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偉華
摘 要:思維導圖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幫助學生將零散的知識點歸納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并充分發(fā)揮顏色鮮明、圖形豐富的特點,便于學生對各歷史知識點的邏輯關系進行梳理,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課堂教學效率。本文主要對思維導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優(yōu)勢體系及應用策略進行了分析,希望能給其他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歷史教學;應用淺析
1 思維導圖的優(yōu)勢體現(xiàn)
1.1教師方面
對于教師來說,做好備課工作是完成教學,提升教學質量的基本前提,思維導圖的應用,能夠有效梳理教師的思維,擴展課程內容的寬度和廣度,提升歷史知識的活用價值。思維導圖的應用,對于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師積極性具有重要意義。具體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一方面,思維導圖的應用能夠提升課堂活躍性,加強師生的深度互動。在指導學生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時,教師應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思維方法,繪出適合自己理解并記憶的思維導圖,而不受其他因素的限制,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積極向教師提出相關問題,從而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教學交流環(huán)境。同時,思維導圖能夠體現(xiàn)不同學生的思維過程,教師可以通過檢查學生的思維導圖,并針對其中的問題進行糾正,并在平等交流的前提下對學生進行鼓勵,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質量。另一方面,思維導圖的繪制具有個性化特點,教師能夠直觀的從思維導圖中捕捉學生思路的清晰性、內容結構的合理性、邏輯條理是否清晰等。因此,教師應當因材施教,根據(jù)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及思維模式,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方法,從而充分關注全體學生的學習情況,實現(xiàn)學習效果的提升
1.2學生方面
1.2.1優(yōu)化學習流程,提升記憶效率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學生通常需要大量記筆記總結歷史知識點,雖然內容詳實,但大量文字會顯得筆記沒有條理,不利于學生記憶并理清歷史規(guī)律。因此,使用思維導圖進行歷史邏輯梳理,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歷史知識、歷史時間和事件的規(guī)律,以便對知識進行再加工和深度運用。同時,初中學生想象力豐富,正逐漸形成抽象思維能力,因此與大量文字筆記相比,靈活運用色彩、線條及圖形的思維導圖更容易激活學生的大腦,有助于加深其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效率,有效提升學習效果。
1.2.2理清思路,整合知識體系
歷史課程的內容看似簡單,但知識瑣碎、關系復雜,對于初中學生來說,理解和記憶都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如何對歷史知識進行整理歸類,清晰、有條理的進行記憶,是初中學生的主要學習內容。思維導圖在這一方面發(fā)揮了強大的優(yōu)勢。通過繪制思維導圖,能夠將各個單元的知識點聯(lián)系起來,方便通過關系詞掌握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實現(xiàn)知識體系的整合,并構建符合自身記憶特點的知識網(wǎng)絡,幫助自身更好地實現(xiàn)新舊知識的銜接,并提升學習成績。
1.2.3幫助學生歸納重難點,提升發(fā)散思維及創(chuàng)新能力
學生為了繪制更好地思維導圖,需要充分掌握知識的重難點,并從中歸納出各知識點的關鍵詞,將其與其他知識內容的關鍵詞聯(lián)系起來,并結合自身的思維能力和記憶習慣,根據(jù)關鍵詞特點展開聯(lián)想,并總結出下一級主干的關鍵詞,通過層次性的思考,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也有積極意義。
1.2.4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及概括能力
初中歷史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有較高的要求,這是由于中國歷史發(fā)展深遠,且具有空間多維化、涉及對象復雜、地域廣闊等特點,知識點繁多,因此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歷史思維能力,從而對歷史知識的掌握有一個明晰的思維脈絡和理解思路?,F(xiàn)如今,中考在考察學術對歷史學科知識的掌握情況時,更加注重考察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而思維導圖正好能幫助學生有效提升這兩方面的能力。
2 思維導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2.1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發(fā)揮思維導圖的作用
對于歷史知識的學習,不同初中學生會形成不一樣的觀點和看法,且歷史上的各類事件之間存在復雜的關系,需要學生充分理解歷史事件的前后關系及影響,才能防止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差錯。因此,教師應當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學習任務的安排,才能充分發(fā)揮思維導圖的作用,幫助學生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都能有所收獲。在展開“中日甲午戰(zhàn)爭”教學時,教師首先應確定本堂課程的教學目標,以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分辨能力為主要目的,安排學生對該戰(zhàn)爭的引發(fā)原因、結果等進行分析,熟悉在該戰(zhàn)爭中簽訂的《馬關條約》的具體內容以及影響,基本了解該戰(zhàn)爭中的主要人物等內容,并繪制思維導圖,便于理解和記憶。通過應用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充分記憶甲午中日戰(zhàn)爭整個過程的各個細節(jié),并深入理解,有效提升了學生對歷史課程的興趣和歷史教學效果。
2.2增強課堂教學氛圍,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初中歷史教材主要有單元、課文、章節(jié)、事件部分,教師在課前可以引導學生對某一單元的內容進行大概梳理,幫助學生構建歷史知識輪廓。這樣在后續(xù)思維導圖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激發(fā)自身的記憶,回想起該單元課程的大致輪廓和內容,并形成符合自身特點的思維導圖,便于自身更快地掌握歷史知識。比如,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向學生提出問題,令學生結合課本,將問題看做思維導圖的具體層級,并補充內容,即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構建知識框架,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
2.3便于學生回顧知識,增強學習效果
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回顧學過的歷史知識,并通過復習對容易混淆的內容進行充分記憶,并重點練習具有較高難度的內容,從而有效提升歷史教學效果。比如,在講解“鴉片戰(zhàn)爭”這一節(jié)課時,通過思維導圖的應用,便于學生對相關人物和事件進行回顧學習,比如林則徐虎門銷煙、《南京條約》等等,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果。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的應用,通過色彩、線條和圖形的靈活運用,實現(xiàn)了思維活動和知識理解的可視化,從而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初中歷史課程教學的效果,對于推動教育行業(yè)發(fā)展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韋尹.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J].才智,2019(16):191.
[2]王艷紅.例談思維導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遼寧教育,2019(11):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