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 孫偉偉 王行標 李清清 蔡景凡 徐浩力
摘要:本文通過研究5種常見殺蟲劑對煙粉虱的防控效果,結果顯示:煙粉虱對目前市場上的一些常規(guī)農藥已產生了較強的抗性,而對一些新的低毒農藥例如10%溴氰蟲酰胺懸浮劑、22%氟啶蟲酰胺懸浮劑等抗性較低,因此,這兩種農藥對煙粉虱的防控能夠起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關鍵詞:煙粉虱;殺蟲劑;藥效試驗
前言:煙粉虱是番茄上常見的一種農業(yè)害蟲,他可以直接危害番茄,同時還可以傳播病毒病等,嚴重威脅番茄的健康生長。目前,由于煙粉虱抗藥性較強,一般農藥難以徹底殺傷煙粉虱種群,急需篩選幾種對煙粉虱殺傷力強,效果突出的農藥進行防控。本研究根據溫州地區(qū)番茄田防治煙粉虱的用藥情況設置對比試驗,主要目的為:廣泛篩選高效低毒的農藥產品,從而達到安全高效生產的目的。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1.1.1 供試藥劑
10%溴氰蟲酰胺(倍內威)懸浮劑(杜邦公司生產);22%氟啶蟲胺腈(特福力)懸浮劑(陶氏益農中國有限公司);20%啶蟲脒可溶性粉劑(深圳諾普信農化股份有限公司生產);1.8%阿維菌素乳油(濟南綠霸農藥有限公司);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乳油(江西天人生態(tài)股份有限公司);
1.1.3 試驗作物
番茄,品種為倍盈;
1.1.4 防治對象
番茄煙粉虱。
1.2試驗方法
1.2.1 5種殺蟲劑對番茄煙粉虱田間藥效試驗
(1)試驗設計
試驗于2014年在溫州市藤橋鎮(zhèn)自種番茄田中進行,土質為砂壤土,pH值6.5,有機質含量3.15%,肥力中等,整田面積約400 m2,番茄長勢平衡,試驗前未用任何殺蟲劑。試驗設8個處理,具體如表1所示:田間小區(qū)隨機分布。
試驗設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15 m2,隨機區(qū)組排列,小區(qū)間設保護行。
各處理于2014年5月4日下午用藥,施藥采用工農—16型手動噴霧器細噴霧,每667 m2用藥液量50 kg。
(2)調查方法
分別于藥后1 d、3d、5 d、7 d和14 d,每小區(qū)5點取樣,每點定點調查2株,共調查10株,每株選擇上中下各兩片葉調查煙粉虱的成蟲數,觀察施藥對番茄生長、葉色等的影響,計算蟲口減退率和防效并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對安全性進行考察。
2.結果與分析
2.15種殺蟲劑對番茄煙粉虱田間藥效試驗
5種殺蟲劑對煙粉虱防效如表2所示。由表可知,農藥速效性22%氟啶蟲胺腈4000倍液(78.32)>10%溴氰蟲酰胺1000倍液(74.00)>22%氟啶蟲胺腈6000倍液(73.07)>10%溴氰蟲酰胺1000倍液(56.46)>20%啶蟲脒可溶性粉劑(47.34)>5%甲胺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乳油5000倍液(24.17)>1.8%阿維菌素乳油1000倍液(7.04)。22%氟啶蟲胺腈4000倍液藥效最好,1.8%阿維菌素乳油1000倍液藥效最差。22%氟啶蟲胺腈4000倍液、10%溴氰蟲酰胺1000倍液、22%氟啶蟲胺腈6000倍液藥效均超過70%,且差異不顯著,藥效較好。
持效性方面,藥后14d,22%氟啶蟲胺腈6000倍液(88.93)>10%溴氰蟲酰胺1000倍液(87.63)>22%氟啶蟲胺腈4000倍液(84.00)>10%溴氰蟲酰胺1000倍液(80.99)>20%啶蟲脒可溶性粉劑(67.68)>5%甲胺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乳油5000倍液(50.03)>1.8%阿維菌素乳油1000倍液(31.38)。22%氟啶蟲胺腈6000倍液持效性最好,阿維菌素持效性最差。22%氟啶蟲胺腈4000倍液、10%溴氰蟲酰胺1000倍液、22%氟啶蟲胺腈6000倍液、10%溴氰蟲酰胺1000倍液、藥效均超過80%,且無顯著差異。
可見,生產上使用10%溴氰蟲酰胺懸浮劑2000倍液或者22%氟啶蟲胺腈懸浮劑6000倍液即可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
3.討論
番茄煙粉虱的防控是當前農業(yè)蟲害防治的一大難題。目前,煙粉虱防治的田間用藥種類比較雜,且用藥量較多,容易造成番茄農藥殘留超標事件發(fā)生。本研究通過兩年的田間試驗,初步探索了煙粉虱的安全綜合防控措施。通過農藥篩選試驗結果可知,煙粉虱對目前市場上的一些常規(guī)農藥已產生了較強的抗性,而對一些新的低毒農藥例如10%溴氰蟲酰胺懸浮劑、22%氟啶蟲酰胺懸浮劑等抗性較低,因此,這兩種農藥對煙粉虱的防控能夠起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基金項目:
項目支持:1.2018年浙江省教育廳項目(Y201840395),2.溫州市科技計劃項目(N20190018)
參考文獻:
[1]靳改龍,周成松,張以和等 8種不同類型殺蟲劑對MED煙粉虱隱種的防治效果及其殘留檢測.植物保護,2018,44(3):207-213
[2]陳芝,郭媛貞,黃強等.三種藥劑防治茄子煙粉虱的田間藥效試驗.南方園藝,2017,28(6):10-12
[3]陳堯鑫.3種藥劑防治茄子煙粉虱田間藥效試驗.土肥植保,2016,33(7):56-57
(作者單位:溫州科技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