常好奇的,那么我們怎樣既保護了孩子們的求知欲,又能讓孩子們很好地深入地了解這些小動物呢?那么自然是根據孩子們的興趣和疑問,一起去探索,觀察和學習。孩子們觀察得特別認真,再請孩子們表達自己所看到的小烏龜?shù)奶攸c時,大部分孩子都是很積極的,特別是在了解了小烏龜?shù)奶卣骱?,小朋友們學著小烏龜?shù)臉幼优姥脚溃敽⒆觽兠綖觚敱车臅r候,烏龜?shù)念^和身體都立馬縮進殼里了,這對孩子們來說就像是“魔術”,這也是興趣點,牢牢抓住孩子們的興趣點一步步深入引導孩子們對這只小烏龜了解。孩子們自然而然地也學著烏龜?shù)貥幼涌s著,在活動中也是要讓孩子們知道,當遇到危險時,也要像烏龜一樣懂得保護自己。教師在開展科學教育活動時就越容易引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吸引幼兒主動探究、發(fā)現(xiàn)問題,并積極地尋找問題的答案,也就越容易實現(xiàn)幼兒科學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