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云
【摘 ?要】目的:探討比較對于ICU氣管切開患者更為行之有效的氣道濕化方法。方法:回顧性分析2016-2018年間我院ICU收治56例氣管切開患者,其中選擇持續(xù)霧化吸入患者27例,選擇持續(xù)氣道內(nèi)滴入患者29例;比較兩組患者治療7d、14d、28d的痰液黏稠度、肺部炎癥、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等情況。結(jié)果:與氣道滴液組比較,霧化吸入組治療7d、14d、28d的痰液黏稠度均明顯改善,肺部炎癥、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均明顯減少,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結(jié)論:持續(xù)霧化吸入用于ICU氣管切開患者,能有效降低痰液黏稠度,加快肺部痰液的排出,減輕肺部炎癥,減少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
【關(guān)鍵詞】氣管切開;霧化吸入;氣道滴液;氣道濕化;療效
【中圖分類號】R322.3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5-0108-02
氣管切開是重癥醫(yī)學解決危重患者氣道梗阻、改善通氣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氣管切開后,患者上呼吸道就會失去對吸人氣體加溫、加濕和過濾的作用,從 而導致呼吸道黏膜干燥、痰液黏稠,易形成痰栓并再次梗阻氣道。隨之而來的是機體呼吸系統(tǒng)防御功能降低,導致肺部感染的發(fā)生率升高[1]。所以,氣道濕化對于ICU氣道切開患者而言十分重要,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霧化吸入和氣道滴液兩種方法實現(xiàn)。本組研究中選取了ICU56例氣管切開患者且對比分析了實施持續(xù) 氣管內(nèi)滴藥與傳統(tǒng)霧化吸入處理的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ICU收治56例氣管切開患者,其中男36例,女20例。納入標準:氣管切開患者;痰液黏稠且不易吸出;血液痰栓;意識障礙;臨床肺部感染評分(CPIS)>6分;肺部誤吸嚴重。排除標準:肺部器質(zhì)性病變;哮喘癥狀;肺水腫;痰液稀薄。其中給予持續(xù)霧化吸入27例,給予持續(xù)氣道內(nèi)滴入29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APACHE Ⅱ評分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霧化方法(1)持續(xù)霧化吸入:結(jié)合臨床氣管切開護理常規(guī),參考相關(guān)文獻資料。常規(guī)使用布地奈德、糜蛋白酶、0.9%氯化鈉溶液作為霧化劑進行霧化吸入;根據(jù)臨床痰液性狀結(jié)果,隨時調(diào)整持續(xù)霧化吸人的頻次。當患者生命體征不平穩(wěn)或濕化過度、痰液性狀稀薄呈水樣或泡沫樣、痰液從氣管切開口不斷噴出、每次有效吸痰間隔時間<30min、患者呼吸急促且可聞及雙肺濕啰音時,應(yīng)暫停持續(xù)霧化吸人。護理期間每2周進行相關(guān)問題討論,進一步完善方案。(2)持續(xù)氣道內(nèi)滴入:將糜蛋白酶、0.9%氯化鈉溶液配成濕化液,將靜脈輸液針針頭去掉后的軟管置人氣管套管內(nèi)4 cm左右后實施固定處理,連接輸液軟管及濕化液,連接裝置 是輸液裝置,將靜脈泵滴人速度控制在每分鐘2~5滴,每小時6-15mL,每隔6~8 h,需要將濕化液更換1次。護理期間,護士對氣道內(nèi)痰液的性狀及時進行判斷。
1.2.2 氣道分級管理方法
