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衛(wèi)東
摘要:在新改革的背景下,教學中更關注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課堂是開展創(chuàng)新教育的主渠道,要想有效的推進創(chuàng)意法教育,必須對現有的數學課堂教學進行改革,為學生營造起較為自主的學習空間,學生在遇到難題時,會先自己主動進行思考,鉆研探索,與同學和教師相互的交流,有助于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讓學生變得更獨立。
關鍵詞:數學;實施;創(chuàng)意法教學
引言:
小學三年級數學是小學時期學生能力發(fā)展和成長的重要時期,教師要抓住教學的關鍵時期,重視創(chuàng)意法教育的作用。創(chuàng)意法教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改善了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以學生為課堂主體,融入創(chuàng)意元素,提升學生對于數學知識學習的熱情,以便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為學生建造起完善的、系統(tǒng)的知識鏈條,培養(yǎng)數學思維和綜合素養(yǎng),增加實際中的應用,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創(chuàng)意教學法的優(yōu)勢所在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教育也一直在與時俱進,很多老師都在實踐的過程中加強了對教學方法的探究,發(fā)現了講授、演示、互動、分層等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其中創(chuàng)意法教學屬于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下的新思想。其觀點主要遵循“最差即最優(yōu)”公平教育,有利于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需求,也使得教學可穩(wěn)步推進,保障著教學進度與質量。
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可結合課本的具體內容與充分利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教學經驗,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左右腦快速的邏輯思考,推動創(chuàng)新。
從受教育者角度而言,創(chuàng)意法教育作為新形勢的教育模式,將所有知識歸結到創(chuàng)意法上。從教師角度而言,教師以創(chuàng)意性的教學模式帶領學生深入探究,易調動學生的興趣和能動性,加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廣泛應用。創(chuàng)意教育法是新時期全面培養(yǎng)學生提供可行性方法。
二、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創(chuàng)意法教育的實施
(一)集中學生注意力
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自制力弱,活潑好動,易受影響,使注意力分散?;趯W生這一時期的心理特點,教師可以適當創(chuàng)意法教育,在課堂中引入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教育學元素和生活化的教學內容,盡可能地為學生構建生動形象的數學知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精神集中在課堂教學上。在備課環(huán)節(jié),教師就要主動站在學生的角度上思考,進一步明確教學的重難點。在課堂教學中,靈活的組織教學環(huán)節(jié)。例如:在剛剛接觸混合運算時,教師可結合學生的興趣,構建起買賣體育器材的場景,因課堂活動的需要,體育老師現需要購買5個籃球,1個排球,可能要花多少錢呢?在情境中,引領寫生嘗試根據問題中的關鍵信息進行列式,計算正確的答案,教師要引領學生積極發(fā)揮自身的能動性,跟隨教師的引導,尋找簡便方法,掌握混合計算的方法。
(二)新舊知識的銜接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新舊知識的銜接,很多新知識都能夠通過舊知識進行推算與驗證。教師可利用創(chuàng)意法教育讓學生成為一位探究者,嘗試通過腦海中的知識集,去積極探算新知識,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既可以舊知識進行復習,也可以對新知識形成初步的認知。心理學的觀點也同樣表明,只有結合學生熟悉的知識經驗引出他們不熟悉的知識,才能有效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例如,在教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時,可先借助于學生已掌握的乘法數是二位數的乘法知
識進行課堂內容的導入,教師有意讓學生去判斷應從哪一位開始乘,滲透乘得數的未位就要和那一位對齊這一重要知識,這樣可減少學生的做題錯誤。在教學中就要多增加可以提問的場景,讓學生積極提問,有目的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確新舊知識的區(qū)別與聯系,逐步在腦海中形成整體的知識框架。
(三)培養(yǎng)數學思維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相較于一二年級來說還是具有一定難度也是一個拔高。所以為了提升教學質量與效率,教師要運用創(chuàng)意法教育,用更直觀的方式讓學生對知識融會貫通,防止因為知識跨度突然出現導致學生無法很好的吸收知識,提升數學能力。例如:在教學運用商不變的規(guī)律時,給學生幾個不同的除法算式,讓學生進行反推計算來判斷對錯,在教師的引導下,進一步明白有無余數,其實在算理上是完全統(tǒng)一的。這樣的改錯練習,可促使學生積極進行思考、觀察比較與判斷,帶著心中的疑惑主動的在進行驗證,通過這樣方式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記憶都會更加深刻。
(四)進行因此施教
創(chuàng)意法教育認為:“最差”的學生就是“最好”的學生,教師在教學中應始終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貼心關注學生的行為表現與心理狀態(tài),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身上的特點。例如:在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時,筆者發(fā)現學生一直是以死記硬背的方式,缺少對概念的理解,對關鍵的詞語較為模糊?;趯W生這一問題情況,筆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常會邀請不同層次段學生來談一談你認為的重點在哪里?引導學生加深對知識概念的分析,教師可進一步結合學生的反饋情況,向學生介紹高效的學習方法,如關鍵詞圈畫方法,使用不同符號進行數字、單位等關鍵信息的圈畫,快速抓住題目的中心內容;或是聯想記憶法,一步步推理地進行記憶,促使學生可找到適合的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五)營造課堂氛圍
學生的學習是相互作用的過程,要重視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間以及學生與學生間的互動交流。在課堂教學時,教師要利用周邊的教學環(huán)境與資源,合理地利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給營造輕松愉悅的數學課堂氛圍,促使每個學生都能擁有平等的表達機會,提升學生進行數學學習和探究的熱情。例如:教師可結合學生學習的情況,對班級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在一個小組中包括不同層次段的學生,使學生在交流中可主動的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相互之間進行學習不斷地完善對知識的理解和判斷。在這一過程中離不開教師的指導與鼓勵,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經常進行巡視,點撥學生思維;在匯報總結與展示階段,教師可邀請不同層次段的學生進行知識的總結,即使學生出現錯誤,也不能一味否定,可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入手,再想一想、進行充分的觀察,引導學生來繼續(xù)的進行總結,在輕松的氛圍里去引導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將探究知識的權利賦予給學生主體,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可接受能力進行因材施教,在根本上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在實際教學當中,老師應該打破傳統(tǒng)教學方法,深入研究課本內容并與課外教學資料相結合,在教學當中實施創(chuàng)意法教育,加強對學生思維上引導和學習方法上的指導,充分發(fā)揮學生能動性,使學生積極融入到活動中來,潛移默化地激發(fā)學生的潛力,有效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曹小芳.創(chuàng)意法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2015(11).
[2]陳金霞.淺談如何在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中實施創(chuàng)意法教育[J].時代教育,2017(6):226-226.
[3]付爽.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J].東西南北:教育,2018(2):80-80.
[4]吳小良.淺談素質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結合[J].學苑教育,2018.
[5]張濤.淺談小學數學教學如何打造高效課堂[J].東西南北:教育,2018(8):101-101.
(作者單位:新疆石河子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