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霖
摘要:“第三方視頻”在本文中涵蓋手機視頻、執(zhí)法記錄儀視頻、各種監(jiān)控視頻等等,在現如今,使用“第三方視頻”的新聞報道越來越多?!暗谌揭曨l”的使用為電視新聞報道提出了新的課題,更對媒體從業(y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關鍵詞:“第三方視頻”;新聞報道;真實性
一、“第三方視頻”在電視新聞中的優(yōu)點
(一)增加電視新聞的現場感
電視新聞的傳統(tǒng)優(yōu)勢在于可以讓觀眾“身臨其境”,可以直接參與到事件的進程當中,但是這往往也是電視新聞制作的難題。突發(fā)事件完全依靠記者是不可能的,那些已經發(fā)生但我們的記者未能趕到現場拍下視頻的情況,電視新聞就很難用影像來報道,這時就只能用大量的口播新聞來報道事件,這就降低了新聞的可視性,增加了信息的不確定性。
而“第三方視頻”彌補了這種不足,當事件發(fā)生時,人人都可以用手機、用攝像頭、用執(zhí)法記錄儀或行車記錄儀來拍攝視頻,這些手機視頻、監(jiān)控視頻、執(zhí)法記錄儀視頻等都會給我們提供豐富的信息和事件發(fā)展的真實狀態(tài)以及過程,這些影像資料往往勝過任何的精彩文字,在新聞報道的時候,就可以省去文字稿播報新聞的描述環(huán)節(jié),可以用圖像、聲音、文字多方位來同時報道新聞事件,增大了新聞的信息量,增強了電視新聞的現場感。
(二)增加電視新聞的真實性
“第三方視頻”特別是監(jiān)控視頻的拍攝是由電腦來操控的,它具有“客觀中立”和“不間斷”等特性,滿足了電視新聞真實性的要求。而且,監(jiān)控視頻能夠記錄一個事件的全過程,事件發(fā)展脈絡清晰,能夠展現事件發(fā)展的連續(xù)性,具有毋庸置疑的真實性,觀眾能夠產生心理認同感。
在2018年9月15日,筆者在央視共同關注中播發(fā)的《老人突然暈倒公交車秒變“救護車”》新聞中,使用了很多行車記錄儀視頻,視頻中老人乘車、發(fā)病,然后大家緊急救助的現場畫面讓觀眾揪心不已,公交司機為救老人闖紅燈往醫(yī)院趕的畫面讓觀眾身臨其境。
(三)滿足觀眾的需求,增強可視性
一個新聞事件的發(fā)生,觀眾想要看得有很多,不僅是想要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而且更想知道這件事是怎樣發(fā)生的,不僅知其然,還想知其所以然。這就要求電視新聞制作者要想法設法地把觀眾帶進現場,滿足他們根據現場去判斷事實的愿望。而原生態(tài)的“第三方視頻”讓電視新聞具有特別的新聞價值和吸引力,合理運用“第三方視頻”可以讓觀眾更直觀地接近現場,增強了電視新聞的可視性。
二、“第三方視頻”在電視新聞中如何使用
在現今的電視新聞中,“第三方視頻”的使用已經成為常態(tài),如何正確運用“第三方視頻”值得我們大家共同來探討。
(一)不能大篇幅使用
在一則電視新聞中,新聞事件本身是最主要的,有時候可能事件發(fā)生之時記者不在現場,這時就只能通過“第三方視頻”來再現事件發(fā)生時候的情景。在新聞報道中,要綜合運用主持人旁白、解說詞、記者后期采訪拍攝等多種方式,“第三方視頻”多以事件證據使用,這就要求對“第三方視頻”進行適當剪接,剪去與新聞事件無關緊要的部分,留下關鍵環(huán)節(jié)。
(二)現場聲不能少
