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仰臣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許多抹不去的記憶,哪怕是支離破碎,也會在我們的心底烙上深深的印痕。因為它們值得我們?nèi)フ洳?,值得我們?nèi)テ肺?,值得我們?nèi)プ非蟆?/p>
請以“值得珍藏的記憶”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自選角度;(2)大膽選擇你最能駕馭的文體,詩歌、戲劇除外;(3)考慮到內(nèi)容的充實,不少于600字。
從文題來看,關(guān)鍵詞是“值得”,因此這個題目旨在引導學生對生活有自己獨立的思考,有利于學生的精神成長。
從審題角度看,我們無論選取什么題材,都要從價值和意義上闡明主旨,發(fā)掘其深刻內(nèi)涵,弘揚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無論寫什么,都要寫出“我”對生活的真切感悟和深沉思考。
從選材角度看,要立足于現(xiàn)實生活,選取真實鮮活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寫作素材?!耙磺卸紝⑹湃?,唯記憶永存”,在作文選材上要選取那些美好的、讓人感動的事件,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從而表達對真、善、美的褒揚,對過去美好時光的留戀,更加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我們可以圍繞“家庭”“校園”“社會”來寫,從家庭角度,可寫記憶中爺爺?shù)暮亲o、奶奶的慈愛、爸爸的開明、媽媽的引導等。從校園角度,可寫記憶中老師的教誨、朋友的幫助、同學的友愛等。從社會角度,可寫鄰居的熱情、工人師傅的善良或是陌生人的真情相助等。當然,也可以從反面切入,選擇反映假、惡、丑的生活畫面,從批判的角度立意,體現(xiàn)自己對生活的關(guān)注及獨特的思考。
從體裁角度看,除了詩歌和戲劇,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平時擅長寫作的文體,例如記敘文、散文、小小說、議論文,還可以寫日記體。為了使文章結(jié)構(gòu)顯得新穎,可以精心設(shè)置題記、后記、小標題等形式。
值得珍藏的記憶
□程芳
時光如流水,一去不復返。轉(zhuǎn)眼間,我已經(jīng)是一名八年級的學生了?;厥淄?,第一次買菜的情形時常在腦海中浮現(xiàn),揮之不去……
那是幾年前一個夏天的早晨,我第一次到小菜市去買菜。小菜市吵吵鬧鬧的聲音,就像一首交響曲。(敘寫對小菜市的總體印象,耳邊都聽到什么聲音呢?這里過于概括)
(這次上菜市訂了哪些采購計劃?媽媽傳授了哪些經(jīng)驗?“我”又有怎樣的認識?不妨交代一下,為下文的情節(jié)作鋪墊)
“哇!這么多買菜的人!”我不禁叫起來。我來到賣肉的叔叔面前,問道:“五花肉,多少錢一斤?”(詢問時需用什么語氣呢?)那個人說:“十塊錢一斤?!蔽艺f:“便宜點,九塊錢一斤。”(講價時,“我”是什么樣的心理狀態(tài)?)那個人說:“九塊五?!保ù藭r,“我”的心理有什么變化?)我說:“不賣算了?!保ㄟ@會兒,“我”是什么表情與動作?賣肉叔叔有什么反應(yīng)?)那個人被纏得沒法,只好答應(yīng)了。(要買多少肉呢?這里缺少說明,與下文構(gòu)不成照應(yīng))只見那個人左手拿著磨棒,右手拿著大菜刀,在上面磨來磨去,發(fā)出“噌噌”的聲音,然后在五花肉上劃下一塊,稱了稱,正好一斤,便用小塑料袋裝起來,放進了我的籃子里。我付了錢,轉(zhuǎn)身走了。
接著,我又買了黃豆芽和小白菜。我看了看人們,臉上都帶著笑容,好像都遇上了喜事?;@子里裝的不是雞,就是鴨,或是魚……媽媽曾對我講過:她小時候,這個小菜市只有一兩家賣肉的,那時肉才一塊多一斤,人們卻舍不得買?,F(xiàn)在,人們都富起來了,肉攤子也增加了四五家,精肉也漲到了十二塊錢一斤,可人們還是經(jīng)常買肉吃。(這里將今昔生活作了比較,本想采用以小見大的方式,表明國家富強了,卻有點拔高主題了)
拎著籃子往回走,我想,人們的生活水平正漸漸提高。在黨的富民政策引導下,以后,我們的生活水平一定能達到小康。(展望未來固然可以,但沒能呼應(yīng)開頭)
