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里明確指出要把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fā)展作為幼兒教育的主要任務。當前受傳統(tǒng)幼兒教育觀念和施教方式的束縛,幼兒園原有的教育管理模式與眾多家長過高的期望值產(chǎn)生極大反差,以致部分幼兒園辦園方向和教育目標發(fā)生很大偏差,廣大幼兒教師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受到一定限制。本文就新時期幼兒教師角色定位作出初步探討。
新時期 幼兒教育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 6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9)05-0056-01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幼兒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一方面就家長而言,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小朋友懂的多一些,學的好一些,都不愿輸在起跑線上,甚至一些家住農(nóng)村的家長,寧可在城鎮(zhèn)租住房子,也要為自己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因而評價一個幼兒園教育好壞的標準就成為在園為幼兒教了多少新知識、掌握了多少新技能,一定程度助長了幼兒教育小學化潮流。另一方面就幼兒教育而言,我市地處經(jīng)濟尚不發(fā)達的西部地區(qū),長期以來仍沿用以往科層式目標管理模式,抓制度、抓目標、抓督查、抓考評的事務型管理仍在繼續(xù),作為教育者的幼兒教師必須依據(jù)成人預先規(guī)定的目標、計劃、程序和課程安排,按部就班地把這一套完全轉嫁給幼兒,而幼兒教師則基本喪失自我思考、自我創(chuàng)新的空間。
1.幼兒教師應當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
幼兒教育是全面的、啟蒙性教育。在園期間,要通過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的綜合培養(yǎng),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tài)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全面發(fā)展。圍繞這一目標,以游戲為主體的幼兒學習活動,師幼互動成為主要形式。幼兒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安全、愉快、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把自己曾經(jīng)的管理者、控制者角色及時轉換為現(xiàn)在的參與者、支持者角色,主動參與進去,支持幼兒互動行為,包括各種積極的、消極的、逗趣的以及搞怪的互動行為,順著幼兒思維,順勢引導和矯正。首先,要在情感上支持。幼兒教師要以關懷、尊重和接納的態(tài)度,對幼兒新異的發(fā)現(xiàn)、新奇的想法、新穎的表演等均給予必要的肯定、鼓勵和支持,并要敏銳地把握每個幼兒面臨的問題、困難和需要,主動傾聽、接納和解答幼兒的想法、感受和疑惑。其次,要在生活上支持。要在教學實踐中創(chuàng)造愉快溫馨的環(huán)境,在組織就餐和午休中關心和幫助幼兒,特別對個別自理能力不強、體質較差的幼兒、堅持耐心真誠、循循善誘。用愛溫暖和感化他們,教給他們生活的方法和自我安全保護事宜,以實際行動支持幼兒生活能力的不斷提高。第三,要在活動中支持。幼兒的學習活動多以游戲為主,動手動腦和跳舞唱歌較多,教師不僅要以身示范,還要主動融入,積極互動,提早準備好學習和活動必需的資料資源,放手放膽,在活動中支持每個幼兒都有親自參與實踐和體驗的機會。
2.幼兒教師還要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合作者
在當前信息化社會,教師的權威已經(jīng)不存在傳統(tǒng)意義上的“權威”,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的角色也由“獨奏者”轉換為“合作者”。
“合作共贏”是已經(jīng)被諸多實踐證明的成功發(fā)展模式。幼兒教師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合作者,同樣能夠達到“雙贏”的目的。幼兒教師作為“合作者”,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師作用并沒有被徹底否定,而是得以重新構建。教師以伙伴身份參與幼兒的活動,在平等互動中一步步融入幼兒的活動圈子,不斷增進友誼、建立感情、取得信任,通過教師與幼兒平等無間的對話合作,將教師原來的“獨奏”變?yōu)閹熡住肮缠Q”,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幼兒作為“合作者”,隨著教師的親和參與,逐步摒棄了戒備防范心理,大膽自如的表現(xiàn)自己,教師才能真正觀察到最真實的幼兒,掌握他們的成長狀況,為培養(yǎng)和挖掘幼兒潛能奠定了基礎。另外,互動合作使教師的職業(yè)幸福感也得到充分體現(xiàn),教師在適宜的時候介人幼兒學習活動,與他們分享成功、快樂的喜悅,共享高昂、熱烈的氛圍,幼兒從中感到教師不再是裁判者和評價者,而是他們能夠共同分享的一項資源。在他們需要支援時,就可以從教師那里獲得幫助。這樣的互動包含著智慧的激發(fā)與碰撞、經(jīng)驗的交流、感情的共享,使每個教師和幼兒都能感受到來自對方的支持,使互動的動機更強、效果更好。
3.幼兒教師更要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引導者
在幼兒學習活動中,既要發(fā)揮幼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也要確??茖W性和完整性。幼兒教師不僅要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更要成為幼兒成長的引導者。如在競技游戲中引導培養(yǎng)幼兒積極進取的品格,在手工和繪畫中引導培養(yǎng)幼兒動手動腦習慣,在唱歌跳舞中引導形成幼兒團結協(xié)作意識,在故事會中引導固化幼兒真善美標準等等。面對充滿好奇、充滿求知欲望的幼兒,教師的啟發(fā)和引導,是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fā)展的基石。如果說支持與合作是更多地取決于教師自身的教育觀、兒童觀,更多體現(xiàn)教師的情感曲線的話。那么引導則取決于教師的教育智慧、教育藝術和駕馭教育方向的能力。在教育活動中靈活地扮演最適宜的角色并與幼兒建構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才是教師工作中最本質、最富有挑戰(zhàn)性的環(huán)節(jié),教師的作用才得以最突出的體現(xiàn),真正實現(xiàn)教師角色的轉換。
參考文獻
[1]林小佩.師幼對話中關于幼兒教師角色定位的思考[J].沈陽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5