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靜
摘 要:小學科學是一門具有較強綜合性的學科,涉及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識內容,加強對于學生的科學教學,有助于學生積累更加豐富的科學知識、并逐漸樹立起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當前我國小學科學教學中還存在如教師教學的有效性不足、教學成效不佳等問題。因此,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小學科學教師還應當積極作為、及時反思,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以切實提升自己的科學教學質量。本文分析了小學科學課程有效教學實施的影響因素,并提出了關于提高小學科學課程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科學;有效教學;影響因素
小學生的性格較為活潑,對于新鮮事物的探究興趣強烈,而小學科學課程的學習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踐聯(lián)系緊密,因此小學科學課程對于學生應當具有較強的吸引力。然而,當前我國小學科學教學現(xiàn)狀表明,我國小學科學教學大多局限于理論和書本教學,對于科學課程的實踐性重視不足,往往導致小學科學教學的有效性不足。且受教學條件等因素的限制,小學科學教學的積極功能也難以得到有效發(fā)揮。鑒于此,小學科學教師應當聯(lián)合學校一道,為科學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不斷提升小學科學教學的有效性。
一、小學科學課程有效教學實施的影響因素
1、課程因素
小學科學教學的開展離不開科學課程的設置與編排,而科學課程內容的合理性直接決定了小學科學教學的有效性。若小學科學課程內容的難度適中、內容豐富,且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緊密,則教師只需要按照課程內容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教學活動,就能夠收獲良好的教學成效。而若小學科學課程的內容難度與學生的學情實際差距過大,那么即使教師擁有較高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學生也可能會對科學學習產生較強的畏難情緒,從而降低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此外,小學科學課程中包含了較多的實踐性教學內容,而若小學科學課程的內容設置不能夠很好地把握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關系,使得理論教學內容設置過多而實驗教學內容不足,則也往往會導致科學教學的有效性缺乏。
2、人員因素
人員是影響小學科學課程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教師和學生兩類主體。就教師而言,教師的科學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與水平等對于科學教學的有效性具有重要影響。若科學教師的學科知識扎實、教學經驗豐富,則教師通常能夠根據學生實際的學習狀態(tài)和水平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選取,并積極革新自己的教學方法,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不斷提升科學課堂的趣味性。這為有效教學的實施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而若教師的教學能力不足,則往往缺乏一定的教學靈活性,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只能夠嚴格按照教材內容開展教學,容易導致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認知情況脫節(jié),進而大大降低教學的有效性。就學生而言,不同年級階段學生的科學水平不同,小學高年級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科學學習基礎,因此對于新知識具有更強的理解力,這有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有效性。因此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等也是影響科學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3、教學條件因素
教學條件是幫助教師順利開展教學活動的外部條件,如教學設施、設備以及科學實驗需要運用到的器材等。教學條件對于科學教學的有效性也具有重要影響。在一些辦學條件較好、教學資金較充足的學校,其科學教學設施和設備等較為齊全,學生通常能夠接受到良好的科學教育,而在一些辦學條件較為落后的學校,科學教師的教學工作往往難以得到順利開展,學生也無法接受到全面的科學能力培養(yǎng)。
二、提高小學科學課程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1、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設計
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因此,為了實現(xiàn)小學科學課程的有效教學,小學科學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設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講解《水和食用油的比較》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如“觀察家中的飲用水和食用油在顏色、氣味、黏度、透明度、氣味、重量等方面的異同”的課前預習作業(yè),然后邀請部分學生將自己的觀察結果分享給全班同學,從而提升學生對于科學學習的興趣。
2、采用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方式
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素質對于教學有效性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為了促進有效教學的順利實施,小學科學教師可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采用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方式,以加深學生對于科學學習內容的認知與理解。如在講解《花、果實和種子》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一些如花生、松子等的種子類實物,然后以讓學生猜謎語的方式引出相應的植物概念,并讓學生通過近距離觀察等方式歸納和總結出不同植物的特點。
3、努力改善教學條件
改善小學科學的教學條件還需要獲得學校的支持。各學校可以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等方式以不斷完善小學科學的教學條件,從而為小學科學課程有效教學的實施提供良好的外部支持。
三、結語
總之,小學科學課程有效教學實施的影響因素大致包括課程因素、人員因素和教學條件因素三類,為了促進小學科學課程有效教學的順利實施 ,學校應當加大對于科學教育的資金投入力度,小學科學教師也應當通過進行科學的教學設計以及采用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方式等不斷提升其科學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岳艷琴.淺談小學科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J].學周刊,2019(17):50.
[2]王晨光.新課標下小學科學課程概念體系建構與教學價值[J].教育探索,2019(02):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