這篇習作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而且脈絡(luò)明晰,敘事流暢,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也有明顯的不足,具體表現(xiàn)在如下方面:
一、缺少細節(jié)。內(nèi)容稍顯單薄,原因之一是因為缺少具體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比如“我”去菜市之前,訂的采購計劃、媽媽傳授的經(jīng)驗,都缺少交代;再如買肉時,“我”與賣肉叔叔講價的細節(jié)描寫也不夠細致,沒能刻畫“我”的心理和動作,也未能具體展現(xiàn)叔叔的語言和反應(yīng);對于“我”成功買菜后的快樂感受,也缺少描寫,導致文章感染力不強,因此還須精心打磨,豐富細節(jié),充實內(nèi)容,使文章更加真實具體。
二、拔高主題。小作者本想把生活中買菜這件小事,提高到“國家大計”的高度,以小見大地表現(xiàn)國家富強,但文章卻是在寫“小菜市的今昔”或“買菜所感”,并不適合拔高主題。
此外,為了與開頭形成呼應(yīng),文章結(jié)尾可以交代回到現(xiàn)實的反應(yīng)和心理,做到首尾圓合。
值得珍藏的記憶
□程芳
光陰似箭,時光如梭。一轉(zhuǎn)眼,我已經(jīng)是一名八年級的學生了?;厥淄?,第一次買菜的情形時常在腦海中浮現(xiàn),揮之不去……(倒敘開頭,引人入勝)
那是幾年前一個夏天的早晨,在媽媽的提議下,我第一次到小菜市去買菜。(交待事情的起因)還沒到小菜市,那里就已經(jīng)奏響了交響曲,吆喝聲、叫賣聲、討價聲、還價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用簡潔的語言,描述菜市,讓讀者如聞其聲,渲染出一種熱鬧氣氛)
我提著小菜籃,走向了吵吵鬧鬧的菜市。雖然常跟媽媽一道買菜,積累了一些“見習經(jīng)驗”,但是獨立執(zhí)行任務(wù),我今天還是第一次?!百I一斤豬肉、二斤黃豆芽、三斤小白菜……”媽媽訂的“一二三”采購計劃,在我腦子里一遍又一遍地轉(zhuǎn);“要記得還價……”媽媽傳授的采購經(jīng)驗,讓我心里直打鼓,和人家斤斤計較,我總覺得有些難為情呀?。赛c明采購計劃和“要講價還價”的經(jīng)驗,又刻畫出“我”難為情的心理,生動逼真)
“叔叔,五花肉多少錢一斤?”我挨近一家肉攤子,輕聲地問。(“輕聲”暗示內(nèi)心的膽怯)“十塊。”“能便……便宜點嗎?我媽媽說……”我有些緊張,說話也結(jié)巴起來了,“我媽說,九塊錢一斤就買……”(講價還價時,“我”因緊張而結(jié)巴了,省略號使用恰當)賣肉的叔叔笑了:“小朋友,你看這肉,鮮著哩!好吧,便宜點,九塊五一斤,行了吧?”“九塊?!蔽乙娝屃瞬剑懽訅蚜诵?,“媽媽說……你不賣,我到那一家買去。”說著,我開始實施了“采購計劃”的最后一招,裝出轉(zhuǎn)身要走的樣子。(言行并舉,果然奏效,如在眼前)“哎,別走,別走……”這一招還真靈,那位叔叔連忙喊住了我,“就按你媽媽說的價,九塊就九塊,要多少?”“一斤。”說話間,他早已右手操菜刀,左手拿磨棒,“噌噌噌”地磨了幾下,然后麻利地割下一塊……(“操”“拿”“磨”“割”等一連串的動詞,凸顯出賣肉叔叔手藝的嫻熟)
我又用同樣的“經(jīng)驗”買了黃豆芽和小白菜。(語言簡潔,銜接自然)走出喧鬧的小菜市,小籃子不斷地從左手換到右手,心里有一種成功的感覺——我學會買菜啦!(此句通過動作“不斷地換小籃子”及內(nèi)心獨白,真切地表達了“我”買菜成功后的喜悅之情)
“乖兒子,該吃飯啦!”媽媽的一聲呼喚,將我拉回到現(xiàn)實。(由回憶到現(xiàn)實)我想,我還會繼續(xù)將這次經(jīng)歷珍藏在心底。再憶起時,或許更會別有一番情趣。(呼應(yīng)開頭,別具情趣)
文章升格后,摒棄了拔高主題的做法,而是有條不紊地描述了生活中的小菜市之景和“我”第一次獨自買菜的過程,表現(xiàn)了“我”走進生活后增長的見識和適應(yīng)生活的本領(lǐng),敘事清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小作者在記敘過程中,能夠把“我”觀察到的事物較具體地記錄下來,并且細膩地刻畫了“我”的語言、動作和心理等精彩的細節(jié),真實地表現(xiàn)了生活中的事情和真切的感受,讓人讀之趣味盎然,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