現場聲是電視新聞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聞事件發(fā)生時,現場聲是真實世界的客觀反映,是電視新聞區(qū)別于其他傳媒的特征之一。如果在一則電視新聞中,觀眾能看到熱鬧的市場、動人的歌舞、緊張的現場,但是除了畫面,觀眾卻只能聽到主持人的解說詞,聽不到現場的其他聲音,這樣聲畫兩張皮的電視新聞,就很難與觀眾進行感情上的溝通。所以,我們在使用“第三方視頻”的時候要盡量注意保留現場聲,這樣電視新聞聲、畫結合,使信息傳遞表達得更加生動、逼真,更加富有魅力。
在2018年11月3日,筆者在央視新聞直播間報道的《河南漯河突遇事故輔警抱受傷外賣員出涵洞》新聞中,使用到了執(zhí)法記錄儀視頻,視頻中雖然看不到輔警抱外賣員的鏡頭,但是在現場聲中他說的“我還沒這樣抱過俺媳婦,先這樣抱你了”這句話讓大家記憶深刻,一下子記住了這位可愛可敬、富有愛心的輔警同志。
(三)關鍵環(huán)節(jié)不能缺,更不能斷章取義
在新聞事件的報道中,我們拿到的“第三方視頻”可能會很長,但是電視新聞篇幅有限,一定會進行剪接,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編輯的時候要認真查看“第三方視頻”,把事件中那些關鍵環(huán)節(jié)留下來,但是要注意不能斷章取義,當媒體在報道具有爭議的新聞事件時,“第三方視頻”往往具有強大的實證性,記者要全面而客觀地報道新聞事件,把判斷的過程和依據展示給觀眾,滿足電視新聞真實性的要求。
三、“第三方視頻”需注意的問題
“第三方視頻”在電視新聞中的運用已經被從業(yè)者和電視觀眾普遍接受,電視新聞在使用“第三方視頻”時該注意哪些呢?
(一)要注意倫理道德,保護隱私
現如今,監(jiān)控設備已經出現在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公共場所安裝的監(jiān)控設備是為了保證公共安全,但監(jiān)控系統(tǒng)也是一把雙刃劍,它涉及到了對個人隱私的保護。我們在使用這些“第三方視頻”時,一定要合法合理地使用,使用監(jiān)控視頻時,一定要首先弄清楚電視媒體是否能夠調取使用監(jiān)控視頻。其他視頻的獲得也要征得當事人的同意。在“第三方視頻”的使用中,是否會對視頻中的人造成精神傷害,是否會對未成年人的成長造成影響,是否會因為視頻的發(fā)布而造成反向的宣傳效果,這都需要我們慎之又慎,不能為了收視率一味追求“第三方視頻”的刺激。
(二)要注意嚴防虛假視頻
我們在使用“第三方視頻”的時候一定要原生態(tài)的,這是“第三方視頻”的獨特價值,使用時也最好不剪輯。這幾年,手機軟件中的小視頻有很多,但是有很多都是經過剪輯的,發(fā)布者站在自己的立場來發(fā)表這些視頻,電視媒體在使用的時候就要注意嚴防這類虛假視頻。我們在獲取這些“第三方視頻”時,要仔細分辨,還需要更深入的采訪,確保視頻的真實性。當無法確保“第三方視頻”的真實性時,應該向觀眾作出說明,解釋視頻來源及獲得渠道。
(三)要弘揚正能量拒絕低俗化
在電視民生新聞中,會經常用到“第三方視頻”,在車禍、暴力等突發(fā)事件的報道中,血腥的鏡頭雖然能給人以警醒,產生較強的視覺沖擊,但是畫面殘忍,很容易造成觀眾的心理負擔。但是在好人好事的報道中,街頭救助摔倒老人、列車上幫助受傷乘客、路見不平出手相助,一幕幕愛心傳遞的畫面在“第三方視頻”中展現在大家的面前,有愛的畫面溫暖著大家,我們的社會需要正能量。
總而言之,電視新聞應用“第三方視頻”為新聞報道拓展了新的空間,如何使用好“第三方視頻”將是我們電視從業(yè)者一直探討的課題,廣大電視新聞記者、編輯要有全局觀念,務實采訪、精心編排,力爭把“第三方視頻”的效果發(fā)揮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