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馨
凡事預則立,園本教研活動也不例外,一份好的園本教研設計可以說是教研活動順利實施的推進劑,是園本教研提質提效的強依托,是參研人員成長收獲的厚保障,下面以一則園本教研設計為例,分享我們對“預”的思考。
園本教研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出園所教研工作的常態(tài),是園所思想探索的縮影,是提升辦園質量的抓手。這是一次“有準備”的教研,體現了真問題、真批判、真學習的研究特點;這是一次有體驗的教研,能針對問題連續(xù)推進,專家的引領和肯定讓我們深刻領悟到“思考比知道更重要”。
一、教研背景
(一)關于戶外運動區(qū)域化
健康特色是我園歷經多年的一項園本研究,戶外運動區(qū)域化是基于傳承的積極探索,我們在戶外場地創(chuàng)設了走跑區(qū)、平衡區(qū)、攀爬區(qū)等種類豐富的運動活動區(qū),這些形式各異的運動區(qū)域對幼兒發(fā)展起著不同的促進作用,活動更突出幼兒的自發(fā)、自由和自主。
(二)探索價值挖掘
1.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fā)展幼兒的身體動作,促進運動習慣養(yǎng)成。
2.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自由選擇區(qū)域、材料和伙伴進行運動游戲,彰顯主體性。
3.打破班級、年齡界限,擴大人際交往空間,幼兒的言語表達能力和行為控制能力得到發(fā)展。
4.不同的活動區(qū),多樣的游戲內容和材料種類,著力體現層次性支持,滿足個體發(fā)展需求。
(三)主題生成
近期戶外運動區(qū)域化組織中普遍存在教師支持不足,幼兒運動體驗不理想,幼兒自主與教師推動關系把握不好等問題,在教師需求調研基礎上開展系列教研,本次為二研。
二、教研準備
(一)材料準備
1.教研主題及流程要點PPT、大班幼兒戶外運動游戲視頻案例、求助牌、支持包(視頻案例、幼兒搭建的運動場地圖片)。
2.破冰體驗環(huán)節(jié)材料及組織。
(二)經驗準備
1.一研集體觀摩大班幼兒戶外運動區(qū)域化活動現場并結合案例進行問題研討。
2.參研教師了解教研活動流程及教研主題。
【支持性思考】
之前通常是把對外觀摩活動當成單項“輸出”,這一次,園長引領我們思考如何將這樣的活動變成“輸入”和內部消化 。如我們嘗試通過掃碼閱讀的方式提前向參觀人員發(fā)布“有意圖的信息”,其中場地設置、人員分組、座位安排、活動流程等信息有助于提高組織效能,而教研主題的發(fā)布更滲透了我們著力與觀摩人員形成研究共同體的思考。
三、教研過程
(一)體驗式破冰
1.組織要點
所有觀摩人員按胸卡顏色分四組對應破冰體驗現場的四塊場地。體驗組每組邀請8名參觀園長與4名本園教師組成,體驗組參加戶外運動場地搭建及運動游戲體驗環(huán)節(jié),其余觀摩人員在指定觀察區(qū)內,全面觀察戶外運動區(qū)域化活動的組織現場。
2.主題發(fā)布
(1)主題:為大班幼兒搭建運動場地。
(2)提示參與要點,組織體驗。
戶外活動場地分平衡、跳躍、鉆爬、投擲四個區(qū),每一個區(qū)圍繞核心動作技能,設計難度不同的三條運動體驗路徑,15分鐘內完成搭建后,體驗“區(qū)內小循環(huán)、區(qū)間大循環(huán)”兩種玩法。
【價值思考】
