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為后周大將時,領兵和南唐元帥李景達交戰(zhàn)。戰(zhàn)斗一打響,趙匡胤身先士卒。戰(zhàn)況十分激烈,打了半天,雙方皆有死傷,勝負不分,只好各自收兵。
趙匡胤回到營中,下了一道奇怪的命令,讓將官們把頭上戴的皮笠獻上。眾人莫名其妙,議論紛紛。但見趙匡胤對將官們獻上的皮笠一一察看之后,忽命幾個將官上前,厲聲道:“你等臨陣退縮,險些壞了我的大事,如不將你等重罰,何以治軍殺敵?”他不容分說,命人將他們拉出斬首。
事發(fā)突然,眾人不明其故,于是有人上前為他們求情。趙匡胤堅決不準,他說:“各位看見他們皮笠上的劍痕了嗎?”眾人雖見趙匡胤高高舉起的皮笠上有劍痕,仍是一頭霧水。趙匡胤指著劍痕解釋說:“方才交戰(zhàn),敵眾我寡,形勢對我極其不利。他們幾個不盡力殺敵,屢屢退縮,我見得真切,于是劍砍他們的皮笠,以為標記。當時,事關成敗,我不便處置。此刻若是姑息,必有日后之患。望大家引以為戒,奮勇殺敵,否則,必定軍法處置?!?/p>
眾人暗自慶幸之余,不免心驚膽戰(zhàn)。待行刑之人將那幾個將官的人頭獻上,大家更是惶恐色變。
第二日,趙匡胤領兵再戰(zhàn),南唐兵卒發(fā)現(xiàn)周兵遠比昨日兇猛,竟無一個退縮。
此役,周軍大勝,趙匡胤帶兵追至江邊,殺得南唐人馬死傷無數(shù),元帥李景達騎馬涉江,僥幸活命。得勝的周兵無不敬服趙匡胤。他適時忍耐,暫緩處置,以安軍心;事后殺一儆百,整肅軍紀,人人生畏。(摘自《讀者報》 馬樹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