護士每24h根據(jù)氣道分級評分表中咳嗽反射、痰液黏稠度、痰液量等進行氣道管理級別動態(tài)評估。氣道分級總分15分;評分越高則表示病情越重[2]。11~15分為A級(高度重視),采取以下管理:2h翻身1次、2h叩擊1次、2h震顫1次、2h體位引流1次、2h膨肺吸痰1次;7~10分為B級(重視),采取以下管理:2h翻身1次、4h叩擊1次、4h震顫1次、4h 體位引流1次、4h膨肺吸痰1次;4~6分為C級(關(guān) 注),采取以下管理:2h翻身1次、6h叩擊1次、6h震顫1次、6h體位引流1次、6h膨肺吸痰1次;1~3分為D級(普通),采取以下管理:2h翻身1次、8h叩擊1次、8h 震顫1次、8h體位引流1次、8h膨肺吸痰1次[3]。
1.3 觀察指標
在治療7d、14d、28d時評估患者肺部痰液的黏稠度,并通過CT檢查結(jié)果計算肺部炎癥;比較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等。
1.3.1痰液黏稠度
通過吸痰管玻璃接頭處痰液的性狀以及在玻璃管內(nèi)壁的附著情況進行評估。稀痰(I度):痰液呈米湯液體或白色泡沫狀,易咳出,在吸痰護理中 使用的吸痰管玻璃接頭處無痰液滯留;中度粘痰(Ⅱ度):痰液較黏稠,呈白色或黃白色黏稠,用力才能咳出,在吸痰護理中使用的吸痰管玻璃接頭處有少量的痰液滯留;重度粘痰(Ⅲ度):痰液明顯黏稠,呈黃色,有時伴有血絲或血痰,難以咳出,在吸痰護理中使用的吸痰管玻璃接頭處有大量的痰液滯留。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 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患者痰液黏稠度、肺部炎癥比較
霧化吸入組27例患者在治療7d時痰液的黏稠度I度、Ⅱ度、Ⅲ度分別占比12(44.5%)、10(37%)、5(18.5%)、14d時痰液的黏稠度I度、Ⅱ度、Ⅲ度分別占比15(55.6%)、10(37%)、2(7.4%)、28d時痰液的黏稠度I度、Ⅱ度、Ⅲ度分別占比12(44.4%)、14(51.9%)、1(3.7%)。氣道滴入組29例患者在治療7d時痰液的黏稠度I度、Ⅱ度、Ⅲ度分別占比7(24.1%)、10(34.5%)、12(41.4%)、14d時痰液的黏稠度I度、Ⅱ度、Ⅲ度分別占比9(31.0%)、12(41.4%)、8(27.6%)、28d時痰液的黏稠度I度、Ⅱ度、Ⅲ度分別占比6(20.7%)、18(62.1%)、5(17.2%)。
比較兩組患者的痰液黏稠度,霧化吸入組在各個時間段均明顯優(yōu)于氣道滴液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霧化吸入組在治療7d、14d、28d時肺部炎癥為(0.936±0.026)%、(0.817±0.013)%、(0.539±0.023)%,較氣道滴液組的(1.052±0.033)%、(0.873±0.012)%、(0.610±0.203)%均明顯減少,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的比較
霧化吸入組平均住院時間為(38.07±6.33)d,較氣道滴液組的(42.2l±7.31)d明顯減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平均住院費用為(10.77±1.97)萬元,亦較對照組的(12.26±3.04)萬元明顯減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ICU重癥氣管切開患者住院時間長,很多患者存在墜積性肺炎,當痰液黏稠沉積于肺底時易形成肺不張;因此,如何有效排出痰液,減輕肺部炎癥及肺不張程度是關(guān)鍵。本研究對比了持續(xù)霧化吸入和氣道滴液兩種方法護理ICU重癥氣管切開患者,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持續(xù)霧化吸入能使氣道達到較為理想的濕化狀態(tài),使痰液變稀薄且易于吸出,可明顯減輕肺部炎癥及肺不張程度。ICU重癥患者氣管切開后,由于氣道的開放加上脫水,易導致痰液黏稠、難以吸出,若護理不當會加重肺部感染[4]。筆者在臨床護理實踐中發(fā)現(xiàn)持續(xù)痰液稀薄可以使痰液吸出,動態(tài)觀察發(fā)現(xiàn)能有效降低肺內(nèi)炎癥及肺不張體積,減少痰痂形成;此外,還有利于肺內(nèi)血氧交換,減少肺部細菌感染對機體的消耗,加快恢復(fù),明顯減少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
