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游戲案例:
又到了戶外游戲時間,當我說到請排著“小火車”去外面做游戲,孩子們立刻呼啦啦地排起了長長的“火車”,新來的三個孩子也不含糊,邊哭邊擠進“小火車”。隨著律動音樂的響起,孩子們開始模仿小動物的活動,有的是小青蛙捉害蟲,有的是小兔子吃蘿卜,有的是小鳥跳舞,有的是小蜜蜂采花蜜……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有幾個孩子還創(chuàng)造出不少花樣:恐龍嗷嗚吼、小狗搖尾巴等。游戲中的孩子各個燦爛無比,抹鼻子的三個小家伙壓根兒忘記了哭這回事了。
十分鐘后,孩子們的興趣度明顯下降,我正在思考需要轉(zhuǎn)換游戲了,心心跑過來對我說:“我不要玩啦!”我靈機一動,大聲說:“我是森林之王大老虎,我要捉小動物啦!啊嗚!”孩子們先是一愣,心心最先反應過來,尖叫著跑遠,隨即孩子們四散跑開,我知道新的游戲開始了!配班的楊老師快速蹲在塑膠操場的紅圈里喊道:“這里是小動物的家,快回家就安全嘍!”孩子們快速地跑進圓圈蹲下。我灰溜溜地說:“哎,什么也沒抓到!讓我回家休息一下吧!”楊老師帶著孩子們重新返回游戲場地自由活動。這時,我用粗粗的聲音低沉地說:“休息好了重新出發(fā),這次一定要抓只小兔子回家嘗嘗!”孩子們又一次尖叫著往 “家”跑,突然傳來了哭聲:“哇!我要媽媽!不要大老虎!”原來恩熙被我這大老虎嚇哭了。我立刻停下追逐的腳步,說 “哎!今天真不幸運,一只小兔子都沒抓到,回家休息一下?!焙⒆觽儦g呼雀躍,恩熙還是哭聲不斷。
我停下游戲抱住恩熙說:“現(xiàn)在趙老師不是大老虎,一會兒玩游戲的時候才是。你害怕大老虎是吧?一會兒玩游戲的時候楊老師會保護你,不會讓大老虎抓到你,好嗎?”恩熙還是小聲哭泣,我正在思考要不要停下游戲,蟲蟲擠過來說:“獵人是專門抓大老虎的!讓恩熙當獵人吧,給恩熙一支獵槍他就不怕了!”此時恩熙不哭了,我問他:“可以嗎,恩熙?”恩熙使勁地點點頭,于是我假裝將一只手指比劃的虛擬槍交給了他。隨后的游戲中恩熙先是緊緊拉著楊老師的手,慢慢地他放開手不再緊張,再后來就逐漸融入到孩子們的游戲中去了。
幾次游戲之后,蟲蟲跑過來拉著我的手,大聲說:“我也想當大老虎!”對于孩子的主動請纓我先是愣了一下,隨即問他:“你一個人當還是和我一起當?”他歪著腦袋想了一下說:“咱們一起當大老虎!”于是兩只老虎開始合力圍追堵截獵物。兩次之后,蟲蟲開始提出游戲更改意見:“這次你在家休息,我一個人去抓小兔子!”蟲蟲的示范游戲很成功,接下來好幾個孩子陸續(xù)要求當大老虎……就這樣,游戲的玩法在孩子們的不斷嘗試中更新、深入,越來越好玩!
