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棟顯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基于教材編排的單元課時教學。按照教學進度一個單元教學2周左右,導致教學內容的重復,學生課內所學的閱讀方法,未能在課外得到有效運用,缺乏整合。因此,我們在長期調研的基礎上實施了單元整體閱讀課教學,旨在改變資源浪費、課堂效率低、學生閱讀面窄的現(xiàn)狀,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及綜合素質。
一、單元整體閱讀的內涵
單元整體閱讀教學屬于學校課程第二層次實踐類課程下基于教材閱讀的拓展課程,是指以國家課程內容為基礎,從深度和廣度兩方面拓展。具體指把一個單元的課文作為一個教學單位,使每一單元的閱讀精要的語文知識點指引下,充分發(fā)掘各種教學資源,在整合中形成一種語文知識更系統(tǒng)、容量更大的教學過程。
按照以上理念,單元整體閱讀體系是將初中三個年級的教材進行單元整合,可以按照題材、體裁、作者等主題進行。下面以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課文的整體閱讀為例進行說明。
二、單元整體閱讀的基本結構
基礎知識課(第一講1課時);精講閱讀課(第二、四講2課時);對比拓展閱讀課(第三、五講2課時);自由閱讀與感悟交流課(第六、七、八講3課時);習作指導課(第九、十講2課時);寫作展示與點評課(第十一講1課時)。在此基礎上,我們建議穿插單元綜合性活動課和單元閱讀指導課。
(一)基礎知識課(第一講 1課時):將整個初中教材按照題材、體裁、作者等主題進行整合,首先處理基礎字詞,積累字詞基礎;然后介紹作者及背景,積累文學常識;最后初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二)精講閱讀課(第二、四講 2課時):這一階段主要由教師梳理知識點的聯(lián)系與體系,了解單元內容的“知識鏈”,明確主攻目標。然后教師對重點內容識進行精講分析,讓學生熟悉知識點。
(三)對比拓展閱讀課(第三、五講 2課時):在知識點梳理與精講的基礎上,緊接著讓學生們進行同類文章(教師指定)的對比拓展閱讀與積累(從體裁、作者、人物命運、主題、語言、結構等方面入手)。比如在《藤野先生》一文的拓展閱讀課上,首先讓學生復習回顧一課之一得:魯迅的語言特點“反語”知識點;然后拓展閱讀魯迅先生的《智識過剩》一文,這樣的對比拓展閱讀課對所講的知識點再次復習鞏固,加深了學生對此的理解。
(四)自由閱讀與感悟交流課(第六、七、八講 3課時):由課內到課外,學生在完成課內全部文章的閱讀后,自由閱讀其他篇目。教師在這過程中適量給予一定的指導。學生在自由閱讀的過程中可以進行好句好段摘抄、語言賞析、讀書心得(重點)、記錄讀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對其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評論等。然后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分享活動。
(五)寫作指導課(第九、十講 2課時):比如以“請同學描述班級一位同學的外貌,大家猜猜他是誰?”作為寫作指導的前測,走進“人物外貌描寫”。在講解人物外貌描寫的概念后學習“分析文段尋方法”,接著趁熱打鐵,一個小游戲“猜猜他是誰”加深方法的理解;最后總結所講,進行片段寫作訓練《他/她,我最好的朋友》。教師給出明確要求,然后讓學生進行思維,激發(fā)靈感,獨立創(chuàng)作。
(六)習作展示與點評課(第十一講 1課時):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依次交流 ,提出意見,然后進行班級展示、分享(建議有感情朗讀),其他學生做好記錄與評價。在學生作品分享、展示后,開始習作互評打分,互相指出優(yōu)缺點。學生在教師及其他同學的建議下修改謄寫。
這樣形成了“學習字詞常識——精讀美文——拓展閱讀——自由閱讀——寫作指導——作品分享”為系列的課程編排體系。在半個學期學習訓練后,學生會定期總結一下在本次整體閱讀課程學習后的收獲與不足,并談談下學期的做法。
在此基礎上,我們建議穿插加入以下課型:單元綜合性活動課:設計單元主題下的語文實踐活動,如創(chuàng)編表演課本劇、講故事、辯論、資料搜集與整理匯報、朗誦等。
單元閱讀指導課:推薦學生閱讀單元主題下的課外文學作品,針對單元語言訓練,適當給出閱讀指導或進行閱讀研討。靈活、適當地選用朗讀、默讀、精讀、略讀、美文誦讀、分角色讀等讀書方式。指導學生學會閱讀,在閱讀中引起學生強烈的情感體驗,更好地感受文章魅力。
三、單元整體閱讀的實施原則
1.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課程的開發(fā)就是充分尊重和滿足學生需要,以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目的。真正讓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
2.與活動結合的原則。整體閱讀課程要以學生活動為主,充分發(fā)揮學生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和個性表達。
3.循序漸進的原則。從學習課內文章到自由閱讀課外篇目,并進行習作的訓練,這是一個從輸入到輸出的過程,也是一個層層深入、不斷提高的過程;在寫作訓練時的指導要逐漸深入,從基礎開始慢慢加大難度。
4.取精細講,靈活變通的原則。具體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精講多練,講解透徹,不要講解過多知識點,一課一得。教師要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效果或存在問題及時、靈活改變自己的教學節(jié)奏與方式。
5.因材施教的原則。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不能讓學生感覺整體閱讀是一種負擔。對學生,我們強調面向全體,但也不能忽視由于受個人修養(yǎng)、稟賦、愛好制約而呈現(xiàn)的水平參差不齊的狀況,給予不同的學生以不同的要求和充分、切合實際的指導。
6.學以致用的原則。由課內所講語文知識遷移到課外自由閱讀的理解中,并在教師寫作指導下進行寫作與交流,逐步引導學生從理解、積累走向運用,使那些名篇中的寫作方法和優(yōu)美語言融入學生血液,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為我所用。
總之,單元整體建構閱讀教學,呈現(xiàn)給學生一個知識、情感、方法、實踐渾然一體的語文學習之旅,真正體現(xiàn)讀寫結合,實現(xiàn)語文學習的綜合效果,可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