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英
摘要:現如今,在新課改的前提和背景下,為了能夠更好地提升語文教學的效果,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和愛好,教師可以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將語文教學內容與生活教學情境進行有效的融合,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動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更好進行。本文主要對如何讓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的策略和方法進行具體的研究和探討,旨在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語文教學內容,豐富語文教學形式,提升語文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方式;策略
所謂的生活化教學,主要就是將教學的內容與現實的生活進行相互融合,從而不斷激發(fā)學生參與教學課程的興趣和激情,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生活,不斷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素養(yǎng)和情操。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豐富語文教學的方式與方法,同時也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以生活化的實際情景來豐富語文教學內容,更加形象和生動的展示了語文教學內容,讓學生更容易去接受與理解教學內容,更好地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一、教師要重視生活化教學方法的有效運用
在當前的語文教學課程中,很多語文教師的思維和模式還比較局限和模式化,教學方式還比較單一和機械化,一味的照本宣科或者運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情得不到更好地培養(yǎng)與激發(fā),這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課程的更好開展是十分不利的?;诖?,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自身教學思路、教學觀念的革新,結合當前語文教學的現狀和特點來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方法,積極的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來輔助教學,豐富小學語文教學的情境和內容,使得小學語文教學活動變得更加和諧,教學內容更易于被學生理解與接受,更好地增強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實現語文教學目標。與此同時,語文教師也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生活化意識,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特征,讓學生更好的具備和養(yǎng)成生活化的學習意識,促進語文教學知識簡單化和易于理解化,促進語文教學質量的更好提升。
二、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豐富語文教學內容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為了能夠讓小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語文教學內容,教師要學會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來創(chuàng)設語文教學情境,活化語文課堂的教學氛圍,使得小學生能夠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中學習語文知識,豐富語文教學內容,增強語文教學效果。例如在《開滿鮮花的小路》的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認識“裹、寄、郵、遞、員”等生字、生詞,并讓小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了解“郵包、奇怪、懊喪、花朵簇簇、絢麗多彩”等詞語在課文中的含義,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生活的美好,培養(yǎng)綠化意識,引導學生感受生活中的美,熱愛生活,培養(yǎng)學生喜愛大自然的情感。語文教師可以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來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結合多媒體教學技術的輔助教學,將開滿鮮花的小路的教學內容與環(huán)節(jié),以生動、形象的圖片和視頻展示出來,豐富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與形式,更好地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更好開展和進行,促進語文教學效果的更好提升。
三、開展生活化的語文教學實踐活動,豐富語文教學的形式
為了能夠更好的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的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語文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時,不僅要重視語文理論課程的教學,同時也要重視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這樣既能夠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有效的調動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和積極性,促進小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樂觀的去學習語文知識,并更加熱愛語文知識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例如在《鄧小平爺爺植樹》的語文課程教學中,為能夠讓小學生更好地認識“壇、齡”等12個生字,會寫“鄧、植”等8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鄧小平爺爺植樹的認真態(tài)度和他的心愿,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合作與探究,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植樹的意義,有植樹綠化和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語文教師在課上開展理論教學過程中,要讓小學生們積極、主動的參與語文課程教學,同時為了能夠加深學生對《鄧小平爺爺植樹》語文教學主旨和中心思想的理解,可以拓展課外教學實踐,將《鄧小平爺爺植樹》教學活動延伸到課外,與生活進行緊密聯系,教師可以組織植樹活動,引導小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植樹實踐活動中,讓小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深刻的體會和感悟植樹的意義,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和能力,促進小學生的語文思維和核心素養(yǎng)得到更好地培養(yǎng)與提升。
四、語文作業(yè)布置的生活化,鞏固語文教學效果
課后作業(yè)的布置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但是在布置語文作業(yè)時,語文教師不能夠一味的沿用傳統(tǒng)的作業(yè)設計思路和布置方法,也要重視將生活化的教學方法融合到課后作業(yè)的布置當中,引導小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的進行課后作業(yè)的練習,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鞏固語文的教學效果。例如在《風箏》的語文課程教學中,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從學生的親身經歷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樂說,愛說,想說。尊重學生個性化理解,鼓勵學生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體現語文學習的個性化,多元化。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人物去感受,去體驗,去思考,引導學生體會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過程中,體會學習語文知識的快樂。在課上,語文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更好學習,在課下,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巧妙的設置作業(yè),讓小學生課下進行風箏的制作,并和同學或者家長一起體會放風箏的樂趣,從而加深學生對《風箏》教學知識的理解,鞏固教學效果,提升語文教學水平。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國家教育體制不斷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環(huán)境與背景下,為了能夠更好地提升語文的水平,增強語文教學的效果,語文教師要不斷進行教學思維、教學方式的有效創(chuàng)新,一切從學生的具體實際出發(fā),以學生為本,積極的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來豐富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鞏固教學效果,使得小學生更好的融入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當中來,提升語文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袁治軍.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1):249.
[2]馬志平.開展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幾點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7(36):152.
[3]王念強,唐麗萍.小學語文生活化實踐的研究與探索[J].當代教育科學.2017(23):34-37.
(作者單位:大同市云岡區(qū)口泉聯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