破冰環(huán)節(jié)設計著力體現價值融合。一方面是圍繞教研主題進行經驗積累,幫助大家對園本課程及研討主題形成一定的感性經驗;另一方面巧妙為聯合教研及群策群力進行破冰,快速“密切”組內人員、本園教師與觀摩教師之間的關系。
為提升破冰體驗環(huán)節(jié)組織的有效性,我們進行了一些先期的設計與思考,如現場設置提示音樂控制時間,幫助觀摩人員把控環(huán)節(jié)進程,對場地如何合理設置,投放哪些材料,如何擺放標識等細節(jié)均進行了“推演”和討論。
(二)集體研討
1. 播放視頻案例,帶著任務觀看
先觀看一段大班幼兒戶外運動視頻案例,看的時候找出這段案例中的有效組織策略,結合自己日常組織中的經驗,將關鍵詞寫在記錄表上。
帶著思考觀看視頻案例,避免盲目性,引導圍繞主題捕捉有價值的信息,視頻中文字性流程要點提示,便于外園教師快速自身已有經驗。使用記錄表在觀看視頻環(huán)節(jié)記錄關鍵詞的設計,既支持下一步更好參加研討交流,又不影響觀看視頻。
2.集體交流研討
明確集體研討環(huán)節(jié)交流要點,圍繞“支持大班幼兒開展戶外區(qū)域運動的有效策略”問題展開。集體交流,大屏幕上記錄交流要點,意在發(fā)揮思維導圖的作用,引導聚焦,提升交流有效性。
3.捕捉有價值的“交流點”,主持人以追問等形式進行全場互動
4.承上小結,啟下點題
(1)針對集體交流情況小結。
(2)梳理、提領出下一層分組交流的“小主題”。
根據研討教師提出的18個關鍵詞,主持人結合實際問題梳理出“制定運動計劃”“材料投放”“教師介入”等3個下一層研討的小主題。
“抓點”互動設計旨在與參觀人員建立研究共同體,更好地進行思維碰撞。根據焦點提領下一環(huán)節(jié)分組研討主題,既一脈相承又進一步引深思考。
(三)分組研討
1.明確分組,情緒調動
聯合教研組每組4名本園教師與8位體驗組教師聯合組成,著眼于更好凝聚多方智慧。外援組由參加體驗的八位外援骨干單獨成組,著眼于解決園本教研容易出現的同質化問題。
多方調動各組參與積極性,“一分鐘”游戲確定組長,明確組長“職責”?!斑x組長”游戲力求快速、有趣,也是破冰活動的延伸。
(1)負責分工:確定本組發(fā)言人、計時員和記錄員。
(2)求助權利:舉牌向現場專家求助,專家進入組內進行引領?!皩<仪笾杯h(huán)節(jié)的設置體現過程性導向,針對解決研討中“阻滯性”或“爭議性”問題,進一步提升了大家受益度。
2.介紹研討“支持包”,明確按需自選
(1)提供裝有視頻案例的筆記本電腦,便于研討人員根據需要及研討進程自主查看視頻案例。
(2)提供幼兒戶外活動場地搭建圖冊,以“作品分析”的形式支持研討。
“支持包”設計重在引導參研教師依托現場及“作品”,更好圍繞主題聚焦。
3.提示小組研討要求
(1)聯合組在上述3個“小主題”中自主選擇,外援組根據教研大主題自由確定本組主題。
(2)明確小組研討時間(25分鐘左右)及小組“發(fā)言人”匯報時間(5分鐘左右)。
要明確組長責任及小組研討要求,以便提升小組研討有效性。
4.分組研討,組內在大白紙上記錄研討要點,在大屏幕上記錄各組向專家求助的問題要點。
(四)交流小組研討結果
各組發(fā)言人結合記錄表匯報本組研討要點。
重視園本教研設計,將我們對教研、教師、問題、方向、理念的引領隱含在園本教研設計之中,物化在材料、研討、記錄、反思中,最終落實在師幼共同成長及辦園質量的提升之中。我園要繼續(xù)樹立科學的教研觀,要讓研究走進一日生活,積極向參與式教研發(fā)力,著力建立學習共同體,逐步形成教研文化,在說、做、思、行中,構建具有我園特色的園本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