游戲后記:
游戲的過程被我們班的崔老師在家長群里進行了視頻直播,下班后我才看到群里家長們的熱評,如“這才是專業(yè)的幼兒教師形象,感謝老師帶著孩子們這么瘋玩,孩子們不喜歡才怪!”“在游戲中孩子的表情跟玩玩具時的表情大不一樣??!以后也得跟孩子這么玩!希望老師以后能把你們這‘教科書’級的視頻多發(fā)點讓我們學學!”“我兒子回到家指揮著全家人在院子里玩了半個多小時,他爺爺說真鍛煉身體??!”……家長的反饋讓我既開心又感動。
第二天一大早,蟲蟲就拿著一把玩具槍來了,“趙老師,今天我們玩大老虎,恩熙就有真的獵槍了!”戶外活動時,我一說拉小火車,孩子們就開始歡呼:“哦!要玩大老虎了!”于是,這個游戲在之后的幾天里不斷重復、不斷刷新。
教師視角看游戲:
1.幼兒教師的游戲精神影響著幼兒的游戲精神和游戲質(zhì)量
游戲精神是一種童年的精神。這次的游戲活動讓我深深感受到:幼兒天生就是游戲的高手,陪伴幼兒童年的幼兒教師,自然需要同時具有游戲精神,教師需要向幼兒虛心學習這種游戲精神。
分析這場讓我和幼兒意猶未盡的游戲全程,我覺得作為教師,我在三個方面的游戲轉(zhuǎn)化和深入對游戲有了推進作用。
(1)引導幼兒進入“我是游戲小主人”的體驗。游戲是室外韻律活動,隨著我的動物形象轉(zhuǎn)換,幼兒興味盎然,一句“還想成為什么小動物”,讓幼兒開啟了形象創(chuàng)作的高潮,恐龍嗷嗚吼、小狗搖尾巴等十余種動物形象讓我佩服這群小不點的游戲想象力。就這樣,簡單的模仿游戲自然而然轉(zhuǎn)化為幼兒自己的游戲,自創(chuàng)的動物形象讓幼兒覺得自己就是游戲的主角。
(2)轉(zhuǎn)換游戲的時機適宜,使游戲得以深入。在幼兒興趣降低,游戲即將結(jié)束的瞬間,我的一句“我是森林之王大老虎,我要捉小動物啦!啊嗚!”讓幼兒從音樂游戲轉(zhuǎn)化為角色游戲,掀起了游戲的第二個高潮階段。
(3)順應幼兒的游戲建議,與幼兒一同建構(gòu)游戲的內(nèi)容和形式。小班幼兒以模仿游戲為主,這也是游戲開始之前我的預設游戲理念,但在游戲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幼兒不斷冒出來的游戲建議,比如蟲蟲建議讓恩熙拿上獵槍當獵人,他和我一起當大老虎等,這些建議的采納使游戲的角色和內(nèi)容越來越豐富,游戲發(fā)展的不確定性也讓游戲越來越好玩。
2.關注并解讀游戲中的幼兒,有助于幫助幼兒更好地在游戲中學習與發(fā)展
重新審視游戲中的不同幼兒,讓我對組織游戲的策略有了進一步的思考。一定要關注幼兒在游戲中的個性差異并給予有效的回應。這場游戲中,大部分幼兒體驗著“教師導演”下的游戲帶給自己的單純快樂,個案幼兒有兩個:恩熙和蟲蟲。同化在游戲情節(jié)中的恩熙有些膽小,聽到大老虎來了,其他小朋友尖叫著四散跑開,恩熙卻嚇得哭喊起來,我的策略是暫時停下游戲,用擁抱的動作、解釋安慰的語言給幼兒安全的依靠,并讓配班老師做他的保護神,這一策略緩解了他對游戲角色的畏懼。尤其是在蟲蟲提出來讓恩熙拿著獵槍的建議后,從他的表情里一下子看到了勇氣。蟲蟲是個具備領袖風范的游戲小精靈,他的建議處處透露著對游戲的投入和創(chuàng)意,我的采納讓他更深入地沉浸在體驗和創(chuàng)新的高效循環(huán)中。在這里我認真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沒有蟲蟲的建議,我可能會采取結(jié)束整個游戲或者請配班老師帶恩熙離開游戲現(xiàn)場兩種策略來緩解恩熙的畏懼心理,現(xiàn)在想來我的策略都屬于“逃避型”,而蟲蟲的建議卻屬于高效的“進取型”。游戲中的幼兒給我上了一課:游戲中的學習和發(fā)展不只是幼兒的,更是老師的!
3.讓游戲直播成為優(yōu)化師幼關系、家園關系的重要途徑
視頻直播最初的想法很簡單,只是為了緩解家長們的入園焦慮,讓他們看到?jīng)]有他們的陪伴,幼兒依然可以玩得很好,進而放心。從家長們在班級群里積極熱情的討論看來,其作用遠不止于此,一場游戲既再現(xiàn)了幼兒園里的游戲現(xiàn)場,再現(xiàn)了老師和幼兒的游戲狀態(tài),也讓家長感受到游戲帶給幼兒的快樂體驗,同時思考游戲?qū)τH子關系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家園之間的信任關系,這對優(yōu)化家園關系是個重大啟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利用網(wǎng)絡傳播的多元手段,將是作為教師的我們需要關注的一大陣地。
會玩的幼兒機靈,會玩的教師受歡迎,會玩還善于思考的教師更具專業(yè)性。未來的工作中,做一個具有游戲精神,善于在游戲中讀懂并向幼兒學習游戲精神的教師將是每一位優(yōu)秀幼兒教師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