但是有研究提示[5],持續(xù)霧化吸入很可能增加下呼吸道定植/感染MDRO和VAP的風險。霧化吸入增加下呼吸道定植/感染MDRO和VAP風險的可能原因。(1)呼吸機環(huán)路因素?;颊咧車沫h(huán)境,包括儀器設(shè)備、管路、空氣等,都可能存在大量的病原菌。相關(guān)研究表明,斷開呼吸機環(huán)路會增加感染的風險[6]。ICU機械通氣患者進行霧化吸入操作時,先將霧化管道連接在霧化機上,然后將藥液滴入霧化杯內(nèi),再斷開呼吸機管路進氣端和霧化管道連接口處,最后接上霧化管道和呼吸機管路進氣端,利用霧化機將藥液分散成細小的霧滴,隨著呼吸達到終末支氣管和肺泡[7]。1次霧化吸入操作,需要斷開呼吸機環(huán)路2次,而且目前臨床上沒有更好的方法。(2)霧化管路因素。由于霧化操作的頻繁進行,一套霧化管路需要反復(fù)使用以節(jié)約成本[8]。而對霧化管路未進行妥善的處理和保護,以及消毒的不徹底,都使管路上增加了大量的病原菌,極有可能在下次霧化的時候,通過管路進入患者下呼吸道和肺部引發(fā)定植/感染,甚至發(fā)生VAP。(3)人員因素。每次霧化大約需要5min,加上消毒處理則需要10min左右[9]。而ICU患者病情危重,工作繁忙, 護理勞動強度大,可能導致護理人員在進行霧化操作時未 按照規(guī)范進行。例如,霧化操作時,未嚴格執(zhí)行無菌技術(shù)原則;同時給多個患者做霧化操作時,未注意手衛(wèi)生等院感防控措施的落實,導致發(fā)生交叉感染;霧化操作執(zhí)行時,方法不正確等。
綜上所述,對ICU氣管切開患者實施持續(xù)霧化吸入可以達到很好的氣道濕化效果,相對于氣道滴液治療,7d、14d、28d的痰液黏稠度均明顯改善,肺部炎癥、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均明顯減少,值得臨床推薦。但是持續(xù)霧化吸入很可能增加下呼吸道定植/感染MDRO和VAP的風險,日常護理是需要注意無菌操作和手衛(wèi)生等,減少院感的發(fā)生率。
參考文獻
[1]華瑋,黃晶夢.喉部疾病患者氣道濕化護理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8):740-741.
[2]張紅娟,陳明君.氣道管理分級評估表應(yīng)用于氣道管理的效果[J].中 國鄉(xiāng)村醫(yī)藥雜志.2013.20(20):76-77.
[3]馮潔惠,黃鶯.張圓圓,等氣道分級管理在ICU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yīng)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2):19-21.
[4]孫寶山腦外傷重癥患者氣道開放后持續(xù)霧化吸入的臨床研究[J]哈爾濱醫(yī)藥,201 5.35(4):292-293.
[5]李美華,袁美蓮,虞麗莼,等.經(jīng)超聲霧化管引起多重耐藥銅綠假單 胞菌肺部感染的防控措施(附7例分析)[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4,13(5):306-308.
[6]趙玉,陳淑媛,劉玉華.呼吸機霧化器濕化液不同加入方法與呼吸機相關(guān)肺炎的研究[J].河北醫(yī)藥,2009,31(16):2188.
[7]殷磊.護理學基礎(chǔ)[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341.
[8]劉剛. 鹽酸氨溴素治療新生兒肺炎的療效和安全性[J].吉林醫(yī)學,2012,33(24):5236.
[9]滕月玲,程麗娜.霧化吸入療法中的護理風險管理[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14(30):266-267.
[10]伍林飛,廖燕,唐荔,等.安全霧化管理在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yīng)用[J].華西醫(yī)學,2013,28(3):439-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